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人秘密》是赵德胤第一次没有讲述有关缅甸的电影。
今年 36 岁的赵德胤在缅甸的腊戌出生、成长,自从他的第一部作品《归来的人》面世以来,缅甸一直是这位导演身上一个无法剥除的标签。他先前的几部作品《穷人。榴梿。麻药。偷渡客》《冰毒》,全是与缅甸有关的故事。前者讲述一位名为阿洪的男性,为了赎回被人口贩子带走的妹妹,而参与走私毒品的故事,后者则是关于一对男女在缅甸为求生存贩卖冰毒,最终染上毒瘾甚至被警方逮捕的故事。
这些把镜头对准缅甸社会底层的故事,成了赵德胤面向国际影坛最显著的利器──尽管他并非有意将成长背景打造成一种利器──但对于缅甸之外的观众来说,陌生神秘、暗藏危机但拼搏求生的故事仍具有深深的吸引力。
相较于近几年在国际影坛中逐渐消声的台湾电影,赵德胤的作品反而是国际影展的常客,更是如今少数还能引起国际媒体关注的台湾导演之一。他的电影项目往往能获得不同国家制片人的青睐,以《灼人秘密》来说,就分别获得来自马来西亚、缅甸、德国、台湾的投资。
2016年,当赵德胤再次带着《再见瓦城》前往威尼斯影展并夺下“欧洲电影联盟大奖”时,评审团给出的评语是:“运用精准的电影语言及美学,真实的方式呈现演员自然的演出,不拖泥带水,优雅且精准地描述真实世界的残酷故事。”同一年,他也拿下第 53 届金马奖“年度台湾电影工作者”。
正当“赵德胤加上缅甸故事”成为业内人士对他的既定预判时,他突然端出一部作品告诉大家,自己不只如此。
新作《灼人秘密》讲述女演员妮娜(吴可熙饰)在完成演员梦的过程中,所亲历的影视圈内不可告人秘密──女演员遭到制片强暴最后得到角色。
与先前作品有不少显而易见的差异,首先这故事不是汲取自赵德胤的童年记忆,而是由女主角吴可熙所编剧,此外这部片取景在台湾而非缅甸,最后这部片更注重形式美学而非过往的社会写实风格。
“从电影史来看,有很多以艺术家或电影拍摄过程为主题的电影,都以导演或男性的角度去看,很少人站在女演员的角度,或是一个产业里的被选择者的角度去看待她们在电影团队里的委屈或磨难。”赵德胤说作为一名男性导演,性别问题离他一点都不远。
“我在女性家庭长大”
我认为这不是探究男女平权的问题,而是同样身为人就该被公平地对待、不应该因为性别和阶级有差。
“我是在女性家庭里长大的。”赵德胤的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他是最小的,昵称为 Midi (缅甸语意指最小的)。
在缅甸,与人谈论性别平等不仅是奢侈,有时还会被看作是神经病。但敏感的赵德胤从小就因为与众多女性生活在一起,他清楚察觉到不友善的环境是如何让家人,尤其是母亲与姐姐感到尴尬与不自在,“你会知道有些东西必须保护他们。”
他曾在自传书籍《聚。离。冰毒:赵德胤的电影人生纪事》里说道,缅甸社会里有许多未成年少女无故失踪的故事,那些女生被人口贩子掳走,接着骗到中国或是泰国打工或嫁人。
面对这些违法勾当,当地人编出一套破绽百出的说法,表示这些未成年少女是被抓去喂海豹的,因为小海豹吃婴儿、大海豹吃少女。但明明腊戌就不靠海。
此外,赵德胤在成长过程中,也时常看见、耳闻抢亲、抢婚等荒谬事迹,这些剥夺女性自由的恶习,在缅甸不会受到抨击,更不会有法律站在受害者一方,“掳人的男子几乎不会受到舆论挞伐,反而是受害的女子。”
比起女性自主性,人们更在意的是那些被掳之后,可能失去“清白”的女性将不在具备价值。
赵德胤自小就对此深感困惑,他说如果华人社会是强调尊师种道、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为何这事一而再再而三发生?他更担心的是,如果发生在姐姐身上该怎么办?“我认为这不是探究男女平权的问题,而是同样身为人就该被公平地对待、不应该因为性别和阶级有差。”
赵德胤不只一次在媒体前表达对母亲与大姐的感激之意。在他十六岁那年,之所以有钱可以来台湾念高中,是因为家人四处筹钱半年,帮他攒到的,而当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大姐到泰国打工所存下的钱。
这些钱无庸置疑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并在他往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笔钱来到台湾,有非常大的机率,这些电影根本不可能问世。他把对母亲与家人的想念,清楚地放在电影里,那些毫不掩饰且最真挚的情感。
当然,他也强调来到台湾之后,补足更多平等意识。他说自己现在回缅甸,有时跟村里的人聊起天,会发现大家总会避讳谈一些女性话题,像是女性的月经与经痛,他就会亲自解释经痛的原因,“结果大家会觉得干嘛讲这个,我在村里面已经是神经病,他们都觉得 Midi 读书读到脑子坏了”。
不公平的世界“需要矫枉过正”
或许是同为“弱势”的处境令他产生共感,在《灼人秘密》里,观众会看到赵德胤的镜头从一开始就紧跟着女主角妮娜,通过她的视角让观众一同经历令人不适的现实世界,以及令人焦虑的幻觉世界。
这些因创伤而产生的幻觉,赵德胤采用形式美学的方式表达。而对于那些习惯赵德胤会使用质朴的镜头语言的观众来说,这或许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对弱势群体来说,我一点都不在意矫枉过正。假设你个人价值观是正确的,没有偏差的,你不会受到影响,也不用怕,可以拍我想拍的。
赵德胤回应,这是他多个月查找资料以及跟三名创伤后症候群的患者相处,意图传达的真实状态,“有个 921地震的受难者,他到现在睡觉的时候,都还会感到摇晃,会有很多幻觉。 另一个女生,她聊天的时候,脚会一直踩,她会说有蚂蚁。你会看到在电影里面,当我们表达妮娜在创伤上的表现,她的感官知觉会被放大。”
今年五月,《灼人秘密》被选进了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Un Certain Regard)单元。上次入围此单元的台湾电影,已经是十一年前钟孟宏导演的《停车》。
可想而知,《灼人秘密》很快地就被与近两年风起云涌的 #MeToo 话题紧紧扣连在一起,有媒体评论说赵德胤大胆、勇敢,为 #MeToo 运动发声。
这些慷慨激昂的评论并不难理解,自从2017年10月好莱坞爆出哈维·韦恩斯坦性丑闻之后,#MeToo 运动就像大火一样,先从美国西岸的好莱坞,逐渐烧至东岸的商业、时尚界、政界中心,接着再从美国烧到全世界,即便是原先对此话题更为保守的亚洲国家:南韩、日本、中国。
一方面 #MeToo 带出众多女性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创作者开始小心翼翼。
赵德胤表示,此前在找《灼人秘密》的合作对象时,一家法国公司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但却跟赵德胤说,现在法国也有导演卢贝松的丑闻,如果牵涉到这个主题,那故事后面应该要讲女演员团结对抗,不该出现妮娜的幻想中还有一个跟她竞争的人。
“这种我就说,你不要跟我合作,我觉得不对。你看法国已经很多导演因这种事被告。这就代表这种事有存在,为什么不能这样拍。现实生活中到底它有没有发生,很多地方已经发生了,我们为什么怕?”赵德胤说。
对于赵德胤来说,即便电影叙事是虚构的,但指涉的是就是血淋淋的真实世界,而不是被美好泡泡框住的世界,“我刻意不让群体化的东西影响我。这当中其实有很多的叛逆、很多的不合群。像媒体会讲我比较与人为善,但是从我的作品可以看得出来,我的路数并不以人为善,我从来没有要给人好过。”
尽管《灼人秘密》与前几部作品的题材差异甚大,但直率、克制、冷静的说话方式,确实没有太多改变。哪怕一边说的是缅甸底层拼搏的苦,一边说的是女性在演艺圈求生存的痛,这两者之间思考逻辑是一样的。
赵德胤说自己不担心别人怎么评论这部电影,也不怕别人怎么诠释这部电影,更不会预设一些尺度问题,“如果战战兢兢觉得这个会伤害到人,这个又不行,那干脆不要做电影了。因为电影有基本专业和规则。另外,只要现实中的为人处事保持正直,你自然不会怕(创作上会出现偏差)。”
赵德胤说自己对拍摄现场里,那些具有贬低女性意味的口语,经常感到不耐。
他回忆研究所时期拍摄内衣广告,有名摄影师才刚把机器架好,就对女演员说“小姐们,赶快来抢饭吃”(意味着多裸露才能搏版面),他说自己当场就跟摄影师吵架,
“有人会说这就只是一句玩笑话,干嘛这么严肃,但其实这后面就有很多东西不专业”。
“我宁愿矫枉过正,把原来的不公平,变得公平回来。如果你用不公平的方法去让原本天生就不公平的东西,得到一些公平是 OK 的。对弱势群体来说,我一点都不在意矫枉过正。假设你个人价值观是正确的,没有偏差的,你不会受到影响,也不用怕,可以拍我想拍的。”
“我回不了原来的土地,所以乡愁会持续。”
当一个人离开家乡很长一段时间,他就再也回不去了。你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当然,你的身体可以随时回去,但情感上,你永远也回不了你原来的土地。这就是为什么乡愁会永远持续下去。
在台湾拍摄《灼人秘密》期间,赵德胤说床头书籍放的是乔治·欧威尔的《缅甸岁月》。他说之所以会看这本书,还是出自于一种相当本能且情感导向的选择。
2014 年,赵德胤在台湾的时间正式超过在缅甸待的岁月。在他的身上可以明显看到两种文化的交会。
现在的赵德胤,比起十六岁时刚来台湾,少了一些格格不入,多了一些悠然自得。刚到台湾,他的心中满是穷人的自卑感,一点都不想跟人交际,上课时只想着打工赚钱,再加上中文表达能力不好,被班上的同学认为是怪咖。
如今,他早已知道如何熟练地在大众与媒体面前,以一种彼此共通的影像语言,娓娓道来缅甸的故事,并且获得掌声。某方面来说,这像是汲取自缅甸的一种“生存本能”,让他得以在陌生且困难的环境中,达到目标并且占有一席之地。
但即便如此,赵德胤终究剥除不掉异乡人这个身份印记,这是他永恒的命题。异乡人的飘零印记,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中。问起他平常的食物,他说:“煮面。百年都一样。”他会自己做酱料,准备一堆一半肥肉、一半猪肉的绞肉,以及番茄和蒜头,“我会先把绞肉放锅里,最小火慢慢煮,然后就去做别的事情,这个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是有点危险,”他笑着继续说,闻到味道就开大火炒,油出来后把番茄、蒜头放进去炒,把酱做好、冰起来后,“每天早上煮面,就能加上这个酱。”
赵德胤拍电影,亦如酱料般反覆熬煮。他持续拍摄缅甸的故事,但同时间也想亲自写台湾的故事,然而后者并不如想像中顺利,“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去到缅甸就是创意无限。但在台湾就是什么都拍不了,总觉得剧本一直哪里不好。”
此前,赵德胤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在台湾的时候,每天都想缅甸的老家。但当我回到缅甸时,我又会想如果在台湾,我能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个冲突。对我来说,当一个人离开家乡很长一段时间,他就再也回不去了。你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当然,你的身体可以随时回去,但情感上,你永远也回不了你原来的土地。这就是为什么乡愁会永远持续下去。”
“比起女性自主性,人們更在意的是那些被擄之後,可能失去「清白」的女性將不 [在] 具備價值。”
不 [再] 具備價值
謝謝讓我認識一位好導演。
回应作者:不不不,您可能没理解,以上一篇out china 为例,那篇放在端的标准, 是真的不够深度的,同样的题材,你可以参考一下其他的发布在端上的文章。我记得有一篇讲一路同行的就很不错,但具体忘记是什么时候的了,您可以翻翻。不要对深度有什么误解
@Mara 謝謝您的提醒,今天早上也是因為你的留言才發現我的筆誤,此後進行修正了。至於您第二則留言提到的鏡頭提前曝光,可能會削弱電影張力,這點我們之後也會列入參考或看是否在文前為讀者加註。
@yixiao 謝謝您的批評指教。關於這兩篇文章的主題與希望著眼的角度並不一樣,或許有些內容或思考問題的層次不一定能在一篇文章裡非常完整地表達出來,又或者與您的預期不符。如果您願意的話,也歡迎您跟我分享您對類似主題的文章所抱持的看法?
其實我相當不喜歡這樣類似介紹的文章,直接把電影最後安排的鏡頭寫出來,整個張力會消失很多。
早上的指正只是因為這種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錯誤,甚至讓我懷疑撰文者有沒有看過電影。
既然修正了,也沒有要註明修正,就把我本來的留言刪除吧,謝謝。
这种文可不可以编辑审查一下深度到底有多少…..之前这个作者写的out china 也是….花钱看这种
在台灣,堅持理想也很不容易,希望趙導演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豆瓣5.7?!
女演員沒有被「導演」強暴,她被「導演」打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