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深夜,郑家骏的手机就要被女客户轮番轰炸。
单身女性跟他倾诉自己的孤单,说下班后只能一个人听电台打发时间,被家人催婚又找不到结婚对像;女客户约他出来吃饭,讲述自己年轻时过于挑剔,如今前男友都已经结婚,自己还是孑然一身,讲到动情处,哭了起来。
今年38岁的郑家骏,职业是爱情教练。“这是一份充满了负能量的工作。”郑家骏对记者宣称,他的客户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上的香港未婚女性,自认难以找到稳定的恋爱关系。
在通俗说法里,这群女性被称为“剩女”,剩女现象近年来席卷北京、上海、香港等大都会。根据香港统计处2015年资料,撇除外籍家庭佣工,香港每1000名女性只有931名男性,女多男少的现象特别显著。
而对于郑家骏而言,这个大城市的恋爱难题造就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爱情教练。具体来说,他的工作是:“帮助剩女们建立一个积极的恋爱心态,找出自己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择偶目标,甚至通过催眠来回溯童年,找出可能对自己感情观产生的影响。”
总计15小时的爱情培训课程,郑家骏收费4800港元,不过他说,“自己赚得并不多”。事实上,他还有另一份工作:保险推销员。他在香港和内地寻找保险客户,久而久之,一些女客户也成了他爱情课的学员。
爱情教练,情感导师,两性关系顾问......伴随着剩女现象,各种五花八门的职业在香港应运而生,对许多忧心忡忡的女性来说,请一个爱情教练,就像买一份人生意外保险一样:不管有没有用,总是让人更加安心。
为剩女培训“合理的择偶标准”
“要相信缘分,但更要主动寻找缘分。”在旺角一家商业大厦里,郑家骏微笑着对台下一众学员说。
他一身黑色西装,头发梳得贴服整齐,此刻正在佐敦一家商业中心里进行他的“爱情工作坊”。台下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年过三十的香港女性,个个侧耳倾听,偶尔甚至有中国内地的女生慕名而来。而男学员通常更少,职业大多是IT和工程。
今年32岁的Stephanie就是郑家骏的女客户之一。她偶尔听了郑家骏的一个讲座后觉得颇受启发,继而报名参加爱情辅导班,正式“接受培训”。
Stephanie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做过钢琴老师,现在本地一家大银行做客户经理,年薪五十万。种种叠加起来,她还是步入了剩女大军,距离上一段稳定的感情已有六年之久。
不久前,她刚结束一段短暂的恋情。她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位中医,年纪比她小两岁,已经自己经营一家诊所,事业有成,外形又靓仔,Stephanie很快倾心。
一日两人去行山,行到高处有点口渴,准备用八达通买矿泉水,每瓶10元,拍卡时中医对她说:“你付一瓶水的钱就行了。”
“我当场有想哭的冲动。”Stephanie苦笑道,从此称这个中医作“10蚊男”。
某日,Stephanie说自己的上司脾气太大,工作太累,想换一家银行工作,中医急急问:“那转过去还会有买楼优惠吗?”
三个月后,两人分手。这样两三个月的“散拖”(短暂交往),过往六年Stephanie经历了九段,她始终感觉自己找不到真爱,单身的压力围绕着Stephanie。
“如果拿导航很久都找不到路的话,我们会怀疑是不是导航有问题,但是如果自己不断跌入错误的感情,我们就不会去怀疑是不是择偶标准,或者女生喜欢用的『有feel』出现问题。”爱情工作坊上,郑家骏一开场便强调,他的核心工作是帮剩女建立“合理”的择偶标准。
很多女人都觉得跟自己买对鞋,买件衣服就是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爱自己。
首先,郑家骏让Stephanie审视一下,“自己的择偶标准是否合理”。他说,在Stephanie所有的“散拖”中,地产老板、富二代、中医,全部都是她第一眼喜欢的“聪明人”。
郑家骏和Stephanie一起回顾童年,发现她从小就喜欢会读书的男生,长大也只喜欢聪明的“成功人士”。郑家骏分析说,Stephanie总是被一些“成功人士的假象”快速吸引,迅速进入恋情,但是很快又发现对方没自己想得那么好,不停Pass。
“很多女人都觉得跟自己买对鞋,买件衣服就是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爱自己。”郑家骏教育Stephanie,要“真正爱自己”,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后,放下一些择偶的执念,再以平和的姿态看周围的男生,才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比较容易维系恋情。
这些道理似乎人人都懂,问题是如何做到?Stephanie也说不清楚,到底郑家骏的什么训练让自己有所改变,但是辅导班偶尔一两句话,比如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的包容别人”,让她突然感觉打开了心结。
从剩男的搭讪教主到剩女的爱情教练
最初入行时,郑家骏并不是充当剩女的爱情导师,而是香港剩男的“搭讪教主”。他说自己受父亲遗传,“天生一把口”。
“从15岁到现在,最多的时候有13个女朋友,只有一个月没有拍过拖,因为那个月自己想静一下。”在爱情工作坊上,郑家骏总是这样描述自己。
2008年开始,郑家骏在一个学生的家里开班,一班十来个男生,“全部都是宅男”;五年后,2013年,他出了第一本有关男士如何谈恋爱的书。
这位搭讪教主教导,去书店要比在地铁里搭讪成功机率大很多,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一周去两次,一次搭讪两到三个,不要害怕失败;和女生约会,开场不要“查家底”;用反问的方式更加好,会激起对方的好奇和反驳欲,例如:“你平常是不是很喜欢做运动?”
肢体语言同样重要,郑家骏说很多宅男的一个通病就是不敢正视女生,眼睛躲躲闪闪:“他们觉得如果自己不看对方,对方就看不到自己。”
不过不久后,他开始感觉只是培训搭讪“很幼稚”:“搭讪可以让男生迅速认识心仪的女孩,但是却维系不了一段真的感情。”并且,当时他开始意识到剩女这个更为庞大的人群,决定主打剩女市场,主力在心态而不是技巧上帮助剩女们获得稳定感情。
32岁的阿May在衞生署做文职,她求助于郑家骏,希望能医治自己的“心病”。
阿May承认,自己在感情中喜欢不断push对方。和异性发讯息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回覆,隔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要WhatsApp轰炸,“为什么不回我?”;第一次约会后如果对方再也没有联系,阿May也要发讯息质问“为何没有再约我出来?”
郑家骏说,自己为May进行了催眠治疗,一次催眠两个半小时,收费1600港元。催眠中,郑家骏将May带回小学,发现她从小被家人push:一放学回家,奶奶就开始对她进行轰炸:摆好鞋子,放下书包,洗手,做作业,做不好就要被骂。
“受家人影响,May也习惯了push别人。”郑家骏说,他让May试试练习,每次发讯息之前设想一下如果收到讯息的人是你,你要怎么回答。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阿May自己说“几有成效”,她说,自己学会了“适可而止”。
女性标签严重:乖乖女转眼变中女
现时在香港,爱情教练这一职业没有任何注册机制,从业人数无从考证,质素参差不齐。不少市面上的爱情导师,均靠社交网络上的自我宣传招徕顾客,收费不等,大家各出奇招:有的主力为客户增进个人形象,有的主打聊天技巧,更多的和郑家骏一样,结合心态辅导和技巧培训。
2013年出书之后,郑家骏在香港报读了一系列课程:身心语言程式学执行师;整合灵性心理学领导执行师;心理治疗技巧的应用与实践证书;催眠治疗师执照等。
但这些课程到底学什么?报读课程后是否等同可以提供专业辅导?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负责对教育及培训机构、课程营办者提供职业资历评审,在回覆端传媒查询时表示,除了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以外,其他专业课程的评审均为自愿性质,由主办者自行决定,目前为止并未收到与该行业机构有关的评审申请。
尽管如此,郑家骏的客户依然络绎不绝,更收到不少婚介公司的合作邀请。而对于竞争激烈的婚介行业而言,像郑家骏一类的爱情教练是一项可以打响招牌的“增值服务”。
在郑家骏合作的婚介公司中,只要愿意花钱,他们可以提供化妆顾问、造型顾问、玄学顾问、爱情教练、餐桌文化礼仪顾问等五位导师一起上阵,帮剩男剩女们进行一次“大改造”。
中学时对女性的要求,就是要『乖』、『不要失身』、『不要胡乱谈恋爱』,我们的主流教育都是说这些,但到了你30岁,已经是『中女』,你没什么机会,快点报一些班学一学吧...... 社会对女性的标签太严重。
不过,这一切是否真的可以解决都市男女的恋爱甚至婚姻难题?
长期关注香港性别议题的新妇女协进会则认为,“剩女现象”的出现,根源是社会对女性的标签化非常严重。
“中学时对女性的要求,就是要『乖』、『不要失身』、『不要胡乱谈恋爱』,我们的主流教育都是说这些,但到了你30岁,已经是『中女』,你没什么机会,快点报一些班学一学吧,不然过了30岁就没什么人要。”新妇女协进会主席马颖儿对端传媒表示:“男士30岁反而更吃香,社会对女性的标签太严重。”
马颖儿认为,要改善这个问题,首先基础教育的观念要开始改变,学校可以多进行情感教育,从更小的时候——而不是30岁才开始,教育男女“如何去谈一场健康的恋爱”。
马颖儿表示,由于没有亲自了解爱情培训课的内容,难以判断其成效,不过她强调:强行去挖开一个人恋爱上的伤疤,甚至进行催眠,未必健康。她进一步建议,女性可以跳出框框,解放自己:“如果你问我们,我们觉得过了30岁就着急找对象是一种畸型的状态,为什么不能单身?”
但相比单身,郑家骏的女客户们依然更倾向努力于寻找合适的另一半。在接受采访后第二天,Stephanie去了游艇派对。当天她特意穿了一件橙色泳衣,因为爱情工作坊上告诫她说:“男人会首先被颜色,Shape吸引之后才看脸。”
而在上海,一家医疗美容公司正在积极跟郑家骏谈合作,希望郑家骏可以和她们的客人开设爱情培训。据这家医疗美容公司介绍,许多女客户“打针打得停不下来”,非常缺乏安全感,感情常常不顺利,十分需要指导。
在忙完自己手上的工作后,郑家骏准备马上奔赴上海,开展他的爱情培训业务。对于和美容院的合作,郑家骏十分看好:“那里的女人,又有钱,又有问题。”
一个关注青年文化、亚文化的在线媒体对内地恋爱课程的一个视频我贴出来给大家看看:http://www.vice.cn/read/what-we-buy-part-1-seduction-training
中學辯論比賽辯題還會出現“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但社會就要求女性30歲之前一定要嫁得出。中國社會都是讀書時談戀愛是死罪,畢業後不能盡早結婚生子也是死罪。難道畢業典禮會附贈結婚對象嗎?
孤獨是大都會的宿命呢
愛情職業教練?保險經紀?Con Artist?人生哲學指導師?朋友?
「『男士30歲反而更吃香,社會對女性的標籤太嚴重。』」
「『剩女現象』的出現,根源是社會對女性的標籤化非常嚴重。」
「學校可以多進行情感教育,從更小的時候——而不是30歲才開始,教育男女『如何去談一場健康的戀愛』。」
很喜歡這篇文章除了寫出「剩女現象」,還提供了背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