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源远:中国改革开放证明了,即使是威权体制也需要民主元素

我认为西方不仅误解了中国,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误解来自西方对政体分类的方式。
2018年12月26日,北京天安门举行降旗仪式。

【编者按】:本文为《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19年2月号的文章,端传媒已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纪》建立长期稿件资源合作关系。本文作者——政治学者——洪源远,从《经济学人》2018年的文章谈起,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来讨论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有哪些“误会”。端传媒经杂志授权转载,现标题及内文小标题为端传媒重拟,原文标题为《西方如何误解了中国?》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过去几十年来,西方观察家曾认为,随着经济进一步自由化与蓬勃发展,中国将逐步且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期待始终没有实现。2018年3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用一整期来讨论“西方如何误解了中国”(How the West Got China Wrong),但并没有真正解释如何误解,反而表达了恐慌与迷惑,并激动地呼吁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崛起。它的标题似乎应该是“天哪,西方误解了中国!现在该怎么办?”

那么西方究竟如何误解了中国?民主真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吗?中国自1978年以来取得惊人的经济增长,人们需要担心这一成就证明了威权优于民主吗?中国崛起消解了民主的吸引力吗?

西方的确误解了中国,但这些误解并不在于他们认为的那些方面。持有类似《经济学人》立场的西方观察家没有正确理解的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推行了重要的政治改革,并在改革中采纳了一些民主元素,虽然这些元素并非多党选举和保护个人权利等西方所期待的形式。邓小平的改革团队用官僚改革代替了政治改革,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混合政体——“有民主特色的威权体制”。正是这些民主特色,而非威权体制,成就了中国的适应性治理与经济活力。

我认为西方不仅误解了中国,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误解来自西方对政体分类的方式。长期以来,西方主流观点用一种过度简化、非黑即白的分类方式来看待政体:一个国家要么是民主,要么是威权。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既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很多人就认为这样的中国是威权国家,将其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以及朝鲜等同视之。如果我们的分类方式存在谬误,那么在这种方式指导下,我们对中国发展的相关理解也将必然出错。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版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性质:学术双月刊

当期杂志:2019年2月号

西方观察家:中国拒绝民主化

《经济学人》哀叹道:“西方二十五年来对中国的妄想都破灭了。”二十五年前,在苏联土崩瓦解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充满自信地认为随着中国人民更加富裕,能自由获取信息和交流,他们终有一天会要求民主制度和个人权利。在政治学中,这个假说被称为“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theory)。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曾按照这个模式实现了民主化。

但直至2018年为止,西方观察家不无忧虑地一致认为,中国非但没有如预期般按照现代化理论走向民主,反而似乎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整套国际规范。如同《经济学人》所观察到的:中国非但没有迈向民主化,国家主席习近平更“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向更多镇压、国家控制和对抗”;中国非但没有进一步成长为自由市场经济体,还“对商业的控制日趋严密,将其视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认为很多产业是富有战略意义的”;中国非但没有遵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且“似乎在创造与之对立的、属于自己的另一种国际新秩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在清楚说明了中国与西方预期不符的三个主要方面(民主化、市场自由化、国际政策)后,《经济学人》并未具体解释西方如何误解中国,反而呼吁西方“深呼吸”,并在错失机会之前遏制中国崛起。它主张:“西方愈是勉为其难地默许中国肆意妄为,将来反对中国时将愈危险。因此在各个领域,西方需要彻底重新决定政策,正如西方坚持他们所主张的价值是普世的。”这样的建议正有力地体现在特朗普(Donald J. Trump)政府的对华强硬立场之上,正如副总统彭斯(Michael R. Pence)在2018年10月的讲话中所表达的,美国决策者认为他们错误地纵容了中国的崛起,使之成为今日对美国的威胁。因此,对这种威胁的回应必须是强硬遏制,这在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中得到充分体现。

官员问责、竞争和对权力的部分约束:有民主特色的威权体制

西方战略家相信他们错在没有预见到中国拒绝民主化,但我认为,这并非他们真正错误所在。他们错在没有认识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事实上已经进行了政治改革并采纳了一些民主元素,只是这些改革并非像西方式的民主那样进行。

不像西方民主国家,中国不存在政党和公共管理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官僚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改革。在改革的年代,官僚改革从政权顶端到公共管理的底层都在进行,甚至深入到了最基层的干部层面。

在领导人和官僚精英中,邓小平引入了宪法上的任期限制,执行了强制到龄退休制度,用集体领导制代替了一人统治,以实用主义替换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并以身作则拒绝个人崇拜。毛泽东灾难性的三十年统治,让邓小平认识到集中权力定于一尊的弊病。

改革开放的支持者进一步改变了官员考核选拔标准,强调实际成果而非政治狂热。干部考核体系实现了重要的官员问责功能,因为它向地方干部指明了他们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奖励与惩罚。通过这种方式,考核体系发挥了类似于民主制下选举的问责功能。除此之外,中央还公开了地方政府每年的政绩排名,进一步增加了选举制度缺位时的政治竞争。

官僚改革还深入基层,在街道层面的公务员中,公共管理的目标和公共财政的筹措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有编制的公务员、管理员、检查员,甚至学校老师,都成为了半个企业家。他们投入到创造财富的时代潮流中去,活动范围涉及从招商引资到为自己的部门开源增收。他们的正式工资固定且低微,但实际收入却以奖金补贴的形式与经济绩效挂钩,这种方式与一些资本主义企业中利润共享的经营模式相类似。从1990年代晚期开始,中央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增强国家能力的配套改革,旨在减少官僚随意收费、摊派和过度创收,同时仍旧维持实质上的利益共享。

简言之,这些官僚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民主制下的制度红利。例如,它并不保护人民合法、自由集会的权利,也不保障宗教自由。尽管如此,官僚改革把三项特别的民主元素注入到了一党制威权国家中:官员问责、竞争和对权力的部分约束。这些变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混合政体:有民主特色的威权体制。

2019年3月15日,第13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记者在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问题。
2019年3月15日,第13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记者在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问题。

官僚改革不能永远代替政治改革

然而,官僚改革不能永远代替政治改革。长期来看,官僚体制随机应变、创新进取的特质正在逐步耗尽。这个结果,部分源于对地方政府要求的工作目标愈来愈多,部分源于一个逐步富裕的社会期待政府不仅仅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习近平秋风扫落叶般的反腐运动始于2012年,至今没有式微的迹象,加深了大家认为官僚制度已经失灵瘫痪的印象。

此外,随着中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并寻求向知识经济转型,创新和创造力必将来自市民社会和私营部门。值此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刻,公共管理机构必须从追求利益、直接干预经济的行动者,转变为能提供稳定政策预期的管理者和公正无私的监督者。

由此看来,习近平的反腐运动尽管声势高涨,却正在加速官僚体制中的必要变革。但问题是,当局同时压制政治自由、复兴意识形态宣传运动、要求大学不再传播外国观念,以及实行种种相关措施。这些新举措使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心惶惶,担心党国是否会放弃改革开放政策,回到毛泽东时代的统治方式。这些举措扼杀了社会中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目前正是最需要这些增长动力的时候。

西方究竟如何误解了中国?

回到我原来的问题:西方究竟如何误解了中国?民主真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吗?中国自1978年以来取得惊人的经济增长,人们需要担心这一成就证明了威权优于民主吗?中国崛起消解了民主的吸引力吗?

首先,西方观察家的一个误解是假定中国在没有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实施了经济改革。事实上,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早已实施了政治改革,并采纳了一些民主元素,只是并非以西方式民主的方式进行。

其次,西方战略家害怕中国的经济成就会证明威权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优于民主。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国改革开放证明了即使是威权体制也需要民主元素(尤其是官员问责、竞争、对权力的部分约束),从而有效治理并释放市场的活力。

再者,许多人用一种过度简化、非黑即白的分类方式来看待政体。事实上,民主国家也可能带有不自由的特征,就好像我们目前在许多选举制民主国家所看到的。同样,一党制威权也可能具有民主特色。除非我们放弃目前错误的两分法,否则我们仍将遗漏了上述两种政体之间的混合政体。这可能会产生严重错误的结论,例如一种广泛传播的意见认为,成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是其威权体制。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光靠独裁统治和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就能带来一国的经济发展,那么早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中国就已经济繁荣。

这些谬误不仅存在于西方观察家中,许多观察家,甚至是那些激烈反对西方的中国观察家,也抱有类似的错误观念。例如一位知名的中国媒体评论家曾经认为,如果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中国不可能繁荣。因此根据他的说法,威权体制造就了中国的成功。支持他论点的前提和《经济学人》的论断一样,即国家只能有两种选择:民主或威权。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无论用在打压中国或把独裁合理化,都是错误的。

事实上,各国并不需要在西方式民主与毛泽东式独裁之间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即使中国仍是一党制政体,还是存在政治自由化的足够空间。这在许多方面对中国都是必要的,例如经济发展的下一攻坚阶段、平息美国因视中国为意识形态敌手而产生的恐惧,以及培养民主规范和价值观念。

邓小平将民主特色注入中共官僚体制,并向西方开放了市场。这为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改革”和“开放”都面临威胁,但危机有时也会推动突破。目前的危机是否会成为机遇,取决于中国的领导人如何应对处置。

(洪源远,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读者评论 3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对,帝制时代中国的良政标准之一就是言路畅通。但是这个跟民主,甚至跟言论自由并没有任何关系。且不说帝制中国议政的权利仅限考取功名者(其他的叫妄议朝政),就算是言论环境最开放的宋,也是有大不敬这种条例的。

  2. 作者是自己重新定义了‘民主’一词的意义吗?

  3. 文中的民主元素在帝制中國就已經有了,其實這些只是中國長久以來發展出來的一套官僚運作體制而已(而且在歷史上是不斷調整、變動的)。

  4. 同意作者。
    在现有条件下,以西方媒体(和读者们)中一提communist习近平,便脸带蒙娜丽莎式微笑,一说民主的另一面-则一定是可怕的威权的,其实是懒惰。
    而读者里所提到的种种:连任,官僚斗争,官员问责等等不足以说明完整的民主,因此作者谨慎地说:为元素。
    我想回复里读者对于中国可能有民主元素这件事下意识的反感,反而证明了此文的价值。
    西方政治学的语言已经开始不能解释新出现的中国现象,而现有的官方话语又总是腐臭不堪。两个名词“中国”与“民主”里,产生那么多的期望,误解与怨恨啊。

  5. 照這個邏輯,皇帝選好官施好政也可說成「民主元素」了。不好意思,實在有點搞笑。

  6. 标题仿佛想强调“民主元素”,但整篇文章却一直在为维权体制造势呢。而且官僚系统内部的小九九叫什么鬼的“民主元素”,对“民主”二字误解太深。

  7. 最討厭這種自以為是的“精英腔調”和“高層視角”,仿若只需分析統治者群體及其策略制度,即可明白一國之運,實際變相合理化統治地位,而仿若眾生只配是被揉捏與操縱的螞蟻。

  8. 內容反對標題的一篇文章。

  9. 这文章真是可笑死了,把独裁政体说成是带有民主元素的威权体制。中国人被奴役久了,不懂民主,于是土共继续压在人民头上为非作歹,整个社会的活力都在降低,没有自由的空间,还想要什么繁荣?思想的开放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这个道理我想是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懂。我就想不明白了,你是入党积极分子?

  10. 当习近平打破任期限制时,洪教授是不是应该直接推翻掉整篇文章的论据重新思考过呢

  11. 先知的搞笑文,我們這種不知不覺的愚癡眾生被惹的笑聲不絕。好文,推推推,笑完推推到糞坑藏。

  12. 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说成有民主元素的维权体制。这是我继稳中向好后听过的最好笑的事了

  13. 理論形式上的虛假的對 ,但是實際執行卻大有偏差, 官僚問責是立基於政治正確, 意識形態主導一切,空有形式, 實際執行還是威權哪一套 ,這樣算是民主嗎

  14. 《鋼鐵俠》乃至《國產凌凌漆》都有科幻元素,但它們是科幻電影嗎?如果不是,我們是否就此墮入了過度簡化、非黑即白的分類方式呢?作者意圖論證中國之崛起源於吸納了一些民主元素,在這種視角中,一個政體無所謂民主與威權之分,只有(民主與威權)元素的組合。但,如果破除了民主與威權的政體分野,當我們說某個元素是民主(或威權)元素,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15. 哈哈哈,从评论学到一个新词,“国运文”。这名字取得好。这种文就像是爽文,没什么营养但是让很多人上瘾。

  16. 分權措施說成是「民主元素」,這概念也偷得夠大。那總統權力較大的民主國家,豈不是「有威權特色的民主社會」?

  17. 「官僚改革把三項特別的民主元素注入到了一黨制威權國家中:官員問責、競爭和對權力的部分約束。」這些並非民主核心元素;在民主核心元素缺席的情況下,碎片化的其他民主元素還是否能被稱為民主元素,對這一點有所保留。

  18. 哎呀民主不民主都再说了,你让中国现在民主也不现实。但党政分开还是应该的吧,只是当初党自己提的呢。其中当然也包含党和公检法系统的分开。司法系统独立以后中国的情况会好一大截吧。港英时候也没有民主,但人家有法治,过得也好好的。现在有一定民主的(真假且不说),但法治被蚕食,民怨也就来了。

  19. “考核体系发挥了类似于民主制下选举的问责功能。” 作者没有说明当政绩目标与人民愿望不符的时候,问责如何会发生?政绩的设置标准一直是自上而下的,问责机制自然也不会延续到高层,标准的制定者。

  20. 文章中欠詳述所謂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民主元素是甚麼,反貪腐可以是權鬥的手段,也可以是維持威權管治的合理化行為。若是有民主元素,當中民眾如何參與,權力如何更替,作者未有清楚闡明。

  21. 这文章的作者是来搞笑的吗?民主当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这几年中国的走向还不能说明专制/极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吗?

  22. 希望有些更接地氣,紮紮實實的分析文章,而不是學理和形而上的空談。
    就像上次有篇「讀者來函」更是一種「國運文」套路。只發洩和批判,不提供解決出路和希望,讀完很不痛快。
    講的誇張點,上面那種批判文對大陸自由派青年是「有毒」的吧,本來已經夠壓抑了。相信不少大陸青年學生都一直在看端,端應該是一個更理性、深度和有層次的平台,否則那還不如直接去看大紀元好了。
    #個人感慨,知道端沒有義務做青年教化和啟蒙

  23. 這一類的分析「中國國運」的文章,真的看夠了。前面剛剛提醒世人,要注意到中國體制和發展模式的複雜性,後面就沒有下文了。最後又是落入「沒有人是算命先生」的俗套,說了等於沒說。
    猜對了很厲害嗎?每種觀點和可能性,都列出來不就都能猜對,豈不更過癮嗎?

  24. 我懷疑作者是不是共諜啊,真會舔。

  25. 中國怎麼會有政治自由呢,有政治自由的國家政敵怎麼會被關進牢獄裡? 中國的官僚改革只是讓國家機器優化,讓溝通的訊息流暢罷了。何況現在已漸漸連寡頭政權都快不是了…

  26. 所謂民主元素是真正的民主元素嗎?官員及各級代表是真正經民主選出的嗎? 為何一個小小郷長巳可橫行無忌,貪污過億?
    真正的民主不會產生威權統治。

  27. 我都搞不清楚這篇到底是想褒還是想貶了。

  28. 有点意思。可以做个类比:中国和朝鲜。朝鲜就是完全没有民主元素的极权,请问朝鲜崛起了吗?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更类似于两蒋台湾和军政府的韩国,同时具备一党专政 但允许拥有私营经济的特点,和朝鲜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29. 看完觉得有点偷换概念,分解再按自己意思重组我想说的,例如:西方总是非黑即白,xx发生了但不是按照西方的想法等等。普遍大学写论文交功课但又没有太多实证和说服力的结果。

  30. 写的比较浅,没看到什么很深入剖析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