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这天,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教人“脱单”的信息,《情人节该怎样穿搭才能不单身?》、《为什么你总是一个人过情人节》。Astrid厌倦了这些,她早早起床,像往常一样过著一个女生的单身生活:洗衣服、去超市、写文章。
为什么现在人人都想过情人节?其实只是城外的人觉得城内的人一起过节有多厉害。
“这些文化都是在歧视单身,为什么现在人人都想过情人节?其实只是城外的人觉得城内的人一起过节有多厉害。”Astrid说。她今年22岁,出生于云南,现在北京求学,自去年8月跟男友分手后,她一直保持单身。她自言身边不乏倾慕者,试过同时被五位男生追求,这半年来,她正式或非正式地拒绝过14个男生,因为没有兴趣谈恋爱。
在Astrid看来,固定的亲密关系并不一定是人的必需品,她希望探讨更多元的伴侣关系。“我觉得很多人可能都会把恋爱作为结婚的必经之路,可能不是真爱,但也要谈谈,因为他们觉得恋爱是必需的,关系是一定要的,因为婚是一定要结的。”
在恋爱至上,毒男毒女常被嘲笑的今天,这个年轻女生却对伴侣关系充满怀疑:为什么我们必须要谈恋爱?
谈恋爱结婚以外,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2016年10月,来自北京的Astrid第三次来到香港,好友邀她到佐敦一间酒吧玩。这晚陪伴在Astrid身边的,有她一年前来港时认识的男生K。K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往返香港和北京,两人在北京和香港都会见面,一直都很聊得来。
凌晨,两人微醉,从酒吧出来。K暗示想跟Astrid有进一步发展,Astrid有些心动,但想了一想,还是拒绝了。她说自己更喜欢单身生活:“恋爱这事情,抛开化学反应脸红心跳,从事实上说,它就是个麻烦事。”
Astrid回想,年少时她很向往恋爱,12岁读中一时开始谈恋爱,被身边人视为“早恋”﹕“我妈是老师,从小到大明查暗访,严令禁止我早恋,但你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我妈压迫的时期,我还挺想谈(恋爱)的。”
我是在强迫自己去谈一段恋爱,我在强迫自己去认可这个人,不断地自我催眠,觉得自己能谈好一段恋爱,并且去履行大家认为好女朋友的责任。
然而,当她成年独立后,想法反而改变了,经历过五段恋爱关系后,她发现自己不再想谈恋爱了。
“我是在强迫自己去谈一段恋爱,我在强迫自己去认可这个人,不断地自我催眠,觉得自己能谈好一段恋爱,并且去履行大家认为好女朋友的责任。”Astrid说,她认为社会中对一个“好伴侣”有种种固定印象,例如要忠诚、温柔、忍让,陪伴等,她自认难以做到。
Astrid喜欢“蒲吧”,闲暇时一周会去一次,坐在同一个位置,点同一杯Cosmopolitan鸡尾酒——那是美剧《色欲都市》中主角Carrie最喜欢的。在酒吧的夜晚,Astrid会吸几口水烟,跟好友聊一个晚上。
但这个“蒲吧”习惯总会引起身边男友的不满,直到去年和男友分手后,她才终于感觉到可以“放飞自我”。
传统东方文化里,流连酒吧的女人常被贴上“不正经”的标签,最初Astrid对这种社会氛围有所顾忌,常常压抑自己,不去酒吧。后来到了大学里,她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好友,其中不乏外国朋友,才慢慢放开顾忌。
正如她对酒吧的态度,Astrid以往的恋爱观也跟着社会规范走——当大众鼓吹人人都应该有亲密关系时,她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也应该有,直到2015年。
这一年,Astrid通过学校社团“性与性别研究社”看到话剧《阴道之道》,这套话剧源于美国作家伊娃·恩斯1996年创作的《阴道独白》,关注女性意识。话剧中的一句台词,深深刻在Astrid的脑海里:“我揭露奴隶般禁锢著人心灵的成见,我宣告女人有不可剥夺的自由去享受。”
这句台词让她豁然开朗:女性为什么一定要忠诚、维持固定的恋爱关系?为什么不可以更拥有更开放自由的关系?
现代亲密关系互涉太深,让人失去自我
Astrid把恋爱分解为陪伴、情感、认同和性,并从不同男性对象身上获得不同东西。她坦言,以往很难在一段亲密关系、一个伴侣中,得到所有这些东西,因此现时这种多边关系比以前更快乐。
“所有谈恋爱得到的东西,我现在都有。”Astrid说,在她身边,有特别能进行思想交流的男生,也有会偶然发生性关系的异性朋友。
近年,越来越多年轻男女像Astrid一样,拒绝拥有一段稳定亲密关系。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博士曹文杰指出,人们开始厌倦恋爱,是因为现代亲密关系发生了改变,越来越“亲密”。
现代的亲密关系互涉很深,不停地向对方诉说自己,这样的关系容易让人失去自我。
曹文杰援引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纪登斯(Anthony Giddens)的《亲密关系的转变——现代社会的性、爱、欲》解释,指快速的社会变迁为人们带来不安,使其私人生活变成一种更紧密的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也转向“自我揭露”的模式,寻求相知与理解。
“现代的亲密关系互涉很深,不停地向对方诉说自己,这样的关系容易让人失去自我。”曹文杰指出,中世纪的伴侣关系不像现代的那样爱恨缠绵,夫妻间不爱抚、不接吻,彼此也会有更多的私人空间,而现代人显然比以往更渴求亲密关系。
“我们会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才叫伴侣‘另一半’,我们觉得自己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另一个人去补充自己。”曹文杰说。
他表示,这种想法令我们不停在伴侣身上,寻找自己没有的东西,要求对方做很多事情来满足自己的不足和需要,令双方的责任更重﹕“如果我们怀着自己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一定要在世上找一个对的人才感到完满的话,我觉得这是不健康的关系。”
要摆脱这种更紧密、更累、更容易厌烦的亲密关系,曹文杰认为双方要自我成长,学会在亲密关系中照顾自己﹕“如果我们把亲密关系变成一种分享的话,我有好的东西想跟你分享,而不是从你身上拿我没有的东西,我们的亲密关系会和谐很多。”
那晚在香港酒吧外,Astrid拒绝了K后,K失落地问道﹕“你不想在我身上得到任何东西吗?”当时Astrid沉默,她觉得她和K都是爱玩之人,恋爱关系并不适合他们。
Astrid平时经常听台湾歌手林宥嘉的《想自由》,那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她承认,自己的想法在身边的女性朋友中目前仍仅属少数。
“我希望这想法未来能够成为主流,让人们,尤其是女性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你的人生不一定谈恋爱结婚生子、相夫教子、照顾家庭,我真的觉得人生有很大的可能性。”她感慨地说。
在原始社会,男男女女都拥有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程度的自由。悲剧发生在一万年前左右,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并发展出了父权制文化,人类的自由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从社会自由度和社会地位来看,人类社会一直在退步。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與人的關係會越來越難以拘於某種固定的形式。人們將會逐漸擺脫對特定群體關係的依賴,大至國族,小至家侶,從而轉向基於普世法則的自主個體。雖然今天人們仍然處於親此疏彼的常態中,但隨着不同人群間的矛盾加劇,「自主之權」愈發分散,人人不親不疏的共生關係遲早要成爲社會之本。
端传媒已经沦落到要发这种稿子了。
过十年看看,22岁你想怎样都可以。
能够半年拒绝十四位男生追求的女人,自然有资本在多种关系可能中进行选择。说到底,弱者更倾向于用责任来捆绑对方,强者只需通过自己的attractiveness就可以游刃有余。
感觉端传媒的文是写个大陆人看的……香港人难道已经不读文章了吗?
Does a lady’s opinion on love and marriage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democracy?It is just her personal choice.And I believe the meaning of “love” can be diverse for different people.
好……废
又不是每一份恋爱关系都必须投入过深,也不是每一位男人都那么直男癌大男子主义非得让自己的伴侣当什么贤惠妇人……因为碰到了一二不靠谱男人,受挫于几段亲密关系就去否定恋爱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的A小姐,可曾想过在过往的那几段关系中,有“恋”或“爱”吗?
终于忍不住要评论了。去年8月份才分的手,这才过去几个月啊就会说厌倦恋爱了。
端传媒是不是已经完了,怎么发什么评论都能和民主政治扯上关系?阿是下次发个《生猪养殖36计》也要强行评论中国的猪不民主,肉不好吃。
確實不是「獨男獨女」麼⋯⋯
謝謝你的意見,「毒男毒女」是香港戲謔單身男女的用語。
跟民主政治一樣,排斥戀愛其實是西方個人主義至上大於社會主義的縮影。
這就跟中國人懷疑民主政治一樣,也沒辦法說他們不對,只能等後續他們自己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