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现代菲律宾政治的起源:从殖民统治到强人杜特蒂,群岛国追求独立、发展与民主的艰难路》的前言,端传媒获左岸出版社授权转载。
这本书的起源,要回溯至我二十岁的夏天。
那年夏天,我第一次踏上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的土地。与台湾仅仅只隔著巴士海峡的这东南亚国家,是一个由七千多座岛屿组成的群岛国,然而大部分台湾人除了对这发展中国家有“外籍帮佣”“长滩岛”“水果”等少数模糊印象以外,基本上是非常陌生的,而我自己也不例外。
我与菲律宾的初相遇
当时的我会去菲律宾,是因为申请到学校的补助,正准备来该国首都马尼拉一个非政府组织实习。尽管一开始就遇到了飞机延迟起飞两小时的小不顺利,但第一次一个人出国,而且是至少要待一小段时间,内心还是既紧张又期待。一下飞机没多久,这陌生国家的一切就吸引住了我目光,引起了我心里各式各样的好奇,譬如从尼诺.艾奎诺国际机场(Ninoy Aquino International Airport)搭车往住处的路上,我就望著车窗外暗暗的大街小道,一边观察的各处聚集或稀落的人群,一边想著这些大道明明有那么多街灯,但为什么有那么多是不亮的?
我后来了解才得知,虽然马尼拉贵为首都,但它现在还是将“十天内修好主要干道坏掉路灯”视为待达成目标,我居住的首都区奎松市(Quezon City)也有许多暗处因欠缺照明而成为治安死角。菲律宾各种治理议题,勾起我相当大的兴趣,比起长辈们总爱说的“以前菲律宾是亚洲数一数二富裕进步,后来却败掉了……”的警告或刻板成见,我更希望自己是亲自动手寻找答案。
《现代菲律宾政治的起源:从殖民统治到强人杜特蒂,群岛国追求独立、发展与民主的艰难路》
作者: 江怀哲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2/04
在实习的那两个月里,我与几位菲律宾室友一同住在卡蒂普南大道(Katipunan Avenue)上一处微旧的大楼,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可望见窗外底下的堵塞车流,白天时排放的废气让空气总雾蒙蒙的,晚上时又会变成一条长不见终点的红白车灯河流。虽然偶尔也会到对面的马尼拉雅典奥大学(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邻近的菲律宾大学迪里曼分校(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及其他处晃晃逛逛,我享受著待在住处的时间,读著我从各处书店搜买来的菲律宾政治历史主题书籍,毕竟实在太想要理解我现在身处的这个国家是从何而来,经过了什么,而又如何成为今日这样貌。
那时常和朋友说,若去的国家太喜欢或太不喜欢,都不是件好事,太喜欢就可能淡淡当个美好经验过去了,太不喜欢则可能厌恶得不想再去想;对当时的我来说,菲律宾就是个复杂的谜团,同时有著我喜欢与不喜欢的地方,不但带给我挑战,也带给我欢乐,不断吸引著我继续了解和认识它。
在此过程中,我的实习长官、同事们非常照顾我,不但在休假时带我一起去本地乐团演场会、职业篮球比赛、重点古迹(如我去了好几次的王城区)等,还介绍我尝试各式各样的菲律宾食物────直到今日,菲律宾小吃店名肴铁板猪内脏(Sisig)仍旧是全世界我最爱的食物之一,我到其他国家见到菲律宾餐饮店时一定优先点这道。除了待在马尼拉,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有机会踏访马尼拉以外的其他学校,放假时也被朋友邀请去其家乡省份游历参观。我想我对菲律宾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菲律宾人的温暖好客一定是主要原因,他们从不亏待客人,不怕生也很愿意畅谈交流,对我各式各样的菲律宾社会与政治问题总不厌其烦地回答,甚至会引介他们的人脉给我──对于这一切,我内心总是怀抱著最深的感谢,感谢菲律宾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他们的国家。
认识与书写群岛国
带著这样的菲律宾初体验,回国后我一直念念不忘,其后参与撰写科技部大专生论文计划时也选择以菲律宾外交政策为题,希望更深化对这国家的了解。幸运的是,后来这论文获得肯定,得到了二○一六年台湾东南亚区域研究年度研讨会“新生代论文奖”。在这时期我一边持续强化自己对菲律宾的认识,一边慢慢有机会于台港两地媒体撰写菲律宾与东南亚题材的报导评论,因此认识了许多关注菲律宾与东南亚的同好,大家会一同聚会讨论并办理讲座活动。我对自身和菲律宾的缘分越来越深感到开心,杜特蒂执政后我申请到经费再至菲律宾做采访,还在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公费交换时开始准备撰写这本书。当时该校图书馆丰富的相关馆藏对我助益良多,在该校历史系、政治系修课时我也开拓了理解东亚/东南亚地区政治发展史上的新视野,这些收获都成了这本书的重要养分。
然而,后来让我下定决心完成本书的原因,除了龙杰娣总编辑的支持外,最主要还是因为被媒体标签为“民粹”“强人“铁腕”的罗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当选总统后,这几年菲律宾社会的冲击变化。对我来说,这些改变并不只是新闻上的各种事件,而是我从菲律宾朋友身上观察到的实际经历,特别是他们处于这新政府下的各种挣扎与反应。有的朋友天天在社群媒体上分享反杜特蒂的贴文,担心可能重返威权统治,并表达不认可造成数千人丧命的毒品战争;有朋友的挺杜特蒂同事,其亲戚命丧毒品战争法外处决后,害怕得不想再过问政治;也有朋友向我严肃地表示,以前的政治菁英都太软弱了、民主无法解决菲律宾的问题,而杜特蒂的铁腕治理与毒品战争是必要之恶。他们大都出生中产阶级,过去的政治理念很难称得上是天差地远,然而杜特蒂的横空出世确实激化了不少人,让不少关系生变。这个国家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尽管有这么多的血腥痛苦,为何仍有如此多菲律宾人愿意咬牙,甚至心甘情愿的继续支持杜特蒂?我内心纳闷著,也不断阅读与思考,希望寻找到令人满足的答案。
值得强调的是,这不只是我个人观察到的一小群人现象,许多学者也讨论过,这种社会既存共识的变动裂解,就是菲律宾过去几年的现实:一方面有主流菲律宾民众人持续支持杜特蒂及其施政,让他高民调表现持续不坠,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菲律宾人抵死不从主流对杜特蒂“暴政”的默许,将此视为马可仕(Ferdinand Marcos)后菲律宾最严重的威权威胁。没有人对杜特蒂执政前的菲律宾有过多浪漫化的怀念,但其诸般争议性的政策操作,不但造成民意分歧,也引起政治动荡,以及菲律宾社会各种剧烈的转变。面对台湾南方邻居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底该如何全面地理解杜特蒂总统所带来诸多争议性的现象,及其起源与发展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与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塑造了现代菲律宾,还提供了杜特蒂当选且民调持续居高不下的条件?这种从根本爬梳起的讨论,正是我撰写本书的目标,而我也希望借由好好梳理菲律宾政治发展的过去与现在,让读者对于群岛共同体的前世今生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铺垫出我们对杜特蒂必须要有的脉络化理解。
本书架构
本书虽有少数段落综整并引用我过去的评论,但绝大多数是全新的内容。在内容安排上,主要侧重菲律宾自殖民时期以降的政治发展,一路从西班牙时期、美国时期谈到独立后的菲律宾共和国,看其波折不断的命运,及民主化后的各样新旧挑战,最后总结于杜特蒂时期的尾声。我希望透过这样的深度历史溯源,让读者们对于杜特蒂的崛起与执政,有更多浅层新闻现象以外的全盘认识。
尽管本书采取类编年史的顺时叙说,但仍有其核心论述轴线──菲律宾于殖民时期逐步确立“强地方、弱中央”的政治结构,因助长治理弊病、妨碍重要的变革,而成为不耐菲律宾民众时而心向民粹政治或威权铁腕的根源。在菲律宾脉络下所谓的“强地方、弱中央”,意指在不同省份、城市拥有显赫影响力和财富源头,可能来自土地或实业、政治权力可能源自殖民者拔擢或乱世战功的各个豪强菁英家族,他们不但垄断该地地方政府的重要政治职位,还借由选举进入菲律宾国会来影响全国政策走向,使得无论谁想当总统,都需要适度拢络他们来确保选票。而且,无论谁成为总统,为维持执政稳固,也不容易推动有损各地豪强菁英利益的政策和法案,即使这些可能会对全菲律宾福祉有益。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厌倦豪强菁英政治人物怠慢于变革、甚至助长社会经济僵局的菲律宾选民们,如何在一个个时代中拥戴美国殖民时期的国族主义强人奎松(Manuel Quezon)、独立初期的出身平民、强硬反共麦格赛赛(Ramon Magsaysay)、从事戒严统治的马可仕、民主化后的著名民粹政治人物埃斯特拉达(Joseph Estrada),到今日闻名全球的杜特蒂,希望他们坐上政坛最高位后可以大破大立。就此而言,杜特蒂现象并非菲律宾政治史上的特例,甚至就某方面来说,他只不过是又一个菲律宾民众在绝望中选择寄托希望的新对象而已。
然而,“历史不会重演,只是会押韵”,纵然依稀相似,过去与现在总是有所不同。杜特蒂现象确实有部分只是菲律宾的政治民意钟摆,再度由渴求良善治理的那端,倒向了速成爆破的这端,然而我们也应该理解杜特蒂的胜选与高民调执政,仍然是菲律宾众多政治、社会与经济趋势长期积累的当代成果,有其属于此时此刻的独特性。因此,如何综合运用“钟摆来回的寻常性”与“直线演进的独特性”这两种对菲律宾政治发展的诠释路径,也是本书需慎重应对的重要课题。
以下先概述本书要点,供读者参照:
首先,我们将在书中看到,西班牙时期确立的松散政治结构,如何在美国殖民民主的实践中被保存了下来,而其土地财富逐渐巩固于各地方豪强菁英手中。民主提供了菲律宾民众表达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得以逐渐摆脱殖民者的独断管理,但也给予本地豪强菁英控制国家政治权力的管道,而创造出菲律宾不断循环巩固的“强地方、弱中央”的政治结构。面对核心权力仍掌握于美国人手中的现实,本地菁英希望确保自身利益不被外人骚扰和管控,因此反对多数可能撼动这政治结构的集权变革;然而,这种政策态度并不会与他们的国族主义意识有所冲突,但因抗拒根本性的土地改革,会持续造成菲律宾农民的痛苦,因此未来促成许多各界菲律宾人走上革命之路,譬如成为共产党人。
随著一九三四年美国国会通过《泰丁斯—麦达飞法案》(Tydings–McDuffie Act),菲律宾开始迈向更深度的自治,因著这个趋势,中央-地方的抗衡关系也逐渐由外国人-本地人,转变成为菲律宾人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就是在这时期,我们看到菲律宾威权主义潜流的起源──其实不用等一九六○、七○年代的马可仕,在当时美国殖民下的菲律宾奎松(Manuel Quezon)总统任内就已经现出踪迹。从此时期开始到菲律宾独立后,不断积累的各项政治、社会与经济挑战,显然需要强效政府破釜沉舟来应对;然而被豪强菁英把持的菲律宾政坛并不是变革的爱好者,也不乐见行政权出手干预他们政治地盘与地方私利,因此简单来说,任何有心打破僵局的菲律宾总统,就任后都被迫面临要随波逐流、听从结构规划,还是要尝试把握权力、重整官僚机器来做出一番事业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本身不总是指向威权统治,但确实在部分菲律宾政治人物与耐心渐失的民众眼中,只有铁腕威权才能打破当前的僵局。这样的政治土壤,创造出马可仕总统于一九七二年宣布戒严的条件。当时许多民众一方面忧惧于共产主义势力所带来的颠覆性破坏,另一方面也不满旧有势力的保守颟顸,因此愿意默许马可仕威权统治的正当性,而韩国、台湾等亚洲近邻成功的威权发展模式也给了他们信心与期待。只是当马可仕政权在经历几年不错的经济表现后,不但发展政策开始挫败,还带来了各式各样惊人的贪腐丑闻与人权侵害,其支持度就在一连串的政治经济危机下快速消退,被一九八六年的军方政变与“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Revolution)先后击溃而下台。
与马可仕相较,新上来的民主化政府或许正确地体认到民众对“自由”“民主”的渴望,并努力给予保障和满足,但他们却无力避免旧有势力复辟。菲律宾旧日的社会经济僵局回归了,不只马可仕土地改革不再有强而有力的后续推展,就连菲律宾的贫富差距也未跟著经济发展而获得明显的改善;再加上连续不断的政治风暴与贪腐丑闻,以及总体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改善间不断扩大的落差感,许多菲律宾民众又开始渴望强人出现以打破僵局,而且因亲身经历他们眼中毁誉参半的民主化,这次他们对于强人的期待是格外的强烈。杜特蒂于二○一六年的出马竞选,正好满足了许多菲律宾人心中这份或隐或显的期待,只是其六年执政虽透过维持承诺的直白铁腕而获得民众持续拥戴,但实际经济发展成绩最终不如其所宣称的那般优异,反而受全球疫情影响而节节败退。
面对二○二二年五月的菲律宾大选,我们一方面好奇下一位总统是谁,另一方面也透过爬梳菲律宾政治演变的过程,对其历史际遇有更深刻的理解,而更加期待菲律宾未来的独立、民主与发展之变化。
总体而言,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较新的菲律宾政治发展分析框架,希望挑战过去部分文献对该国政治史过度简化的论述,并带出探讨杜特蒂时必要的历史纵深,借此与我们理解其任内各种菲律宾时事动态相佐。本书不愿意被菲律宾左右翼的官方神话所收编,也不信服半虚半假论证堆砌而成的修正论述,将力求严谨分析,并拷问过去那种切半二分、轻易善恶的标签,尽量让更多元的事件图像呈现出来。毕竟完整而细致地认识历史演进,不但对我们理解近年来杜特蒂的崛起与执政至关重要,也将增进我们对于菲律宾未来可能走向的敏感度。
思索历史,努力未来
最后,希望透过本书认识菲律宾的读者可以更加意识到,简化粗暴的黑白解释或许一时吸引人,但无法让我们够深刻地去认识一国的历史与政治,也对我们挖掘重要的底层现象助益有限。面对过去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在台湾或国外,我们都应该更谦虚,更努力体察各种复杂性,一如我们希望外国人怎样对台湾。愿意承认历史的复杂性,并不代表我们即将丧失行动的意愿与勇气,或没了是非对错判准,而是我们希望所有坚持的价值理念,所有下的判断,都是源自于对现实的认真思索,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教条信仰或一厢情愿。我始终认为这样得来的坚持,能更禁得起各时代的考验。
同样的,过去是不断缠身的幽灵,但现在与未来不该被当作旧日不可避免的产物──虽然人无法摆脱历史,却不应该成为历史的奴隶;我们要有承担历史的肩膀,也要有在适当时机跳脱历史的勇气,去思考各种破除旧结构限制的可能。未来并非凭空而来,但若要说过去的一切已经底定了未来所有的可能性、限定了我们思考的路径,那也是过于忽略人的能动性与创意了。昔日的包袱不是命运,而是挑战,正如同尽管菲律宾仍面临著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困境,但仍有无数的菲律宾人愿意一边面对著历史的教训与限制,一边前仆后继、不放弃地在各个领域追求著更好的国家与社会。
我见过他们之中许多人。
他们有著各式各样的神态与追求,生活在世界的各个不同的角落,但遇到时每个人对菲律宾的深厚感情都让我感动,当他们分享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许时,也总让我在聆听时为之动容。这是拒绝向宿命论低头的人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挑战不尽相同,然而同样作为非西方社会的成员、土地上同样经历过各种痛苦过去的东亚一份子,我很高兴这些年来我个人有机会更了解、更认识我们南方近邻的故事,学习许多,在过程中也有幸邀请不少菲律宾人来一同认识台湾。希望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台湾人对菲律宾产生好奇与兴趣,一同来加入这个行列。若本书最终能对这目标有一点小助益,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也想向一路上协助过、启发过我的师长、先进与朋友表达最深的感谢。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时常感到自身的不足,若没有站在前人与师长的肩膀上,没有各方先进、友人的指导与提携,我是绝对没有办法完成这本作品的;大家给过我的勉励,也始终是我前进的重要动力。然若读者在书中发现有错误缺漏之处,由身为作者的我承担所有缺失,还请读者们不吝赐教指正,非常感谢。
好文
谢谢分享前言,希望能有机会一读,了解菲律宾特朗普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