2024年5月发生在长沙的一起青年医生坠楼死亡案,连日来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掀起波澜,引发少有的一边倒的网民愤怒。尽管官方较快发布调查通报,但政府的长篇解释未能令许多网民信服。
2024年5月8日,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实习医生罗帅宇从住处坠楼身亡。警方当时调查得出结论是罗帅宇系自杀身亡。但随后,罗的亲属开始质疑这一结论。
2025年初,有媒体开始报道其家人对死因的质疑,提出事件或许与罗生前举报湘雅二院涉嫌非法行为有关。相关报道逐渐发酵,并引发空前关注。
根据最早报道这一事件的云南日报社旗下的《春城晚报》在2月20日刊发的深度报道“实习医生罗帅宇坠亡之谜”,罗帅宇出生于1996年,2021年入读外科学专业,在湘雅二院实习,从事肾移植工作。
报道列举了家属提出的几项疑点,质疑其坠楼时间正好是湘雅二院原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翔峰涉嫌严重违法被查期间,怀疑罗的死亡和参与举报刘有直接关联。根据报道:1)家属认为,警方作出罗帅宇系“跳楼自杀”结论后,配合院方要求家属签下“保密协议”,院方还给出85.3万元赔偿,其质疑如死因无可疑,则没有必要给出这样的赔偿;2)家属对媒体表示,领回遗物后发现电脑数据被清空,恢复后发现各种“举报信息”和录音;3)家属还在罗生前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发现医院曾以“劳务报酬”形式向他支付超过40万元,质疑其中有无法解释之处。
报道刊出后,罗帅宇的家属也开始在网上贴出电脑中的部分举报资料。其中一些录音中,医院内部的会议讨论了器官移植相关内容。引起网民质疑医生是否参与器官买卖。这一部分内容旋即和刘翔峰被起诉和判刑的相关新闻结合,引燃网民对医疗系统的质疑和不信任。
根据《三联生活周刊》6月16日刊出的报道,2022年,刘翔峰被长沙当局调查,2024年10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受贿罪等罪,判处刘有期徒刑17年。判决指出,刘在湘雅二院工作时“为牟取额外手术费用,单独或伙同被告人罗原灯夸大患者病情、虚构患者病征,给6名不具备相关手术指征的患者实施手术,致5人重伤、九级伤残,1人轻伤。”
报道提及一名患者的经历,其血管瘤被当作肝癌治疗,还切除了胆囊,前后花费超过20万元人民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赫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中国大陆最高的医院等级),也是周边省份的民众在罹患疑难杂症时会优先选择的医院之一。湘雅二院同属中南大学管理,在2022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位列第20名。知名医院出现此番耸人听闻的操作手法,足以严重打击许多民众对医疗系统和医生群体的信任。

随着事件发酵,网络舆论日渐高涨。一些网民和网络名人根据案件的一些细节——如罗坠楼前曾给不同人发短信、住处有坏掉的眼镜、包内有大笔现金等——质疑罗在坠楼前可能与人打斗或产生冲突,并列出更多疑点。
亦有不少网络自媒体称,罗帅宇在“生前的直播中”曾表示自己“不会自杀”。但这一消息暂未见诸媒体报道。
在一些网络文章中,罗帅宇被形容为是一名“为公义不惜牺牲生命的热血青年”,并被描述为“是为大众的健康安全而牺牲”、“用生命揭开一个黑幕”。
大量质疑和批评下,6月13日,湖南省卫健委、中南大学和长沙市公安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发布长篇通报。通报表示,罗坠亡后,公安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认定其系跳楼自杀身亡。通报还表示,2024年8月罗的家属开始提出质疑后,当局在同年11月就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这份通报尝试逐点回应网上质疑。其指出坠楼现场楼顶无其他鞋印,居住的房间也没有破损或者打斗、拖拽等痕迹,调取现场监控视频显示罗在坠楼前两天没有离开单元楼。调查结果还暗示罗在坠楼前有较大的博士毕业和就业压力,并未有按时提交博士论文送盲审。
就网上极为关注的器官捐献问题,通报指“家属举报材料中提供的50份器官捐献资料,经核实,系罗某宇读研期间因课题需要,从医院相关部门复制保存。针对上述资料,联合调查组通过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和国家器官移植注册系统逐一查询、比对,确认50例捐献器官的来源及去向全过程均可溯源。通过指纹对比、走访询问,确认所有捐献均为家属同意,签名、捺印真实有效,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官方通报,罗帅宇家人很快发出公开信反驳,质疑通报中的死因分析不符合科学常识、捐赠器官材料有多处漏洞。而通报中指出罗有读博压力,家属质疑是否能成为自杀动机、尤其罗帅宇根本没有读博。罗帅宇的家人还指,期待更高级别的独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彻查,而不是“自己查自己”。
通报发出后,部分网上声音表示相信其给出的解释。但也有许多声音持续发出质疑。新浪微博的“央视新闻”相关消息下,有网民表示:“希望这件事有更高层级的部门介入,而不只是当地”、“地方上面是查不清的,要中央巡视组介入”。亦有网民质疑:“要不是有舆情回这么快通报吗?”“需要交代的人相信就好了。”“你们自己信吗?”“这个调查好让人心寒”。
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在6月14日刊文指出,“罗帅宇坠楼事件”从6月11日开始发酵,13日“联合调查组正式发布通报”后热度达到顶峰,然后下落。相关的多则新闻点击量都过亿,官方通报的阅读量更是达到7.7亿。文章站在官方立场,提到事件已经“使湘雅二医院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并指“家属与有关部门意见仍存纷争”需要重点关注,相关部门仍需“向家属提供更多具有说服力的细节性证据。”
感覺和以下出自蒼藍鴿的醫學天地的討論相互呼應...
29週早產兒「捐腎」給成年人:這非醫學進步,而是道德退化】
近期一篇論文,引發台灣醫界與倫理學界高度關注:
某國於2023年發表一例器官移植報告,主角是一名僅29週的早產新生兒,其腎臟被摘除並移植給一位成人患者。研究聲稱該手術「成功」,甚至強調移植腎功能良好。
但身為醫師,只想說一句話:
這不是醫學進步,而是人性崩壞。
📍29週早產兒,其實大有可為
在現代新生兒醫學照護下,29週的早產兒並非無望──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存活率甚至高達80%以上。許多孩子經過細心照護後,甚至能健康長大。換句話說,這並不是一個已明確腦死、毫無救治可能的個案。
📍一顆早產兒的腎,真的適合移植嗎?
這樣的腎臟本身尚未發育成熟,即便移植技術再高超,腎元尚未發展完全的器官,真的能達成理想的代謝與排毒功能嗎?
從醫學角度來看,這種器官本來就不應該進入移植名單。
📍這背後可能存在什麼?
我們不能不懷疑:
這名新生兒是否根本未接受適當搶救?是否因為家庭貧困、社會壓力,甚至器官市場黑手的介入,而在未獲充分醫療照護下就被「放棄」?這已不只是醫學問題,而是醫療倫理的崩潰。
📍所謂的「自願捐贈」究竟自願了誰?
一名出生時體重僅1000多公克的嬰兒,無法替自己做決定。器官捐贈的決定權落在家屬與醫療體系,這其中是否存在誘導、壓迫,甚至制度性剝削?值得深思。
📍文獻中的「資訊空白」,反而最令人不安
看完這篇文獻,卻發現一個極不尋常的現象:
文中完全沒有交代這名早產兒的死亡原因,也沒有任何關於搶救過程、是否腦死的資訊,甚至沒有提及是否經過倫理審查或家屬諮詢記錄,這在醫學界幾乎是不被接受的。
特別是對新生兒器官捐贈,依據多數國家的規範,必須經歷非常嚴格的程序,包括:
✔️完整的死亡判定報告(特別是腦死 vs 心跳停止)
✔️是否已盡力救治(是否用盡呼吸器、藥物等搶救手段)
✔️家屬是否在無壓力下做出知情同意
✔️獨立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核
而這些,在該篇文獻中一字未提。這種「沉默」,或許比一切都還要可怕。
器官移植應該是生命延續的禮物,而不是來自一個可能未被拯救、未被尊重、未被選擇的生命。當技術被拔高,倫理卻被淡化,這正是我們最該警醒的時刻。
https://www.facebook.com/100053242366076/posts/1195738278877573/?rdid=AgLOQjMG9dUHOO1c#
感覺和以下出自蒼藍鴿的醫學天地的討論相互呼應...
29週早產兒「捐腎」給成年人:這非醫學進步,而是道德退化】
近期一篇論文,引發台灣醫界與倫理學界高度關注:
某國於2023年發表一例器官移植報告,主角是一名僅29週的早產新生兒,其腎臟被摘除並移植給一位成人患者。研究聲稱該手術「成功」,甚至強調移植腎功能良好。
但身為醫師,只想說一句話:
這不是醫學進步,而是人性崩壞。
📍29週早產兒,其實大有可為
在現代新生兒醫學照護下,29週的早產兒並非無望──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存活率甚至高達80%以上。許多孩子經過細心照護後,甚至能健康長大。換句話說,這並不是一個已明確腦死、毫無救治可能的個案。
📍一顆早產兒的腎,真的適合移植嗎?
這樣的腎臟本身尚未發育成熟,即便移植技術再高超,腎元尚未發展完全的器官,真的能達成理想的代謝與排毒功能嗎?
從醫學角度來看,這種器官本來就不應該進入移植名單。
📍這背後可能存在什麼?
我們不能不懷疑:
這名新生兒是否根本未接受適當搶救?是否因為家庭貧困、社會壓力,甚至器官市場黑手的介入,而在未獲充分醫療照護下就被「放棄」?這已不只是醫學問題,而是醫療倫理的崩潰。
📍所謂的「自願捐贈」究竟自願了誰?
一名出生時體重僅1000多公克的嬰兒,無法替自己做決定。器官捐贈的決定權落在家屬與醫療體系,這其中是否存在誘導、壓迫,甚至制度性剝削?值得深思。
📍文獻中的「資訊空白」,反而最令人不安
看完這篇文獻,卻發現一個極不尋常的現象:
文中完全沒有交代這名早產兒的死亡原因,也沒有任何關於搶救過程、是否腦死的資訊,甚至沒有提及是否經過倫理審查或家屬諮詢記錄,這在醫學界幾乎是不被接受的。
特別是對新生兒器官捐贈,依據多數國家的規範,必須經歷非常嚴格的程序,包括:
✔️完整的死亡判定報告(特別是腦死 vs 心跳停止)
✔️是否已盡力救治(是否用盡呼吸器、藥物等搶救手段)
✔️家屬是否在無壓力下做出知情同意
✔️獨立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核
而這些,在該篇文獻中一字未提。這種「沉默」,或許比一切都還要可怕。
器官移植應該是生命延續的禮物,而不是來自一個可能未被拯救、未被尊重、未被選擇的生命。當技術被拔高,倫理卻被淡化,這正是我們最該警醒的時刻。
https://www.facebook.com/100053242366076/posts/1195738278877573/?rdid=AgLOQjMG9dUHOO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