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厕一世界:香港公厕折射的管治思维

被委以重任的“彻底洁净工作小队”管工说:“根本就嘥气(白费心思)!花费这6000万,明显是用来跟外面说,我们花了钱,已经做了什么什么⋯⋯”
食环署新设的“彻底洁净工作小队”,由黄健达(达哥)带著4个清洁工,由外判商聘请,负责清洁屯门区16间公厕,每周工作6日,每日到2至4间公厕彻底清洁。
香港

香港屯门后角天后庙的公厕,设计模仿古建筑,白色墙身配上屋顶的深绿色瓦片,男女厕门外又建了两个水井型的大型洗手盘,厕所内的假天花由竹枝搭成,但这天男厕遭围封,里面的竹枝被熏黑一大片。身穿外判清洁商制服的黄健达(达哥),率领4名头发花白、年龄介乎64岁至79岁的队员,推著高压水枪机,拖著一堆扫把、地拖,清洁剂,一鼓作气拆去围栏进场。

原来男厕在周日(10日)遭恶意纵火,火势源头是育婴换片板,连接的墙壁、至天花上的竹枝黑压压的,地砖烧至爆开,掌管此地的食物及环境卫生署要求外判商清洁干净,将厕所重新开放。达哥一看到现场环境就笑说:“这就是食环署‘高智慧’思维,你说,放火烧过,怎么洗?怎么开放?”又向食环署职员吐苦水:“你说怎样擦?怎样洗?洗也洗不干净啊!”对方无奈,边按手机打电话边说:“无办法啊,要先洗,洗完看看怎样”。

达哥一行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官方正名:“彻底洁净工作小队”,是今年首季在各区增设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彻底洁净公厕”。达哥仔细分工,惟队员不时走漏眼让路人闯进、电线明明在眼前却找不到,驳好水喉又忘了开水掣。达哥也甚为动气说:“哎呀你要站在外面,挡著门口⋯⋯开了水掣没有,未开啊!”

一个厕所,看出一个世界。香港政府近日大洒金钱,这边厢动土翻新公厕,那边厢增加服务人手。记者跟随工作小队游走,亦访问食环署洁净组前管工和公厕社会学达人,窥探公厕内外不同团体的角力。且看这场被喻为香港的“厕所革命”,如何折射这个政府的管治思维;而用家如你我,怎样成为革命大队的持分者,让世人不需再蹑手蹑脚,能够在这狭小的公共空间安心如厕。

一场“公共厕所的革命”

香港管理公厕的政府部门众多,各有各的山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攻公园、沙滩及其他康文设施;渔农自然护理署则看守郊游场地和行山路径。至于坐拥最大势力的就是掌管799个街道公厕的食环署,署方标榜公厕24小时开放,清洁服务则外判至承办商,承诺天天彻底清洁两次;当中245个历经遴选的高使用率厕所,还会派驻逾909名“厕所事务员”在不同时段为大众值勤,以保持公厕清洁。

 男厕曾遭恶意纵火,墙壁被严重熏黑,食环署要求外判商清洁干净,将厕所重新开放。
男厕曾遭恶意纵火,墙壁被严重熏黑,食环署要求外判商清洁干净,将厕所重新开放。

食环署这位大阿哥的服务承诺挂在官网,形容自身在2018年的成绩100%达标,但公厕环境仍为人诟病。有政党上月公布“十大最差公厕”,罗列重点问题:卫生欠佳、洗手液和厕纸等消耗品不足、设施损坏等,食环署的管辖范围同样榜上有名。

时间推前至去年4月,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在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问答会时,直斥香港公厕情况有损国际大都会形象,问对方会否考虑进行一场“公共厕所的革命”,林太当时回应,留意到内地由上而下推动公厕革命,改善卫生环境,香港亦有决心改善情况。

事隔十个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上月底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将预留6亿港元(下同),分5年翻新240间由食环署管理的公厕,即每间公厕平均花费约250万元,计划随即被冠以“厕所革命”之名。至于达哥隶属的“彻底洁净工作小队”,则自今年首季始在食环署各区内成立,预计每年额外拨款6000万元,务求在设施硬件之外,利用软件人手提升服务质素。

同一间厕所,不同的厕纸架

“还有啊,各个厕板大小,长度都不一样,你说怎样买?怎样换?”

达哥小队由外判承办商聘请,主力负责清洁屯门区16间公厕,每周工作6日,天天行程不同,前往2至4间公厕彻底清洁。我们先从检视硬件开始,是日这间被熏黑的屯门天后路公厕,本来不在行程之列,因食环署职员急召,特工队即奉召到场跟进。启动大工程之前,达哥先行掏出一大串锁匙,再在十多把中选出合适的,解开已上锁的厕纸架,拿出用剩的厕纸,以免清洁时弄湿而浪费。

他说,厕所内不锈钢厕纸架大小、形状也不同,“有些厕纸架圆的、有些方的,锁匙孔也是,3个厕所(男、女厕及伤残人士厕所)3条匙,巡一转要拿一大把锁匙”。

厕纸架外,自动感应式水龙头的设计也各有不同。达哥解释,自动感应式水龙头需要电源,公厕主要使用干电池,惟款式不一,“有些用3A电,有些2A电,有些还要是方型的电池!问你死未!还有啊,各个厕板大小,长度都不一样,你说怎样买?怎样换?”

据达哥了解,政府本有一套公厕设计标准,但为降低建造成本,会将工程外判,而外判商亦会再判上判,最终建筑商为求价钱,更改用料选材,成就今日的公厕情况。

退休前在食环署洁净组任职高级管工的食环署职工权益工会副主席李美笑说,厕所内用料不一的情况常见,有承办商曾反映,他们难以购货;新款自动水龙头常坏,一旦损坏要由政府部门购买,再交由承办商更换,一来一回要等3个月,“常被投诉设施久久不换,真的没办法,自动化的东西最易坏”。

旺角洗衣街花园公厕。
旺角洗衣街花园公厕。

李美笑又以洗衣街花园公厕为例,她称其污水渠虽全部换新,但问题在于接驳到街上的污水渠未有更新,“直渠大,横渠幼”,去水力大减,只要有异物淤塞,根本难以处理,所以该厕所无论如何清理,都有臭味。

政府公务部门建筑署会按管理部门的委托,而负责公厕的建造、翻新及维修保养,署方回复端传媒查询时表示,在设计新建或翻新公厕时,会因应食环署的要求及参照其公厕设施指引,并就项目的个别情况包括工程内容、规模、场地条件及空间规划等,与食环署商议后制订公厕设计方案,承认公厕座厕设计不尽相同。署方发言人强调,除非需要更换配件的供应出现问题,一般小型维修工程会于12日内完成。

从不重视公厕的政府

硬件设施在工人眼中已带著瑕疵,而厕格大小,马桶高低,皆影响众生,到底由建造至公厕屹立于大街,又有何设计标准?端传媒找到一份2002年由食环署提交至立法会的文件,列出早年公厕翻新计划的标准,个中分项甚为细致:厕格蹲厕设扶手供起立,尿盆之间设间板保障私隐,尽量设置小童高度的尿盆和洗水盆,每个洗手盆的镜子衬有向下照射的灯槽,令使用者倍感舒适,公厕外墙设花糟,内里摆盆裁。

十几年过去,食环署稍早汇报翻新计划时表示,会陆续增设下列设备:防水电源插座及设有时间计的干地吹风机,另在厕格设置上锁的不锈钢厕纸架,提供大卷装厕纸。至现时的食环署网站,所罗列新式公厕的主要设施相较多年前的指引则较为简陋,标准与前人雷同:厕所宽敞设挂钩和卫生巾箱,配以易于打理的砖,高楼底对流窗造就通爽环境等。

端传媒向食环署查询近日的翻新计划有何标准,署方发言人表示,会个别考虑每间公厕的实际情况,决定公厕的外观设计、设施及物料;并提供良好通风,采用天然光,配备先进设计如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及冲水设施。但上述例子在2002年的文件已经面世,较为不同的是,署方说在可行情况下于公厕外加装饮水机。

尖沙咀金巴利道的三角公厕,是专为司机们而设的厕所。
尖沙咀金巴利道的三角公厕,是专为司机们而设的厕所。

根据香港政府已公开的资料,暂且只见各项设施名称,反观邻近地区台湾,标准则明细至以公厕大小尺寸。内政部营建署在2010年订立“公共建筑物卫生设备设计手册”,供网上查阅,手册内详列厕间设计准则,如:马桶与厕门要有70公分距离,方便如厕、转身,男士小便尿盆设计高度、接尿口都有建议,尿盆应为“底面离地面 15 公分以上,斗口应采尖凸式,避免采用圆弧形,可方便使用者靠近站立使用,且较不容易产生滴尿情形。”

手册又指,台湾普遍使用蹲式厕所,但为与国际接轨,会逐渐增加坐厕;而一般使用的蹲式马桶过短,约只有50公分长,所以经常发生排泄物遗留在便器外的状况,故建议蹲式马桶应为70公分。内政部营建署前署长叶世文手册中表示,订立手册目的是要“设计一个真正人性化的厕所,一个减少水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排泄物处理系统”。

被问到会否参考上述指引,食环署发言人补充,已与建筑署成立工作小组,商讨如何改善公厕;而建筑署会提供海外和本地的设计经验,亦就保养及维修角度提供专业意见。

政府续以负面角度去看公共卫生,亦难见其投放心机处理公厕。

香港似是掀起一场“厕所革命”,但去年出版书籍《有厕出租:政商共谋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主力研究香港公厕的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庄玉惜直言,政府向来不重视公厕和卫生政策,以至整个社会的公民教育。她追踪香港公厕历史,发现过百年前此地根本没有公厕,本地华人随街便溺,自负营亏的殖民政府当年没有得到英国财政协助,只顾卖地增加库房收份,对要使用自家土地建公厕的政策不感兴趣。

庄说,至1860年代起,公厕摇身一变,成为“有价有市”之物,因为商人务求收集粪便,卖到珠江一带的养蚕户种桑树,故开始建造商营公厕作粪便收集站。殖民政府乐见有人承担角色,亦没有取缔这类商业行为,19世纪末香港约30个公厕,当中近20个属商业公厕。

《有厕出租:政商共谋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作者,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庄玉惜。
《有厕出租:政商共谋的殖民城市管治(1860-1920)》作者,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庄玉惜。

庄玉惜说,后来丝绸业式微,粪便需求大减,商业公厕倒闭,再因卫生问题影响英军健康,殖民政府才在处理公厕问题;对政府来说,公厕原只属粪便收集站,内藏几十个粪桶,24小时才有人清理一次,容易成为疾病来源,算是污秽的庞然大物;现时不少公厕建于垃圾站旁边,可见此想法亦遗留至今,政府续以负面角度去看公共卫生,亦难见其投放心机处理公厕。

嘥气的彻底洁净工作小队

“根本就蹝气(白费心思)!花费这6000万,明显是用来跟外面说,我们花了钱,已经做了什么什么。”

硬件设施之后,人手亦是政策著墨处。今年首季增添的彻底洁净工作小队持续清理屯门公厕踪火现场,达哥召唤4名队员手执铁铲,铲走已爆裂的地砖,除去墙上育婴换片板残骸,撕走烧掉的海报屑。

执起铁铲,铲起地砖,倒入竹箩,几个简单动作,但4名清洁工头发花白,最年轻的64岁,最年长的79岁,手脚慢动作慢,铲起地砖,石屎散掉一旁,光是收拾已花半小时。清理途中,监督的食环署职员突然道:“阿姐嚟紧(阿姐来了)”,原来其上级卫生督察准备到场视察情况。

达哥带著的四位清洁工大多年老,最年轻的64岁,最年长的79岁。
达哥带著的四位清洁工大多年老,最年轻的64岁,最年长的79岁。

此刻已届午饭时间,但众人都紧张起来,不敢停下,有人抹厕所外墙,有人爬高清走天花上的灰尘。队长达哥分工,有人负责站在门外阻挡他人入内,有人要将高压水枪机插上电线,有人要驳好水喉开水掣,众人却可以随时走漏眼让路人闯进、电线明明在眼前却找不到,驳好水喉又忘了开水掣。达哥也甚为动气说:“哎呀,你要站在外面,挡著门口⋯⋯开了水掣没有,未开啊!”整个场景彷如电影《戆豆先生》的情节,众人做事总是丢三落四。

扰攘10分钟,在旁的达哥按捺不住出手清理,三两下功夫,已将熏黑的墙壁洗干净一大片。达哥说,本来他只是管工,但眼见工友情况,不能不落手做。他说清洁工以最低工资(34.5元)聘用,“基本上有手有脚,行得走得,都要请了,不能要求太高。”

食环署在今年开始额外花费6000万元,在各区设置彻底洁净工作小队,其职务是为高使用率的厕所“进行定期的彻底洁净工作”。身为其中一员的达哥早已高呼此乃架床叠屋,他边衔著一口香烟,边笑笑说,“根本就蹝气(白费心思)!花费这6000万,明显是用来跟外面说,我们花了钱,已经做了什么什么。老实说,增加清洁工薪水,再聘请一两个较年轻、手脚快的清洁工轮流到不同公厕帮忙清洁,已可做到了。”

在这间被火舌吻过的公厕内,与达哥及工友同场的还有两名厕所事务员,与天天巡视不同公厕的洁净小队不同,他们只会被派驻特定公厕。政府早在1996年已设外判厕所事务员计划,当时由临时区域市政局负责,在34间公厕先实行,至今全港有逾900名厕所事务员,分布在245间高使用率的公厕,他们在不同时段为大众值勤,其余公厕则由街道清洁工负责。

地面有粪便,闲事来吧

“倒些漂白水,洁厕液,用地拖大力擦,总会擦得走。”

74岁的海叔站在达哥身旁,是其中一名厕所事务员,镇守屯门天后路公厕已三年,这是他的日常统计:

打开厕格门,地上遍布用过的厕纸,马桶上点点尿痕。面对这个脏乱不堪的厕所,只求尽快撑过,但完场之时,发现无水冲厕,此刻门外一片宁静无人等候⋯⋯

负责驻守屯门后角天后庙公厕的74岁厕所事务员海叔。
负责驻守屯门后角天后庙公厕的74岁厕所事务员海叔。

85%的厕所用家会蹑手蹑脚开门极速洗手逃离,余下10%会自行拿取洗手盆的小水桶盛水冲厕,还有5%会直接叫唤海叔处理就离场。

面对用家不冲厕,海叔见怪不怪,而厕所内粪便,亦说得轻松,“厕格地面有粪便,闲事来吧,倒些漂白水,洁厕液,用地拖大力擦,总会擦得走⋯⋯不过最讨厌是呕吐物,吐在厕盘上,经过一晚,那种酸臭味,真的令人假牙都想吐出来”。

海叔驻守男厕,他说临近赛马日,总有马迷占著厕格看马经,久久半小时都不出来,有时敲门提醒,就会被骂几句粗口,甚至大骂要投诉他。“他们会拍摄门外的投诉电话,然后投诉你态度不好,或是用粗言骂他,但我明明没有啊,只是敲门问一句提醒一下⋯⋯很委屈呢。”

没有“我们”维持清洁的公厕

采取扣分制,扣满一定分数不能申请公屋,或可逼人自律

庄玉惜说,“今日我们的厕所靠谁去维持?靠(清洁)婶婶伯伯、靠一个制度,每日要清洁两、三次⋯⋯要清洁什么什么范畴⋯⋯但如有一日,这群叔叔婶婶罢工,我们的厕所情况就很差,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厕所清洁非由我们去维持,非由我们的教育水平去维持”。

她分析,公厕在空间概念上的状态独特,既私且公,只要进入厕格,关上厕门,无人可见,但在华人社会的教育中,个人品行从来都是要来显露于人前,“我的品行被看见(visualised),我就会去做,如果现在周围都是人,我就不会随处掉垃圾”,是否被看见,似乎成为了人自律的关键。

因担任研究员,庄玉惜常在大学之间游走,她说学校图书馆的厕所不见得干净,学生也不冲厕,“教育水平不停提高,但我们谈的是,要读名牌大学、赚多点钱、做高职位,全部都向功利方向⋯⋯”。要解决问题,政府转向由制度、硬件入手,声称食环署加强巡查,如发现问题会检控承办商,她认为,公司会将压力压向低层,去到最后,受苦的只有清洁工。

中环威灵顿街与皇后大道中交界的公厕,是香港仅存的地下厕所。
中环威灵顿街与皇后大道中交界的公厕,是香港仅存的地下厕所。

食环署近三年一共收到8400宗有关公厕投诉,李美笑任管工时,收到的投诉林林总总,包括清洁工态度差、厕所不干净等。她说,试过有清洁工发现有人取水洗车,弄得遍地湿,劝说不要,事后被针对投诉,而每当有组织、政党公布劣质厕所时,清洁工也有压力,承办商都会叫他们加紧清洁,一日抹多几次。她质疑政府翻新公厕成效,“用家是人啊,人们乱用,厕所几靓,洗多几次都无用啊!”

香港不远的新加坡有法例定明管理人在厕所内的行为,其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1989年制定了“便后必须主动冲厕”规定,公厕有纠察员当值,负责纠正不冲厕、乱丢垃圾等行为,若使用后不冲厕,初犯将被罚款150元新币(870港元),再犯就要罚款500元新币(2900港元)。

庄玉惜说,曾经有个狂想,食环署安排职员长驻厕所内,如看到人如厕后不冲厕,要困住他们在厕格内3分钟,甚至采取扣分制,扣满一定分数不能申请公屋,或可逼人自律。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感觉香港公厕挺少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的地方不够多

  2. 沒想到印象中的香港也這麼多人不沖廁所 😑

  3. 這篇正好回應兩星期前的題問。當時我也曾經留言說過公廁問題核心很大程度上在於人(用家)的質素。當然,這次揭露更多政府(服務提供者)實際操作、管理上的問題。
    莊博士的書去年剛出的時候因爲覺得題材很有趣,所以很早就買了。後來因工作需要有好好反覆拜讀,再連埋劉潤和先生的《香港市議會史1883-1999》一起讀還是很有意思。莊博士一月在文物探知館的講座也有聽。讀了那麼多,聽了那麼多,其實香港百多年來,錢多了,人均學歷也高了。但政府管治態度、手法及使用者的質素沒上去,也是可悲的事。

  4. 香港廁所不論數量密度還是品質都爛過台灣
    一堆店家也不外借
    另外不要把台灣跟香港一樣降格成地區好嗎

  5. 根據香港政府已公開的資料,暫且只見各項設施名稱,反觀鄰近地區台灣,標準則明細至以公廁大小尺寸。
    鄰近地區台灣?地區?

  6. 廁所收費其實都幾好,八達通搞掂,管理方面又有保證,如廁都舒服啲,哈哈

  7. 「內地由上而下推動公廁改命」,應該是「改革」吧

  8. 喜歡這個結尾狂想

  9. 錯字:不銳鋼廁紙架,應該是「不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