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对各国大幅提升关税税率,分析师形容“比预期的最糟状况还要糟”|Whatsnew

知名经济学家Claudia Sahm表示难以确切预测影响:“我们所有人有记忆以来,从来没发生过如此大幅度的实验。”
2025年4月2日,美国白宫,总统特朗普手持图表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摄:Demetrius Freeman/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美国时间周三(4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白宫玫瑰花园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对世界各国大幅提升关税税率。对此,拥有70年历史的金融服务公司Wedbush分析师对媒体表示,关税飙升的幅度比市场“预期的最糟状况还要更糟”,科技业尤其将备感压力。

依照目前宣布的政策,除特定豁免产业以外,4月5日起所有国家都得开始面对最低10%的关税,而4月9日起,有60个被美国特别点名的经济体──包含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印度、越南等──又将开始面对专属各国的高关税税率,税率由10%至50%不等。这比原先市场普遍预期可能会有“相当于对全球所有国家开征10%至20%的关税”高上许多。

至于新关税政策实际上对经济的冲击会是如何?知名经济学家Claudia Sahm表示难以确切预测:“我们所有人有记忆以来,从来没发生过如此大幅度的实验。”

“对等”税率的计算与关税无关

早在新政策宣布之前,特朗普政府对外都将新政策形容为开征“对等”(reciprocal)关税。但在今日的新闻发表会上,特朗普对各国所加征的关税税率并非直接取决于这些国家原先对美国出口的平均关税。

于发表会上,白宫并未正式公布计算方式,只说这是经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评估,同时反映了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在经贸的领域,这样的用词通常可能涵盖商品安全卫生标准、进口限额等限制。

数小时后,美国贸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的官方网页宣布计算公式,证实许多人的猜想:此一计算方式和关税并无实质关联。

相反地,美国政府预设其他国家若没有设置贸易壁垒,美国就不会对这些国家有贸易逆差,长期的进出口差异应该会接近于零。亦即,如果美国向这些国家进口的商品总价值较高,出口的商品总价值较低,那必然是因为这些国家作弊、从事不公平竞争、占了美国便宜,或者如特朗普于新闻发布会所说,是美国被这些国家“洗劫、掠夺、用强、搜刮”(looted, pillaged, raped and plundered)所致。

在这个前提下,贸易代表署说明,美国政府“预设”所有长期的贸易逆差并不是因为各产业实际上的配置、不是因为美国市场的需求所产生,而都是“源自于其他国家对美国架设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以,他们是直接用贸易的结果反推关税障碍的高度,计算出所谓“对等”的税额,实质上是在针对高贸易逆差的国家。而考虑到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实际位置,这很可能意味著,很多即将面临高关税的国家,其实会是美国企业采购原物料或零组件的主要来源。

日韩与中国合作?越南取代中国制造业之路受阻?

在具体国家方面,长期遭受特朗普指控违反“公平竞争”的欧盟被开征20%的额外关税。加拿大与墨西哥则并未在本波关税增加之列。白宫说明,这两个国家先前已被特朗普宣布要特别开征25%关税,目前仍在协商过程当中,将会另外处理。

中国被额外开征34%的关税,值得注意的是,这还得叠加在原先就有的20%关税上,因此实际上的税率将来到54%。至于美国的“东亚盟邦”日本高达24%,韩国更是来到25%。

在这样的经济动荡下,中日韩三国于3月31日破例展开部长级联合经济对话,是五年来首见。在共同声明中,中日韩三国罕见宣示将密切合作,针对三国自由贸易协定展开谈话,并强化东南亚国协与中日韩纽澳既有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经济伙伴关系。中国央视甚至借此宣称日韩同意与中国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政策,不过此一说法遭到韩方发言人描述为“稍嫌夸大”。

不论如何,财经媒体《彭博社》日前表示,中国与日本、韩国乃至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原先有许多矛盾冲突,但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反而可能让他们发展更多贸易关系,对中国反而有利。《金融时报》美国主编Edward Luce亦评论,这波关税提高也很可能为美国带来长期的“外交成本”,降低其他国家对美国政府的信任,不敢与美国签署协议,反倒会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

至于台湾则被额外开征32%的关税。不过,芯片(台湾称晶片)、半导体产业是台湾对美国最重要的出口项目之一,而半导体其实豁免于这波关税增加之外。尽管如此,晶片龙头辉达(Nvidia)盘后交易依然大跌5%,台积电盘后交易的跌幅更来到6%,反映投资人对于整体产业动荡下的不安全感。正是因此,整体而言反映科技业的纳斯达克指数(Nasdaq)都整体下跌,幅度在3%至4%之间。

另外,东南亚多个国家也被加征大幅关税。这些国家有许多是重要出口国家,尤其因应在中国生产成本提高,更是渐渐取而代之,成为更多工厂的所在地,如今也遭受关税的打击。尤其越南不仅高度依赖像美国的出口,且近期才成功吸引苹果、三星、英特尔等跨国企业设厂,却也将面对46%的高昂关税──即使越南政府在本周稍早已经主动向美国示好,单方面降低美国液化天然气、农产品、汽车等各项商品的关税,却仍无法幸免。

2025年4月2日,一辆卡车从墨西哥提华纳通过美国海关,于美国加州圣地牙哥的边境口岸进入美国,随后沿著边境墙行驶。摄:Mike Blake/Reuters/达志影像

反制或者示好?

目前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特朗普政府会不会在短期内、甚至在4月9日之前就改变对特定国家的政策。

诚然,白宫目前对媒体的说法中,强调这些关税措施“并非协商策略”,而是长期的新政策,且越南等国原先的主动示好也并未成功。即使如此,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各国政府可能会有不同的回应方式,既可能想办法向特朗普政府示好、“求情”,但也可能展开报复措施,以免被国内选民视作软弱。在这个前提下,特朗普可能决定在9日前后就对特定前来求情的国家“网开一面”,但也可能在近期内又对他所不满意的国家“加重处罚”。

目前为止,许多国家都表达可能将有所反制。除了中国商业部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以外,就连日本的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也表示需要考虑所有可能选项。当被记者问到是否将采取报复措施时,武藤的回答是“我们必须选择对日本最好、最有效的做法,必须谨慎但大胆且快速”,并提出美国做法可能不合乎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规范。

在欧盟方面,欧盟理事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已开始“准备进一步的反制措施,若协商失败,将借此保护我们的利益和企业”;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Bernd Lange则表示欧盟必须以“合法、正当、轻重得当且具决定性”的策略回应,以期“我们的回应足够强力,带来足够的诱因,让美国走上谈判桌”。后面的说法虽然不若中国如此强硬、斗志高昂,但也倾向于反制而非示好。

目前,最软性的回应之一来自英国。英国“仅”需支付10%的额外关税,低于欧盟的20%,目前民调低迷的首相施纪贤立即在议会表示这证实他对美国较为和缓的策略奏效。虽然英国民众压倒性多数对特朗普感到反感,且英国传统伙伴国家如加拿大、欧盟更经常成为特朗普的批评对象,但自上任以来,施纪贤为了在贸易和乌克兰议题上游说美国,特意与特朗普经营关系,几乎绝不批评特朗普。这次英国承受的关税税率较低,让施纪贤可以借此宣称胜利。不过,英国的铝业、钢铁业、汽车业仍须面对特朗普前一波宣布的25%关税,仍将对产业有相当冲击。此外,英国工党政府先前也已经对美国抛出其他条件,包含可能降低美国农产品的关税──但并未承诺讨论降低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而这向来是英国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对美国肉类与海鲜类产品的最大疑虑。同时,英国政府原先计划向跨国社群媒体、搜寻引擎、线上购物等大型公司开征数位税,也普遍猜测可能会被喊停,或者以其他方式回头补偿这些公司。英国已经面对财政紧缩,近日才展开新一波社会福利删减,若美国大企业获得实质减税可能将引发民意反弹;此外,这也已经引发英国国内专家疑虑,认为英国更可能会迫于美国压力而彻底无力展开对跨国科技业的管制。

读者评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