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月薪25万买不到快乐”为何是台湾青年难以下咽的心灵鸡汤?

一则主张“月薪3万与月薪25万的人烦恼相同”的网红文章,意外戳中台湾网友的人生痛点。
2020年3月8日台北,一对年青情侣在选购家私。
台湾 世代 人权 经济

“月薪 25 万元和月薪 3 万元之间,除了社会阶层不同之外,烦恼却是相同的。” 10 月 4 日,新媒体公司“一件衬衫”的创办人黄山料在Facebook上的一则贴文,掀起网友热烈讨论。“一件衬衫”以人物专访影片著名,在 Facebook 上拥有 53 万追踪者,每则影片动辄千人分享,点赞数上万;而这篇引发热议的贴文,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七千多次分享,话题仍热度不衰。

黄山料在文中以“月薪 25 万”(本文单位皆为台币,折合港币约 6.7 万余元 / 美元 8700 余元)、“在外商公司担任主管的 31 岁邻居”为例,细数高薪者最引以为傲的“奢侈”,包括“喝星巴克 150 元不眨眼”、“出门只搭计程车”、“懒得做家事就请打扫阿姨”、“麦当劳薯条加大,只吃一半就丢掉”、“10 元硬币掉到地上不用捡”等等。他认为,无论高薪或低薪“一样存钱并嫌钱不够用”、“同样得面对工作的乏味、对职场的种种不耐烦”,并总结月领高薪“只能称得上『舒服』,却无法让人感受精神灵魂层次的『快乐』”。

观察议题传播路径,在黄山料于 10 月 4 日贴出文章后,并未马上爆红。在大约一周后,也就是 10 月 13 日,由网红鬼才阿水Joe\"s investment刘杰中广告小妹开始热烈讨论后,相关话题才在台湾网路上炸开;14 日,知名职场作家洪雪珍、台湾 “podcast 三本柱(意指前三大)”之一的股癌加入战局,将话题推向新高峰。

对此,有人留言“知足才能快乐”表示赞同,但也有许多人留言反讽“有钱不一定快乐,但没钱一定不快乐”、“等你家人生病一个月医药费需要 4 万以上,你就知道有没有差别了”。此外,在这波热潮中,还有许多网友搞笑发想各种“月薪25万的奢侈”,如“薯条掉地上不再捡起来吃”、“吃优格不舔上盖”、“UNIQLO 和 GU 都直接买原价,拿了就结帐”。

无论批评或赞同,这则贴文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因为薪水与生活,正是台湾年轻人的“痛点”。端传媒使用 Qsearch 工具分析后,发现探讨“25万与3万”争议的贴文,最常提及的关键字,除了人名之外,正是“月收入”,也恰巧证明了这点。

在台湾,一份麦当劳薯条加大不过 55 元新台币,星巴克一杯 150 元虽然偏贵,但也称不上是难以负担的高级商品。网路上这些饶富创意的“穷酸的奢侈”,恰好反映了台湾长年低薪的困境,以及主要低薪族群──20 至 30 多岁年轻人──既无奈又充满“厌世感”的自嘲。

平均数与中位数的距离:当少数月领高薪、3 万低薪族仍占多数

根据行政院主计处 2018 年的统计,每人每月总薪资、也就是受雇者月薪的“平均数”为 5.2 万新台币;同年,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的“中位数”为月薪 4.1 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全年总薪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相差至少 13 万元新台币。

“平均数”和“中位数”之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

平均数的计算方式,是将所有人的每月总薪资相加除以人数;而中位数,则是将所有人的薪资按高低排列后,取最中间的值。假设有 5 个人月薪分别为 2.5 万、3 万、3 万、4 万、25 万元新台币,其平均数受到极端值影响,会拉高至 7.5 万元新台币;反之,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且显示出有一半的人薪水少于或等于中位数 3 万。

平均数远高于中位数,意味着高薪群体的薪水足以把平均月薪大幅拉高,但多数人的月薪仍然偏低。

若检视全年总薪资中位数的分布,就更清楚了:分布曲线的高峰落在第 2 十分位数 32.6 万到中位数 49 万之间;也就是说,月薪介于 2.7 万至 4.1 万元新台币的受雇者,是人数最多的一群。

此外,若深入检视薪资数据,会发现 29 岁以下年轻人,正是长年月薪徘徊在 3 万上下的低薪族群。

台湾的千禧世代(1980 年至 1990 年代中期出生者)是第一个在解严后开始受教育的世代。他们就在戒严后多元开放的政治社会环境,历经多次教育改革,并在资讯爆炸的 21 世纪头十年长大成人。

2001年教育部实施“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时,他们就是第一代在学校接受“生涯发展教育”的学生。有别于父母世代在职涯选择方面大多不问兴趣、只看工作是否好找,千禧世代在中、小学阶段,就被鼓励探索兴趣、规划升学和职涯。

传统观念里“能赚钱、有出息”的主流成功叙事依然难以撼动,但网际网路和社群媒体上缤纷驳杂的资讯与故事,已然使这群台湾年轻人对于工作与人生有了更多想像力──比起过去的世代,有更多人希望“工作不只是为了钱,还要有意义”。

然而当他们毕业、投入职场,却正逢台湾薪资停滞、房价所得比创下史上新高。

2008 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为缓解大专毕业生的高失业率,教育部在隔年推出《大专毕业生至企业职场实习方案》:企业每雇用一位大专毕业生为实习生,就能获得每月 2.2 万元的薪资补助。想不到,有许多企业因此只将起薪定在 2.2 万,影响了之后几年就业市场薪资水准,此政策因此被讽刺称为“ 22K 方案”。

也是在 2008 年开始,房价所得比开始大幅度上涨。2008 年第四季,全国房价所得比(中位数房价/家户年可支配所得中位数)为 5.87 倍;到了2015年第一季,全国房价所得比来到 8.46 倍,新北市 13.06 倍,而台北市则高达 16.16 倍。

虽然行政院主计处所公布的薪资中位数资料,最早仅能追溯到 2012 年(正好是 1990 年后世代大专毕业、进入职场的第一年),不过这几年的资料,也足以看出近几年青年低薪的情形。

2012 年至 2018 年,未满 25 岁受雇员工的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从 28.6 万元微幅爬升至 33.7 万元新台币;25 到 29 岁的群体,全年总薪资中位数则从 41.2 万元些微增加到 46.2 万元新台币。

根据劳动部定义,薪资是经常性薪资(底薪及按月发放的津贴或奖金)加上非经常性薪资(加班费、年节礼金、年终奖金等等)。

换句话说,即使算进加班费、年节礼金、年终奖金等非常态性收入,仍有一半的 25 岁以下年轻人,月领刚好或少于 2.8 万元的薪水;25 至 29 岁,有一半月领等于或少于 3.7 万元。而且这样的薪资,还是几年来逐渐爬升的结果。

用月薪 2.8 万至 3.7 万元新台币生活,是怎样的概念?

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调查,2019 年平均每人月消费支出为 22,881 元新台币,房租和物价最高的台北市更是突破 3 万元。

另据台北市政府主计处统计,2015 年台北市租屋者每个月的房屋租金,大多落在 1 万至 2 万元之间,2 万元以上的租户更占了三分之一。若月领 3 万元,每个月至少得花三分之一以上的薪水缴房租。这样的负担,对于刚从学校毕业、起薪偏低的职场新鲜人尤其沉重;如果有助学贷款必须偿还,即使赚到月薪 4 万元,也可能成为手头拮据的“月光族”,难以再承担额外开销或意外风险。

根据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Daniel Kahneman 与 Angus Deaton 于 2010 年的研究,高薪能买到生活满意度与有限的快乐,而低薪则会使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健康双双低落。研究把“主观幸福”细分为“生活满意度”(life evaluation)和“情绪健康”(emotional well-being);当收入增加时,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健康都会提升,但是当年薪超过 7.5 万美金时,情绪健康就不再进一步改善。此外,面临罹病、离婚、孤独等不幸经验时,低收入会加剧情绪上的痛苦。

就结论而言,月领高薪确实无法买到精神上的快乐,但长期低薪却可能面临生活和情绪上的多重烦恼。

谁是月薪 25 万的 31 岁邻居?台湾多数青年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么,让网友又羡慕又嫉妒,每月赚进 25 万元的“高薪有钱人”又有多少?

答案是,月薪 25 万、年薪 300 万为“爆表”极端值,行政院主计处的薪资平台既显示不出来(年薪 180 万以上受限于页面无法显示),也没有提供薪资中位数的具体数据。

从主计处提供的资料来看,第 9 十分位数为 114.9 万元,也就是前 10% 高薪的一组受雇者,全年总薪资都在 114.9 万元以上;此外,曲线的最右侧,也就是年薪 180 万元者,数量远低于 1%。由这些线索判断,月领 25 万、年薪 300 万元新台币者,不只低于 1%,且要能在 31 岁达到这样的高薪,就更加罕见了。

许多千禧世代年轻人一路循着读书、升学的“正途”努力,毕业进入职场后,每个月却只能领和生活开销不成比例的低薪。薪资长期停滞且低迷,就算从事的是原本向往且有兴趣的工作,身心也可能被日复一日的低薪劳动消磨殆尽。

或许对大多数的台湾人而言,月薪 25 万元的烦恼真的太过遥远,因为每天一睁眼醒来,月薪 3 万元的生活就迫在眉睫。

(数据说明:台湾部分政府统计资料即未列入金门、马祖)

(端传媒记者陈莉雅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樓上,以世界尺度來說,台灣貧富差距不算大,粗糙一點來說,總體而言是「均貧」吧!

  2. 台湾的贫富差距如何?

  3. 端的圖表真的好棒

  4. 得了吧,看看大陆的三和青年。够幸福了你们

  5. 「月薪3萬和月薪25萬的人煩惱相同」 真的是為了雞湯而雞湯

  6. 标签:全球绝望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