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鱼肉留学记

他们觉得能仅用钱搞定孩子教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成为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他们觉得能仅用钱搞定孩子教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成为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图为中国一名高考生步出试场一刻。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作者按】全文情节由真实事件拼凑改编,其中Y同学以及“上海某中介”均为虚构

又是一年申请季结束了,上海的Y同学今年收到了5封Offer和15封Reject Letter,还有3份on waiting list,在一番考虑之后,她决定去UCLA。

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里,世界大学中名列第12名;在美国大学中排名第10名;2017年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里排第13名。

此时Y同学的心里还是有落差的,毕竟自己从小到大都成绩优异,念的高中也十分不错,每年高考一本率都将近百分之百。高二上学期决定出国时候的她也一直是年级前几名,如果不出意外,想必是可以进清北复交的。

但是显然,她和她的父母远远不满足于此,因为在他们及很多人眼里,清北复交的名校光环跟哈耶普比起来暗淡了许多。

三头六臂搜集留学“龙珠”

他们开始想象几年之后自己的女儿成为商界精英或社会名流,完美乘坐上阶级电梯直上云霄,而眼前几个人卖的,是一张阶级电梯的票,是自己女儿的未来 。

Y同学高二时,他们联系了一家上海本地大有名气的留学中介,办公室在金茂大厦,所有的中国导师都是美国海归,他们给Y同学的父母大概讲解之后,拉出10多个白人,对Y同学一阵夸。Y同学的父母感到眼前一片光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触手可及,他们开始想象几年之后自己的女儿成为商界精英或社会名流,完美乘坐上阶级电梯直上云霄,而眼前几个人卖的,是一张阶级电梯的票,是自己女儿的未来,但他们也知道精打细算,往下砍价,还货比三家,最后交了不到二十万,算是中介费,没有学上全额退款,之后他们又找地方给自己的女儿报名了SAT和托福的课,交钱之后心中窃喜:“还好没有在那个中介上课,亏他们还想套路我!”

然后Y同学就开始了准备留学的生活,但是她并没有脱离学校生活,因为她的父母坚信,高考是人生中必要的一部分,好比是中国人的成人礼。Y同学也没有想过为何会如此艰辛,仿佛自己有三头六臂,但是想了想自己即将到手的哈耶普Offer,便告诉自己,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中介告诉她,美国的大学非常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中国学生想要被他们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被当成Nerds,美国人是不喜欢Nerds的,因为Nerds就是Loser。这一句话刺痛了Y同学的心,心想:“确实,我在中国上了这么多年学,被应试教育摧残了这么多年,是应该做出改变了。”

Nerd:怪胎、怪咖,是英语俚语中一个稍含贬义的用语,在美国中学和大学文化中则通指那些专心一致刻苦学习的学生,在华人圈内类似的概念是“书呆子”或“书虫”。

于是她开始在中介老师的指导下,满世界参加模联、辩论、支教、USAD,还在学校自己建了一个社团,搞了两次活动拍够了照片就再无音讯。

模联:模拟联合国(英语:Model United Nations,缩写MUN)是一种学术性质活动,藉倣傚精简后的联合国议规举行模拟会议,使与会者了解多边外交的过程,培养分析公民议题的能力。模拟联合国活动广泛开展于世界各地的中学生和大学生间,每年全球都会举办数十场国际性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参与人数超过四百万人

USAD: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美国学术十项全能,是一个美国高中生综合学术竞赛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在10个不同的学术范畴展示其知识和技能。

她的父母也觉得梦想成真,但是极力保持镇定,各发了一条语气平淡朋友圈:“孩子马上要去耶鲁大学学习了,我们很高兴!”

时间到了高二下学期,当她以为自己已经集齐了龙珠,可以召唤神龙的时候,中介告诉她,想要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一定要提前上他们的夏校,夏校就像是人家哈耶普的预留位,每年都有乌泱泱的人去争抢学位。Y同学听完之后,决定开始申请夏校,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缺一块”,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于是她开始了夏校的申请。几个月后,她收到了耶鲁的夏校offer,激动的整个人蹦了起来,她的父母也觉得梦想成真,但是极力保持镇定,各发了一条语气平淡朋友圈:

“孩子马上要去耶鲁大学学习了,我们很高兴!”

Y同学的父母这时候也想明白了,给她说可以不用参加高考了,专心准备美国大学,毕竟人家耶鲁大学也不要高考成绩。

去美国上夏校之前,Y同学的父母把Y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接了过来,一起把Y同学送到了机场。看到Y同学挥手,转身,离开,全家都掉下了眼泪。虽然他们都清楚女儿只去一个月,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把这次离别当作是一年之后离别的预演,一边流泪,一边心里暗爽。

Y同学从美国回来后,紧接著就开始了ED文书的准备,这时的她十分自信,她的父母也是,因为已经集齐了龙珠,可以召唤神龙了,而准备文书就是把龙珠堆起来,喊口号召唤神龙的过程,而神龙代表著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ED:Early Decision,是美国本科申请批次的一种。当学生们申请ED的时候,在任何时间段,只能有一所正在进行的ED申请,也就是说,一位学生不能同时申请两个ED的学校。

“龙珠集齐了也召唤不了神龙”

没有常青藤可以上了,在她看来,就像是没学上了。

终于,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哈耶普ED放榜那天,全家人都围坐在Y的电脑面前,Y的父亲在国外出差,也顶著几个小时的时差看著。

快!快!中介说出榜了!

Y同学刷新了自己的邮箱,出来了好几封英文的邮件,里面的词句晦涩难懂,大概意思是在道歉,就是没有congratulation和admitted。全家人都傻了,不知道这意味著什么,Y的父亲把视频电话挂掉了,说自己要去睡了,Y的爷爷奶奶也说该去做饭了,房间里只剩下Y的母亲,傻坐著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中介打来了电话,跟Y同学说,今年情况确实反常,不过你不用担心没学上,前几天UIUC(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已经给你发Offer了,还是应该祝贺一下。

Y和她的母亲不知道的是,中介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你有学上了,我们的钱也就到手了。”

之后的几个月里Y同学过的很不好,到后来UC陆续放榜的时候,同样是UCLA的offer,她的同学在朋友圈里高兴的不得了,而Y却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喜悦。没有常青藤可以上了,在她看来,就像是没学上了。但是不论如何,全家人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Y给他们看了美国新闻(USNews)排名,UCLA比Brown和Cornell都要高。

UC: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或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简称UC)是美国加州的一个公立大学系统。

Brown: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是美国八所著名常春藤盟校之一。

Cornell: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Y同学发现自己被骗了,从自己决定出国的那一刻起就被骗了!

先是被中介骗,明明可以自己操作的申请系统被他们说得玄之又玄,事实上自己可以找人改文书;然后又是被排名骗,NU Bound的offer气得Y想跳楼;最后又被各种课外活动骗,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龙珠,集齐了也召唤不了神龙!

NU Bound:美国东北大学一种offer,第一年是在中国的苏州上学,第二年再去波士顿的东北大学读书(GPA要达到3才可以转过去)。

中国“看病”式留学

留学行业如同中国式看病一样,有贩卖信息的黄牛中介,有戴著“老师”面具的销售,有“卖假药”的课外活动公司,还有被玩弄得不像样的排名。大家都带著自作聪明的侥幸,却没有人真正去对国内的教育进行改革。

留学行业的水很深,如同中国式看病一样,有贩卖信息的黄牛中介,有戴著“老师”面具的销售,有“卖假药”的课外活动公司,还有被玩弄得不像样的排名。但是归根到底,这个市场的产生,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病急乱投医”。可是,就算不去“乱投医”,病也还是一样的急,有些家长早早地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有些人则靠著四处打听进行著提心吊胆的DIY,而又有很多人,因为当惯了被学校牵线前进的木偶,突然一下子断了线便不知所措,所以没隔多久要么成为了中介手里的牵线木偶,要么又灰溜溜的跑回学校去高考。

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这改革却更像是沉船最后的修修补补,与此同时,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都一边喊著要改革,一边拖家带口往外跑。但是这些人没有想到的是,金钱可以买来出国的机票,却改变不了此前多少年养成的思维习惯,于是常青藤成了他们心中新的清华北大。

他们以为出国这条路要比国内高考轻松的多,却最后陷入这种想法背后的单极思维,用“高考”来称呼各种标准化考试。一边认为“分是命根”,报名好几次考试并且花大价钱去补习,另一边又在分数不理想带来的失望当中用“综合评价”和“素质教育”来进行自我安慰。大家都带著自作聪明的侥幸,却没有人真正去对国内的教育进行改革。事实上,中国的高中文凭以及高考成绩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以及香港澳门的中学成绩比起来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要低得多,中国的精英必须要参与到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否则今后想要往外跑都跑不了。

Y同学的父母在这场勾心斗角的战斗中败了下来,他们没有想过,其实自从他们坐在中介的办公室里开始做白日梦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哦不,是在他们觉得能仅用钱搞定孩子教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成为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写得非常真实,讽刺得非常到位,想到上高中的时候那群人五人六的人,真是辛辣而又无可辩驳

  2. UCLA还算失败……只能说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

  3. 感覺文章是在刻板印象的敘事框架下展開的。
    想要藉此現象說明的問題,是不是一個真(新)問題?

  4. 整个故事确实有点可悲又有点可笑。
    可悲的,GFW阻止了家长了解学校招生的真实信息;中介花言巧语诓骗顾客;中国严酷的教育体制逼人出逃。
    可笑的,就是中国家长攀比性的价值观。千年来中国教育就是为选拔官员服务的,不是为从“小民”成为“大人”,上学读书就毫无意义。今天,上名校的目的换成了“成为商界精英社会名流”,但说白了,依然是成为“人上人“,能够站在鄙视链的上层睥睨众生。所以,择校的时候轻视学校的特色,忽略个人的志趣,要的就是一个足够高的排名,一个藤校的招牌,只要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上了高一名的学校,我就是比你更成功的那一个。
    可是美国高校里,大概没什么人会因为你的GPA高上0.1而高看你一眼,文中主人公也知道只会一件事会成为讨人厌的nerd,可惜只是把社会实践视为丰富简历的材料而已。摆脱不了单一的价值观,即使入了海外名校,也终难以融入价值多元的自由社会。受了挫,索性自家人抱团,当起小粉红,就是不少留学生现在干的事情了。

  5. 多謝樓下端友,文章很有趣。

  6. 再补充一句,东北大学usnews的排名上升很快,至于是怎么操作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https://www.bostonmagazine.com/news/2014/08/26/how-northeastern-gamed-the-college-rankings/

  7. 我这个连ucla也上不了的loser来留个言。说实话usnews真是害死人,把不同学校放在一起排名真是拿苹果和橘子比没太大意义。

  8. 無論如何,不面對國內升學資源貧乏和教學質素差異,以及與國際標準接不上軌的模式。國人只想著獨善其身,就只能跟努力和運氣打賭。
    雖說好牌多贏面就高,但好牌正如金錢一樣,也不是你獨有的。好運是考上ucla 了,人家中介也沒騙你什麼,騙你的只是一心要望子成龍的父母。

  9. 能上UCLA还算loser?!

  10. 建議可以去看台灣公視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 ,就是在講 父母操控孩子的一切

  11. UCLA已经很好了啊。藤校美国人去上竞争也很激烈

  12. 看完后心里很痛很痛,不愿再看一次。

  13. 名校就是牛逼,没错

  14. 爬藤这件事不仅中国的学生热衷,美国的华裔更热衷。华人对排名有种骨子里的崇拜,不管是否能真的有所收获,反正能上哈耶普麻就是成功的。

  15. 這個故事信息量其實很大的,:中國教育體制問題,中產階級的焦慮、處在教育系統中的孩子的無助、留學中介的趁亂獲利。社會各個階層從這個故事中讀出來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記起一句話: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是一件很搖滾的事情。

  16. 沒辦法,資訊不對稱。

  17. 这故事是悲催的,可是作者的口气太傲慢和嘲讽了。网络封闭,Google上不了,国外大学网站轻易登陆不上,缺乏这方面专业知识,对高等教育的无知,当然还有英语不好,种种因素造成这个结果,就把想追求更优质的教育(哪怕初衷是炫耀)的家庭嘲笑一番就ok了?这样的家庭,在国内教育体系,除了顺应潮流听学校老师教育部的指挥也没有其他选择,成绩很好的孩子被盲目驱赶着进了国内名校的热门专业也没有其他选择,说不定被辅导员多忽悠个几年,早晚也会发现上当了,更茫然绝望的当。
    什么事情都把板子打在想过的更好的“中产阶级”身上真是省事儿。放心吧,这一圈浪费的钱也比在国内找关系补课塞给行政人员和强化应试机制强呢。

  18. ucla不及复交???

  19. 出国去当小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