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想见你》与远距离年代的恋人絮语

病毒似乎成为了21世纪爱情的隐喻。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纪,它容易传染,迅速扩散。所有的近距离接触都是冒险——有许多恋爱,此刻正在被隔离。
《想见你》剧照。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的“读者来函”栏目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台剧《想见你》(2019)中的爱情箴言,来自⻄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写给美国作家艾格林(Nelson Algren)的《越洋情书》(A Transatlantic Love Affair)。1947年2月,艾格林受友人之托,带波娃游览芝加哥两日,由此坠入爱河。十余年间,波娃写了三百多封情信,为异地恋人细细描写生活中的交游、阅读、一切,直至1964年两人决裂。

对于彼时的异国恋人而言,距离的问题还未像现今一样容易克服。正如情书的整理者、波娃的养女⻄尔维亚(Sylvie Le Bon-Bertrand de Beauvo)所言,“那个时候,从巴黎到纽约越过太平洋的飞行就是冒险⋯⋯他们的故事从头到尾响彻著越洋飞行的彗星式飞机四个发动机的轰鸣声,那个时代的冒险还是激动人心的,充满危险的。对飞机坠毁死亡的恐惧和对爱情的担心几乎难分解。”飞机,这一最新的交通工具,成了20世纪中叶远距离恋爱最妥贴的隐喻,既克服了爱情的距离,也怀揣冒险的浪漫。

而《想见你》中,黄雨萱、李子维也因飞机及其失事开始穿越。黄雨萱决定去上海工作,男友王诠胜紧随其后飞去,却因空难下落不明。两年后,黄雨萱依然走不出对王诠胜的思念。通过一款可以找到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的APP,黄雨萱竟找到了一个王诠胜相似的男人,却也在照片中发现了和自己样貌相同的陈韵如。

透过伍佰《爱情的尽头》的磁带,黄雨萱“魂穿”到了另一个时空、1998年被袭击的陈韵如身上,发现“王诠胜”在此时是高中生李子维。当内地穿越叙事杂糅古今,敷衍现代观念与封建社会的冲突与火花,这部“穿越剧”却返回1990,由磁带、随身听、老式手机铺排出媒介的更迭,掀起一场怀旧大潮。

仅管拥有历史的后见之明,黄雨萱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未来身分:921大地震在一年之后,她也不记得比赛结果或乐透号码。这像极了1990年代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像是从未有过大事发生。

不过,黄雨萱知道1999年小年夜陈韵如会死亡,一心想找出凶手。李子维爱上了这个自称来自未来、永远信心满满的女生。而在2019年时空陪伴黄雨萱的王诠胜,正是由李子维穿越而来。

电视剧中反复出现的双身、孪生情节依然在《想见你》发挥作用:人们爱的是肉体还是灵魂?在后期,黄雨萱穿越失败,原先陈韵如的灵魂则重夺身体。作为剧中最坚定的“爱情灵魂论者”,李子维精准辨认出了同样相貌、不同性格的陈韵如,陷入对黄雨萱的思念中。

《想见你》剧照。
《想见你》剧照。

可如果1999的时空被改动,黄雨萱与李子维也会无法相遇。正如剧中人所说,“不管我多么努力想要争取继续待在你身边的机会,到最后,反而让我踏上离开你的那条路”。

《想见你》或许是一部男女主角相处时间最短的偶像剧。撇开王诠胜与黄雨萱的恋爱与回忆,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相遇只有短短的一日一夜:在经历车祸、空难后,李子维的灵魂终于回到先前车祸的躯体中,开始十余年的复健;但和2019年女主角相认后,第二日便被反派杀害。

远距离恋爱似乎才是这则故事的常态。现实生活中空间的阻隔,在剧中化为时间的距离。这堪比一出当代的《牡丹亭》,不过爱情的生死大限不再由人鬼相恋突破,而是转向灵魂寄居、穿越时空、与莫比乌斯环般的因果循环。

但这些超现实的戏码的搬演,在一开始却有相当实际的起因:黄雨萱想要接受公司调动,去上海工作,因为异地向王诠胜提出了分手。在豆瓣网的评论区,更有网友说到:“有许光汉当男友,还要去上海提分手,女主好好反省吧。”

面对调动,台剧中的主人公有不同的选择。早在瞿友䌀指导、徐誉庭编剧的《我可能不会爱你》(2011),外派与否已成为李大仁与程又青纠结不已的选项。航空公司想派李大仁赴新加坡工作,而程又青的女鞋公司则想开发东南亚市场。因为无法面对自己对程又青的热情,也为了与恋爱中的她保持距离,李大仁选择出走新加坡。在此时,异地所代表的取态依然负面,是对情感的冷却、远离。

迁移的地点悄然转变。在同为徐誉庭编剧、王小棣与黄天仁指导的《荼靡》(2016)中,上海成为新的应许之地。和程又青一样,女主角郑如薇也陷入初老危机。女主角在泡面公司的命运早就注定,难以升迁。公司开拓市场、外派上海的计划,成为女主角事业的一线生机。另一边厢,建筑师男主角也跃跃欲试,开始找上海的工作。但男主角的父亲忽然摔倒,需要长期照料。

走,还是不走?女主角太想知道结果后再做选择。

《荼靡》以AB剧的形式为郑如薇描绘了两种人生路线:方案A去上海,开始奋斗、升职、投资、荣归故里,也因远距离恋爱和男主角分手;方案B留台北,则是庸庸碌碌的照料、结婚、生子、失业、猜疑⋯⋯每当遇到挫折,两种选择的郑如薇都会不禁羡慕、也期待起另一种生活。仅管在最后,两种路线都被加上了光明的尾巴,迁移的去与留依然成为一道事业与家庭的单选题。离开,就等于退出爱情。

《荼靡》的进退两难有著相当现实的关怀。2015年,在台湾1000万人的劳动力中,超过72万人前往海外寻找工作机会,其中更有72.5%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及至2018年,赴海外工作人数亦有73万7千人。而牛津经济研究院更预测,到2021年,台湾将拥有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

台剧中的远距离恋爱,和人才外流互为表里。

剧中的外派情节,为这些出走增添了血肉。远赴异地的李大仁、郑如薇是全球化中迁移移⺠(transient migrants)的一员。无论进城⺠工、家庭佣工还是外企高管,短暂停留的迁移移⺠都不打算常驻。对于人类学家项飙而言,迁移移⺠也因此在当地结构中无容身之处(structural (non-)position),造成一种“悬浮”(suspension)现象。悬浮更成为了一种普遍心态,宛如一个“工作洞”,每个人急切奔向外来,当下则被悬空,失去意义。去上海之前,郑如薇便在和男友计算,升职加薪后可以快些储够首期,快点回台湾购房安居。仿佛现在的日子都是假的,只有未来,是真的。

迁移移⺠的悬浮之感,也在时间旅行者黄雨萱、李子维身上有所体现。李子维早已意识到飞机会失事,但依然选择登上飞机,而不是留在人间争取团圆。而在后来,李子维排除万难和黄雨萱相认时,两人也并不在乎偶像剧赋予他们的责任——谈恋爱——而是急著查清案情、穿越过去,将人生整理清晰。

这些情节不太符合恋爱的逻辑,但英雄主义的主人公无疑更具魅力、更能打动人心。如果将时间阻隔换为空间,他们都为了更好的未来,选择了与爱人保持距离。

当2011年的李大仁赴新加坡为情感降温,2016年的郑如薇为了个人事业牺牲爱情,2019年拍摄的《想见你》则将远距离恋爱的忠贞、坚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部杂糅爱情、悬疑、奇幻的电视剧的内核,是小众群体的生存困境。从莫俊杰的听障、陈韵如的孤僻、到王诠胜本命的同性恋倾向,都描绘了被霸凌的经历、内心的幽冥,甚至崩溃、自杀。

但这依然是部偶像剧。戏中的少年阴影、阳光女主与暖男角色,无一不是以年青女性观众为主的偶像剧标配。

现实生活中,男主角许光汉在内地的新电影也已启动——他也将成为这七十余万迁移移⺠中的一员。

为什么我们需要穿梭时空的叙事?也许恰恰因为,在一个全球化愈加彻底的年代,我们都需要为远距离的恋人们找到克服距离的信念、伦理与道德。当现实主义台剧纷纷把远距离视作恋爱的洪水猛兽,在一个通讯更为便捷、交通更为发达的年代,《想见你》把距离内化为感动人心的内容,重提爱情的忠贞与美好。而《想见你》内地热映的同时,正是病毒肆虐、居家隔离之时。

病毒似乎成为了21世纪爱情的隐喻。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纪,它容易传染,迅速扩散。所有的近距离接触都是冒险——有许多恋爱,此刻正在被隔离。

《想⻅你》的多重穿越为远距离恋爱建立了一种超自然、也最自然的爱情模范与精神支持。既然时间生死的阻隔都能跨越,同时异地的爱情当然可以维持,甚至比身在一起的爱情更值得感动。

毕竟,时空穿越的秘密不只是伍佰的歌与磁带,也因为两人“想见你”的执念——而这,只有远距离的恋人才能实现。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看历经车祸、空难、复健后的李子维与黄雨萱相认的那一幕,看他们在曾经相伴的蜗居中相拥。接下来又要开始悬疑、穿越、历险了,他们对更好的未来深信不疑。我们却明白,这将是他们最好的时光。

参考文献:

楼小燕、高凌翰译,《越洋情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Nicola Smith, “Taiwan is Suffering From a Massive Brain Drain and the Main Bneficiary is China”, Time

107年国人赴海外工作人数统计结果》,行政院主计总处

Biao Xiang, “Hundreds of Millions in Suspension”, Transitions: Journal of Transient Migration

曾笑盈,《悬浮、流动和秩序,牛津大学项飙教授怎样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好奇心日报》,2018年12月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从巴黎到纽约越过太平洋的飞行”应是大西洋,“每个人急切奔向外来”应是未来。

  2. 相處時間短那段有點不讚同。和大學時期黃雨萱相處的雖然是王詮勝的身份/肉身,但依久是李子維的靈魂,所以從頭到尾都是黃雨萱和李子維在相愛~

  3. 请问作者是写《我的祖国不做梦》的韩松吗?

  4. 喜欢韩松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