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强推“国安法”,香港金融中心对中国不再重要?

香港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在去年反修例运动间未有改变。如今中央不顾反对强推港版“国安法”,进一步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将香港矮化为区内一个小小融资代理人,其背后并不一定没有经济计算。问题是,这一切会不会反噬中国自身。
2020年3月21日,浓雾中的香港。

在西方多国的强烈反对下,全国人大会议昨日(28 日)以 2878 票赞成,通过港版“国安法”决定草案。港版国安法以《基本法》附件三的方式颁布,绕过香港立法会,毋须香港自行立法便直接在港实施,综合港媒消息,最快将在8月实施。

时值中国对外关系日趋紧张,此时人大急急在港推行“国安法”,处于夹缝中的香港,前景似乎奄奄一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Robert O’Brien早前已表示,外资来港做生意,本是基于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及自由体系,如果这些因素消失,他认为金融界很难继续在香港维持经营。

在27日晚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高调表示,香港已丧失高度自治地位,因此香港不能像 1997 年回归前,获得美国赋予的特殊待遇,意味香港的独立关税地位或会不保。这消息犹如投下政治震撼弹,一时间全港人心惶惶,资金撤走的声音不绝于耳,无论是朋友间或网上平台,均在讨论如何开设离岸户口甚至加快移民。何以在面对众多反对声音下,中国政府仍要强行立法,难道香港这只生金蛋的鹅已不再重要?到底谁在发力揽炒?

中国在港强推国安法,被视为回应香港去年反修例运动的“揽炒”诉求。回望去年下半年香港风雨飘摇的日子,与反修例相关的示威游行每个星期上演,被捕人士逾7000人,其时部分示威者认为,只要危害到香港的金融中心角色,中国必会感受到痛楚。但事实是,与街头流血不断的画面相比,香港的金融市场当时彷如平行时空,及至国安法立法之前,预期中的“揽炒”局面也并没有出现。

2019年10月20日,示威者破坏一间中国银行的门市。
2019年10月20日,示威者破坏一间中国银行的门市。

运动街头和金融市场的平行时空

近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已经起了微妙变化,由真正面向国际,逐渐变为以服务中国资金为主,是内地大型国企或私人企业的集资地及通往全球的前哨。

即使去年香港社会局势动荡,但除了中资银行分行成为示威对象、中环人发生多场“和你lunch”抗争之外,至少表面数据反映,金融市场基本上运作正常。港交所(0388)未曾试过因示威而有一日停市,而未计入股息回报,2019年恒生指数全年上升9%,同年香港更再次成为全球IPO集资额最大的市场,在中国的阿里巴巴(09988)及美国啤酒品牌百威亚太(01876)两大巨擘的带动下,港交所的集资额达372亿美元,较排在第二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差不多高出100亿美元,金额亦远高于排在第五的上证交易所。

2019年各地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集資排名榜。
2019年各地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集資排名榜。

另一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外汇市场依然相当蓬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19年香港外汇市场以日均交易量6320亿美元,名列全球第四位,并远高于排行第八的中国。而且以3年计算,香港外汇市场交易量大增近45%,更远高于新加坡的22%

不过,近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已经起了微妙变化,由真正面向国际,逐渐变为以服务中国资金为主,是内地大型国企或私人企业的集资地及通往全球的前哨。中国锐意推行的股、汇、债国际化,无一不是依靠香港。在港股市场,中资上市公司的数目达1200只,占总市值逾七成。去年全年香港散户在香港股票基金中一共赎回了9.98亿美元,英伦银行的报告亦指,由去年4月至12月,共有50亿美元的基金投资从香港中撤走。可是当国际及本港市民匆忙避走之际,中资资金却逐步坐大。2019年中国资金投入了32亿美元的净资金购买港股,比2018年多两倍

随著中美角力愈演愈烈,并由贸易战逐渐扩展至科技战及金融战,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大计受阻。吊诡的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日渐割裂,北京反而更加需要香港这片弹丸之地。

外匯日均交易量。
外匯日均交易量。

中国和国际之间稳固的“融资代理人”

中国背后的计算,可能正正是认为即使香港的自由空间愈收愈窄、甚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阉割也不要紧,只要香港继续担当“中国在国际上的融资代理人”便可。

美国近来对中资企业投资的审查愈趋严格,在4月下旬,美国证监会(SEC)主席Jay Clayton批评中国企业的公开信息存在持续问题,公开呼吁投资者在投入于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时要三思。到了5月21日,美国参议院更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法案”,要求任何公司如果连续三年都未能达到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隶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审计要求,就不可以在美国上市。此法案被视为针对中国企业,一旦众议院通过法案,将可能迫使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

截至2019年2月,总共有156家中资企业在美国上市(当中有11家被定义为国企),总市值高达1.2万亿美元。随著美国对于中概股愈来愈抱戒心,审查也愈来愈严厉,在此情况下,中资企业别无他选,唯有纷纷排队回到香港这个“自己人”的地方上市,从而减少政治上的顾虑,而且更加可控安全。

其实在2018年,中资股以CDR(中国预托上市)回归A股的概念一度炒得相当热烈,小米(01810)便是一例,但最后无疾而终,中资反而纷纷来港集资。继阿里巴巴之后,京东(NASDAQ:JD) 及网易(NASDAQ: NTES)据报已计划在港交所(0388)作二次上市,市传集资额分别达30亿美元及20亿美元。市传排队上市的还有百度及携程等。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于香港交易所(HKEX)举行上市仪式。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于香港交易所(HKEX)举行上市仪式。

事实反映,香港仍然是中国融资的命脉。中资企业若想在世界的金融舞台上立足,要不是选择到美国,便是选择到香港。

另外较为人忽略的一点,便是在内地A股上市的企业,也要靠香港市场接触环球投资者。中国股市至今仍然是个半封闭市场,有八成是由内地散户所主导,外资如要涉足A股,主要便是以港交所的交易和结算系统作为连接的桥梁,透过陆股通(即沪股通及深股通)买卖A股。

自2014年开通以来,陆股通的累计买入成交净额已突破万亿关口,达到1.04万亿元人民币。去年上证指数全年上涨22.3%,为全球表现最佳的主要股市之一,外资自然瞄准机会。而即使去年下半年香港经历重大动荡,经香港流入A股的环球金额依然稳步增加,贵州茅台(沪:600519)、五粮液(深:000858)及美的集团(深:000333)等都是外资爱股。

若论政治形势及人权状况,内地只会较香港更加严峻,但数据反映了一个残忍的真相,就是对于外资来说,最重视的还是获利机会。随著国际三大指数公司(MSCI、富时罗素及标普道琼斯)逐渐扩大A股在其指数中的权重,香港这个连系内地企业与外国资金的“超级中间人”角色,仍然相当重要。

无疑,香港在司法制度、言论自由甚至自由市场机制方面,都一步步地遭到蚕食,如今中国不顾众多反对声音,于香港强行推出国安法,进一步将香港政治及法律环境与中国看齐,背后的计算,可能正正是认为即使香港的自由空间愈收愈窄、甚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阉割也不要紧,只要香港继续担当“中国在国际上的融资代理人”便可。

中美角力之下的五大阴影

一旦失去了信息与评论自由,分析员不敢实话实说,市场只准赞、不准弹,金融中心只是徒具空壳。

而在中美愈斗愈烈、双方半步不让下,香港“揽炒”局势已成,从此似乎后无退路。蓬佩奥声言不再保证香港拥有美国赋予特殊待遇,外界相信他指的很可能是香港的独立关税地位。

第一,早于1986年香港已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贸之前身)的单独缔约成员,相较之下,中国迟至2001年才“入世”。理论上,贸易及金融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一个地方的贸易做得很大,不代表该地方是金融中心。但在香港,两者却深深互为影响,原因是香港做的主要是转口贸易,亦即“超级中间人”,不少货物其实是经香港再入口中国。中间人的角色最重要是货物、资金周转顺畅,效率高速,而且香港配备一流的周边金融服务,生意自然兴旺。若独立关税地位一旦失却,等同将香港作为外资进入内地的窗口关上了半扇,无人能够得益。

第二,美国联邦退休金已决定,无限期押后其“节俭储蓄计划(TSP)”中投资中国企业股票的计划。TSP为美国在职和退休联邦雇员及军人的退休基金,涉及人数达590万人,本来打算将其大约500亿美元的国际基金,依照MSCI所有国家世界(除美国)可投资市场指数的权重来做投资,按此比例,中资股理应占去45亿美元(约351亿港元)左右。

2020年4月9日,中环中心地上的铜牛雕塑。
2020年4月9日,中环中心地上的铜牛雕塑。

美国亮剑打压中资股投资,香港这个中国融资代理人也难以独善其身。翻查资料,MSCI 所有国家世界(除美国)可投资指数中,便有不少重磅成份股属于在港上市的中资股,包括了腾讯(0700)、建设银行(0939)、平安保险(2318)及中移动(0941)等。相较于逾33万亿的港股市值,351亿港元只是区区小数,问题是,即使美国私人市场的资金有投资于中港资产的意愿,但若然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会否对于中资股的投资设下更多限制?情况就如美国封杀华为一样。

多年来不少国际品牌都选择来香港上市,近有百威,远有普拉達(Prada,01913)及欧舒丹 (L’occitane, 0973),这些外国品牌一方面觊觎中国庞大的消费者群,另一方面又信赖香港的金融中心配套及法治环境。国安法推行之后,香港的国际地位渐渐褪色,香港会否继续成为外国企业的理想集资地?

第三,投资者享受到信息自由流通和不设内容审查,从而研判投资机会和作出避险决定,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先决条件,亦是香港经济过往赖以成功的基石。然而外界忧虑“国安法”实施将会损害本港新闻自由及信息流通性,甚至会以言入罪,香港VPN(虚拟私人网络)最近的下载量大增,这种忧虑已可见一斑。

在国安法颁布之后,中国政府可在港设立机构甚至直接执法,日后一旦任何对政权或国有企业的报道或评论,会否被指责是颠覆国家?这个说法并非天方夜谭。在内地,金融市场中人避免唱淡A股早已是潜规则,发表对国企或敏感行业如军工股的不利言论,更是一大禁忌。若然投资机构或银行对中国经济数据“说三道四”,会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外界更担心的是,如果国安法相关案件的执法、检控与审判权都不是由香港现行机关负责,而是由中央成立另一机构负责,变相是《逃犯条例》修订借尸还魂。

一旦失去了信息与评论自由,分析员不敢实话实说,市场只准赞、不准弹,金融中心只是徒具空壳。

第四,香港向来是地位特殊的城市,虽不是一主权国家,却拥有独立之货币制度、独立关税之地位,在好一段长时间都拥有AAA的最高主权评级,亦高于中国。然而在2017年的时候,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便因中港两地的制度及政策有强烈联系,再加上受中国经济的影响,因而夺去香港AAA评级的光环。

两地信贷评级对比。
两地信贷评级对比。

到了去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 Rating)基于港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为香港营商环境带来不确定,以及中央对香港政治的主动日趋明显,反映了香港与中国治理体系的“进一步融合”,于是进一步将香港的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如今港版“国安法”已成事实,中港差异愈收愈窄、营商环境或将持续不稳,香港的主权评级会否降至与中国同一水平?

第五,国安法也再次引起了资金逃离香港的疑虑。反修例运动爆发以来,市场一直担忧资金会撒出香港。翻查金管局资料,截至今年3月,香港的港元存款为6.87万亿,跟去年3月相比,虽然未有太大变化,然而最新形势或已有变。路透社引述一名欧洲私人银行家,指有些富豪客人去年虽已制定了Plan B,但未有真正将资产移离香港,可是在国安法的消息出台后,他们正赶紧启动Plan B撤资计划。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地位,除了见于其融资功能,也是资产管理的集中地,金管局数据显示,香港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基金管理中心,资产管理规模逾3万亿美元;香港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私人财富管理中心,私人财富管理规模自2003年以来增长16 倍,差不多达到1万亿美元。香港之所以快速累积巨富,最大来源当然是内地的富豪。

内地富豪因种种原因而被没收家产的例子,可谓多不胜数,早有中国前首富黄光裕入狱是被处罚款和没收财产共计10亿元,近年则有安邦董事长吴小晖因集资诈骗、职务侵占等,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兼没收财产105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纪录。

香港素以完善的法律及金融制度见称,尊重合约精神,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加上港元与美金挂钩,因此在安全性的考虑下,香港一直是内地富豪将资金运走的第一站。令人担心的是,在国安法实行之后,香港资产的安全度会否打了折扣?

犹记得去年6月,当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就修订《逃犯条例》召开特别会议时,律政司副国际法律专员曾表示,没收财产做法并非如坊间所说的“拉人封艇”,必须要经外地法院为追讨犯罪所得财产而发出没收令,外地法院要证明有关财产与犯罪有何关系,而且要是当地法院的终局命令;该专员又指,如香港法院认为执行命令会违反公义原则,可拒绝执行。可是,究竟香港的法院有没有向内地司法部门“说不”的能力及意愿,遭到社会广泛的质疑,最终《逃犯条例》修订也在庞大压力下“寿终正寝”。

如今中央绕过香港立法会,以《基本法》附件三方式直接颁布国安法,私有产权是否继续受到保障,值得关注。在5月22日,香港警方便以涉嫌洗黑钱拘捕一男子,称该男子声称众筹协助反修例流亡海外人士,但未必真的将筹得款项用于此用途,而是转往其私人帐户,因而冻结该男子约 45 万资产。

从这单一例子,虽难以判断香港私有产权有否遭到削弱,但内地实行大陆法、香港则沿用与国际接轨的普通法制度,在推行“国安法”后,两地法制如何融合执行?对于放在香港的资产保障会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富豪的资金撤离大计已经成形,在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时,Pacific Group创辨人William Kaye便指,新加坡自去年7月到今年3月的外汇存款大增一倍至150亿美元,虽然当局未有表明资金来源,但他相信主要是来自香港。至于瑞银私人银行主管Edmund Koh在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也表示高资产净值人士在配置资金时,将新加坡而非香港列为头号选择。

2020年4月28日,中環一位男士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走過。
2020年4月28日,中環一位男士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走過。

最坏情况:联汇崩溃

美国若真的要利用美元来制裁香港或中国,方法其实不少。

香港一直是中国一只生金蛋的鹅,其重要性在去年下半年反修例运动间亦未有改变。如今中央在港推行港版国安法,进一步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将香港矮化为中国的融资代理人,背后并不一定没有经济计算:一来,中国将香港捆绑成政经共同体,为内地富豪资金“走出去”增添制肘,可一定程度防止资金由国内流走, 二来,当整个特区政府及金融中心掌舵人都以北京为马首是瞻,中资企业回流到香港这个可控度高的地方融资,并继续在香港推行人民币结算,反而更加便利。

但在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围堵政策下,中国这种做法犹如将香港这扇世界窗口屏蔽了一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来之不易,除了硬件上的配合,软实力更加重要,包括完善的普通法、尊重私有产权、信息自由流通等,说到底就是一个“信”字,国际资金想透过香港跟中国做生意,便是基于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金漆招牌。

对于香港独特价值逐渐消亡、并与其他中国城市同化这一点,外国已经有所察觉。若然这些忧虑最终动摇到香港独立关税地位甚至是联系汇率机制,不单会重击香港,最终只会反噬中国自身。虽然财政司长陈茂波于去年底曾回应,指联系汇率制度属“政府内部的事”,不需要外国政府同意,但美国若真的要利用美元来制裁香港或中国,方法其实不少,例如禁止环球银行金融通讯协会(SWIFT)向在黑名单上的中资机构提供服务,又或者禁止美国的银行在港协助客户以美元发债集资等,届时香港即使如何奋力维系联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亦将秒速崩溃。

(詹自在,曾任香港财经记者十多年,现为财经及投资分析撰稿人。)

读者评论 2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赤匪的自信来源于做了一堆坏事国际社会只会打嘴炮发大财

  2. 推了可能亡国,不推可能亡党。党与国之间,共党还是做出了跟70多年前国民党同样的选择

  3. 国安法可能才是香港维护金融中心地位的希望

  4. 此文反映香港如何一步一步被中國這個垃圾政權國家拖累倒退

  5. 你说中国的所谓「国家安全」是在保护中国人(感受到任何保护吗?) 还是在保护中共(免受中国人推翻)?

  6. 不是不再重要,而是对中央来说没有政党安全更重要。

  7. 不是不再重要,而是对中央来说没有国家安全更重要。

  8. The author has made a clear analysis. But due to the block of info and mind-washing system, some people may lack the basic judgement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I wish they were able to acquire that!

  9. 親,你們不要那麼怕,作者吹吹牛,沒甚影響力的,黨國是不會倒的,偉大的民族復興必定來臨,稱霸全球!

  10. “一旦失去了資訊與評論自由,分析員不敢實話實說,市場只準讚、不準彈,金融中心只是徒具空殼。”看到這段我真的笑了。當年那個大陸遊客在採訪中狂言:“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香港,完蛋了。” 人的自大真的是跨越地理和時間。

  11. 看到这种标题就有个问号:中国到底是啥?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大陆?

  12. 再杠一下:“美国啤酒品牌百威亚太(01876)”是错误的表述,应为“美国啤酒品牌百威的亚太区业务百威亚太(01876)”。不懂可以去查一下港交所披露易的招股书。

  13. 本文的论点很鲜明,论据却十分单薄,让人看完似懂非懂却一头雾水。本以为可以看到一些深刻机理,通读全文却显得空洞,甚至可以说门外汉,有一股把一堆金融名词堆砌起来的感觉。
    比如联汇一段,究竟swift结算和联汇制度是如何相互影响?禁止中资机构swift结算会如何影响联汇制度?外资禁止协助中企募资之后联汇制度为何会受影响?外汇储备基金在其中是如何缓冲的?文章并没有展开。
    标普降低AAA信用评级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位作者似乎也没有仔细确认过。是政治制度更受牵制,还是经济相关性更高?标普的新闻稿其实就在那里。本次修例风波以来,惠誉已经连降两级,而非一级,每次降级的理由也不完全一致。标普从修例风波开始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动作,依然维持AA+,作者也没有介绍清楚。
    言论自由和财经信息自由流通之间的关系,作者也没有探究,只是粗粗地说因为言论自由受到控制了则会影响分析师在香港的作为云云。分析师的财经评论,和言论自由保障下的批评政府和共产党之间有什么联系和承接关系?作者没有仔细分析,只是单纯把两个非常像的概念堆在了一段。
    外国企业为什么选择港交所?新交所、东京交易所等等市场相比之下的优势和劣势?外汇交易为什么香港追上了新加坡?
    总的来说,各种未来的推演是有必要的,但本文却没有解决我的什么疑问。

  14. 可笑,国家都不安全,人民安全感都没,要经济干嘛?国安法越扎痛心的,表明中共做得越正常

  15. 灰犀牛在狂奔

  16. 共產黨瘋狂地相信歷史必然性,結果呢?馬克思失敗了,列寧失敗了,蘇聯也失敗了。今天中共也要走這套?

  17. 井底之蛙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找理由蒙骗自己。巨大战车的车轮无情的撵向前方。一切都只能交给时间检验了。

  18. 假如香港的敗亡可加速共產黨崩潰,何樂不為。

  19. 中央对于金融中心的取舍肯定会有考虑。但目前的中美关系已经走向全面的战略对抗。经济利益只能位于次级地位了。

  20. 我的判断是,现在的北京没有能力衡量这个决定的后果,因为从下到上的反馈机制在这几年已经完全崩坏了。

  21. 國家隊瘋狂托市,越托外資拋貨拋得越安心,五月的期貨賭盤結算後會大大減低拋貨的風險,恆指撲街的時刻還未來到。

  22. 感覺戰爭離我們不遠…2020一切都改變得如此迅速

  23. 金融中心固然对中国极度重要,但现在杀红了眼的中美政府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中间的脸面了。在核策略里面,使用国安法就属于直接做绝的nuclear option。中国政府深知美国的本质是恰烂钱而欺软怕硬的,香港既非美国所属也不在美国的全球金融规划中占据极度重要的地位,所以美国不可能救香港。但保留香港与否其实就是给美国面子与否。既然中共直接使用国安法,就意味着新时代冷战已经正式从潜伏期进入了明面开打的阶段。这期间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会受到冷战的严重打击。

  24. 97年之前也存在很多香港崩溃论,也有外资大幅撤出。实际效果如何有待时间检验。

  25. 低維的生命,無法理解高維的文化,一羣紅衞兵如何閲讀金融市場。

  26. 香港只有保持自由港的性质,才能继续成为金融中心,不要本末倒置。

  27. 香港继续闹下去才对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害。金融需要确定性,需要平静的让金融发展的环境。

  28. 预设结果,随便搜点资料,文章确实好写,没啥新意

  29. 1.沪港通每日流入额度与QFII/RQFII的流入各是多少?
    2.去年下半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是百威中国,不是百威。
    3.Prada在香港叫“普拉特”?,P来香港上市是因为在欧美上市失败,香港比较好上。
    4.“供给10亿元”不应该是“共计10亿元”吗?
    5.外资为什么要来香港上市?在如果想要东亚的资金有东京交易所,如果想要东南亚的资金有新加坡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