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雪洗去了什么,摧毁了什么?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Cwy,回应《李立峰:市民如何看待示威者与警方使用的武力》

“包容暴力”首先警察是社会之中唯一能合法行使暴力的的社会单位,是因为社会中的每个人约束自己,将行使暴力的权力交出。试问哪一位身体健全的人类没有行使暴力的能力?然后社会会要求将已交出的行使暴力权力得到合理的,在有条件的,在有程序下使用。社会会监察哪些暴力有没有被合理使用,而使用的人亦会顾忌社会的反应,否则便会失去公信力和支持。哪现在究竟哪一方比较顾忌社会的反应?哪一方在考虑行使何种暴力时会害怕失去社会认同?哪一方即使没有社会认同后仍然可以存在?究竟谁才是窃取了行使暴力权力的一方?雪崩正确来说是自然界中必然发生的自然现象,若强要为其冠以是非,可能要看那雪洗去了的是什么,摧毁了的是什么。

2. Halfmoon,回应《中国大陆民众的政治信念与政治实践的逻辑》

让我想起蝙蝠侠三部曲黑暗骑士黎明升起的一幕,从来无人能够爬出深渊,多数大家都学会在黑暗中生存,在黑暗中出生的小孩,反而无畏的爬出了深渊。是绝望先生出了恐惧? 还是因为恐惧所以放弃了希望?

3. 还我漂漂拳,回应《中国大陆民众的政治信念与政治实践的逻辑》

除了赵弹磁铁,埋别人祈愿牌那个还被发了“三退声明”。利用维护统治为目的、无处不在的实名制监控造成的身份信息泄漏起底粉红,再以统治者最忌讳的敏感词/线上线下串联将赵家铁拳引向他们,这种文明社会中并不道德的做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却处处透着黑色幽默。

4. 嘿嘿哟呦,回应《中国大陆民众的政治信念与政治实践的逻辑》

我的观点依然不变,在中国政府全面管治和对权力畏惧下节选过的网络民意,到底可以代表多少人呢?国人私下的政治立场真的和政府那么合拍吗?同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地掩盖多少社会和政治问题和不满?目前的这种“平衡”可以持续多久?如果经济进入低迷期,暂定为GDP增幅低于4%(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知的经济体都会有高低潮),社会不满和反思的烈度会有多大?政府能够有效管控及自我纠正吗?这些问题是可以决定近未来中国的国运。

5. Fai,回应《中国大陆民众的政治信念与政治实践的逻辑》

中国人的爱国普遍而言其实是“对共同体的忠诚”,多于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理念。用感性连结来驳斥政治应然,基本上就是鸡同鸭讲。而且,皮连肉,你用理性去扯,人会疼,起码不舒服。

如果这么说,我不得不承认,看起来叫人气结的民族感情,从另一个角度讲,是种对生活集体的忠诚。但这种感情一应曰之“朴实”,我是不同意的,当它被无限扩大到土地、民族、历史,尤其是国家政权时,成为绝对,就是政治规训。中间是应该要有界线的。这里或能反映出中国人另一种深层心理,他们会说我把自家日子过好就得了,我也不懂政治,这正是对界线的隐约把握,知道有些东西被扩大到一定范围时就出现异化,或非初心本愿的东西。中国人未必没有这种自省,但是朦胧。尤其在面对更异质的外来挑战时,因为缺乏政治语言和思考训练,最方便就手的就是民族主义,而又随时毫无扞格地归属于朴素情感来。中国人,是这样统一自己的。

也因此,否定国家会在很多情况下迅速滑向否定个人的极端。捍卫国家与捍卫个体成为一体。中国被否定的焦虑成为个人被否定的焦虑。而在政治规训的实践里,国家的确绑架了很多个人,包括他们对生活集体的朴素感情。

有些东西必须先得到正面确认,才能被超渡。

6. Scylla,回应《中国大陆民众的政治信念与政治实践的逻辑》

带著镣铐的人带久了,以为自己本来就是属于那种适合带镣铐的人,甚至就著如何在镣铐下活出精彩人生作出了种种的研究,并且对于质疑镣铐必要性的人作出猛烈的批判。心里门儿清的一个两个跑得比保特还快,老早买上钥匙逃掉了。而剩下来一群还在琢磨著这枷锁是多么符合国情,多么适合自己的别有用心者,则还在对他人孜孜不倦地宣扬著自由的可怕和邪恶,把好好的下一代教育成了一个个delta和epsilon,吸著民族主义的soma吸得不亦乐乎。

让奴隶爱上自己的项圈,甚至觉得这项圈是必要的,是一种美德,是体现自身价值唯一的方法——极权下的精神病,不外如此。

7. folldark,回应《未完成的进行式:史明“台湾民族主义”》

作为一个台湾人,我有几个关于这个议题的想法。首先是作者认为大多数台湾人对民族主义抱有批判怀疑。或许大家生活的阶层有落差,但是我生活周遭的人们似乎没有把这种欧美对民族主义的反省加入自己的性格里。再者,主张台湾人受压迫而需要独立,必需说服大众“中华民国”是压迫者。对于史明这样走过日本统治又经历中华民国统治的人来说,“中华民国是压迫者”是很直观、明白的。但是现实的困境是,基于多种因素,现时有许多人并不接受这样的历史诠释,甚至把自己与中华民国的命运绑在一起,而对于“中华民国被(台独)消灭”感到愤怒、畏惧、不解。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一个闽南裔的中年基层民众,从未曾在党国体系中获得青睐与关爱,为何蹦生对青天白日旗的热爱。(看看韩候选人的竞选会场)

除了必要的转型正义,我认为历史诠释与认同是很个人的事,随然我很想去影响他人,但是我完全接受他人的认同与我的同样有效。如果不能说服所有人接受中华民国是压迫者,是否还有其他建立新国家与新国名的理由?我觉得有。因为台湾包含许多不同时代前来,有不同文化的族群,而每个族群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与尊重,这也是将来这个国家的基本价值: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因此我们不能预设单一族群的文化是这个国家的主干,我们抛弃“中华”做为国名,并非对有中华文化或中华认同族群的否定与排除。他们仍在,但他们必须跟其他人一起站在同高的高度上,也因此“台湾”是比“中华”更适合的国名。

8. 哈勃,回应《未完成的进行式:史明“台湾民族主义”》

作者借史明的人生历程讨论所谓“台湾民族主义”的可能性,实际上忽略了很多客观的因素以及历史发展规律。所谓客观因素是,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孤悬海外,与大陆有天然阻隔,在旧时代,即皇权时代极易被统治者所轻视(功能上而非主权上),作者所言台湾岛的种种遭遇,除了殖民,海南岛也或多或少遇见过,所以不应以此原因将台湾岛特殊化。而在当今社会,显而易见地,台湾岛不可能再遭遇此种对待,因其是国际目光聚焦之地,也是多种政治力量博弈的重点,所以它只会越来越重要。所谓历史发展规律是,中国的历朝历代,一个重要的政治使命就是维护领土完整,即便在分裂的时代,也始终不乏统一的力量。随着某一政治力量的强盛,国家最终会走向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清代结束以来,中国一直是分裂状态,目前大陆的实力已经全面压制各种分裂的力量,所以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是必将来临的。另外,台湾也不是不可以有自己的“地方主义”,可以发扬自己的地域特色,宣扬自己的文化,这与是否统一是不矛盾的。纵观历史,台湾岛与已经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任何部分都完全不具有相似性,而具有相似性的港澳已经成为特区。所以台湾故事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能和作者一同见证。

9. Joechuang,回应《未完成的进行式:史明“台湾民族主义”》

  1. 关于“所谓历史发展规律是,中国的历朝历代,一个重要的政治使命就是维护领土完整,即便在分裂的时代,也始终不乏统一的力量。随着某一政治力量的强盛,国家最终会走向统一。”:

首先,所称“中国”本质上是浮动且模糊的概念;是由现时观察者由后往前回顾历史时,就概略地区上过去曾发生过的政权转移,在概念上的“化约”。各朝代疆域有消有长,文化上即便相互影响、累积,也存在个别差异。

如果就个别朝代来看,更加清晰。即便朝代间因战争或其他因素而由后者取代前者政治权力,事实上仍是不同国家:清朝不会认为它是明朝的“后裔”,明朝也不会认为自己是“继承”元朝。譬如明清交替之际,即使由后见之明观察清朝最终“统一国土”,当时位处北方的清朝与位处南方的明朝仍是两个国家,自不待言。

因此,此处所称历史规律,只是“国家间”相互并吞、分裂的规律,而非“一国”的统一、离散;所谓“国家统一”,只是历史观察者后见的粗略化约。

  1. 关于“目前大陆的实力已经全面压制各种分裂的力量,所以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是必将来临的”: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人口、军事、外交上确实具有明显优势,但如果仅因过去历史分分合合便推论现今也必如此,恐怕失之武断。

近一百年各国间因科技、经济长足发展关系日渐紧密、甚至相互牵制,与过往数千年各国因地域各自分离的情况显有不同。千年前欧洲各国不会在意汉朝发生了什么战争,但如今金融危机、美中贸易战、南海争议却能让各国皆受牵连。

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众多国家经贸伙伴,更是国际生产链上重要炼结;相对的,其经济与内政稳定,也同样倚赖与众多贸易伙伴国之良好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何战争决定,已无法一厢情愿地认为不必考量其他国内外压力。如仍以千年前历史推论今日国际关系,不免有些轻率。

  1. 关于“纵观历史,台湾岛与已经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任何部分都完全不具有相似性,而具有相似性的港澳已经成为特区”:

事实上,此间关键并非台湾与其他所谓“分裂出去的地区”有何相似,而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何不同。

尽管台湾的民主政体与自由风气,相较其他国家或仍属年轻,但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制政体大相迳庭。民间文化与核心价值上的差异才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如欲以港澳为例,香港、澳门成为特区,事实上并非因其与大陆具有相似性,而是因“两国间外交行为”所致(香港之于英国、澳门之于葡萄牙)。至少在香港,文化上、核心价值观上便与大陆有明显区别,反送中以来争议便能见其所以。

因此,仅以港澳历史推论台湾未来,恐怕有待商榷。

10. 洛秋心,回应《未完成的进行式:史明“台湾民族主义”》

我总有两个问题:1、真的存在好的国族主义和坏的国族主义吗?2、脱离国族想像就无法进行共同体建构了吗?

就好似香港一样,有反思力的激进派(所谓有反思力是说清楚明白民族是建构而非本质的)有意识地建构起香港民族,以进行反抗动员,一样还是这两个问题:香港国族主义在什么意义上是好的?除了国族主义没有别的想像?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因為編輯摘漏了一句:
    有些情感即便真摯,但在中國現實裏,面對切身利益時,卻又可以輕易背叛。說是「忠誠」,又顯片面了。
    我以為,沒有這句,我的意思不完整,看起來很安慰人。不惹駁斥未必是好事。

  2. 這說明您觀察力太差,明明很常見啊!

  3. 難得見fai 的發言上到端的精選不是作為一個被回(駁)复(斥)的存在😂😂😂😂😂😂😂(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