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前有逾730万人,一直被视为繁华富庶,但有关研究报告显示,约一半港人外强中干,每月花光所有,有部分甚至入不敷出,靠借贷度日。这一半港人中,有基层家庭,也有中产家庭。
2016年11月21日,立法会秘书处发布《香港家庭面对的财务挑战研究简报》,采取统计处数字,比较香港家庭于2005至2015年十年间的经济负担状况。研究发现,香港家庭于2015年的每月平均开支高达27627港元,较十年前上升46%。
立法会秘书处留意到香港近年面对经济增长减慢、社会流动放缓、通胀持续及物业价格飙升的问题,备受公众及议员关注,因而发表这份研究报告。
每月现财赤,基层家庭如何应对?
入不敷出,基层家庭必定生活艰难,当下他们如何过活?46岁的莫惠娇与17岁的儿子一同住公屋,莫惠娇因腰背病患,不能长时间工作,因此找了一份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五至六小时的食品批发员兼职。她每月收入7000港元,时薪约45港元,虽然比香港法定最低工资32.5港元高,但很多时候连基本支出也应付不来。据《2015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指出,2015年的贫穷线为2人家庭8800港元,莫惠娇一家正生活于贫穷线下。
莫惠娇居于蓝田公屋启田邨,在住屋方面因获政府资助,每月在住屋的支出只需1500港元,占其每月总开支20.5%。她把省下来的调用到食品开支上,月花4000港元,占其家庭总开支最大部分,达54.8%。不过,她对端传媒表示,一般只敢买平价食材如青菜、豆腐、猪肉,每天限花60至70港元,多出来的钱,留给儿子作零用钱。
据立法会研究显示,住屋占家庭开支的比重最大,平均达36%,而居于私人房屋的家庭更达40.5%,居于公屋只有12%,因此,如莫惠娇般住在公屋的基层家庭,会把省到的钱,投放在食品支出上。而研究亦显示,居于公屋的家庭住户开支中,食品所占比例达46%,相比居于私人房屋的家庭所占的23%,高出约两倍。
可是,加上其他开支,每月即使穷悭俭过,莫惠娇一家还是出现了300港元的赤字。她于是向政府申请“鼓励就业交通津贴”,每月领取600港元的援助,余下的就成为家庭的储蓄,供儿子购买非经常性消费品,如眼镜、波鞋等等。
在家庭财政拮据下,莫惠娇叹说根本无法供养自己的父母。
莫惠娇仍然在学的儿子,则向政府申请书簿津贴及享用港铁学生半价优惠,减低家庭开支﹔至于额外的补习需求,则依靠非牟利机构提供的免费服务。
一直为香港基层家庭提供支援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指出,非牟利机构的资源有限,未能协助所有基层家庭。因此,她建议政府从政策入手,鼓励更多基层家庭申请属政府扶贫援助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包括放宽入息限额及简化申请程序。
为何中产家庭会在赤字边缘游走?
除基层家庭外,收入相对更高的中产家庭亦面对财政难题,部分人甚至要靠借贷度日。
35岁的黄伟强,月入3.5万港元,是其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他与太太同样是大专毕业生,以8500港元租住葵芳的私人屋苑葵芳阁。现时,夫妇二人育有一名2岁的儿子,由太太全职照顾。
在香港,政府对中产没有官方定义,据智经研究中心于2013年7月委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45.5%受访者认为中产的个人月入应达3至6万港元。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则认为中产应以职业划分,泛指行政人员、经理及专业人士。
相对基层家庭,黄伟强自觉属于中产阶层︰“起码,我还有能力让儿子读一间比较好的Pre-Nursery(幼儿中心学前预备班),还能为老婆、儿子买保险。”
儿子出生后,黄伟强为一家三口购买危疾保险,每月花费2500港元,而儿子的每月学费及兴趣班费用合共5400港元,加上夫妇二人供养父母的每月6000港元,总共1.39万港元,占其总开支的 41.4%。
按香港统计处的《住户开支统计调查》显示,黄伟强所付的教育、供养父母及保险供款开支,全非《住户开支统计调查》内的开支项目,属于“隐性开支”。这提醒港人在计算家庭收支时,别遗忘这些开支,否则随时堕进入不敷支的困境。
黄伟强指“隐性开支”并非必要,但若经济许可,他倾向维持现状,尽力改善家人生活。
立法会研究指出,若把供养父母的生活费、子女额外教育等“隐性开支”计算在家庭开支内,平均月入达3.55万港元的家庭,才能避免入不敷支。
单是基本生活加“隐性”开支,已令黄伟强难以应付。他直言每月在正常情况下,总会有一、二百港元的赤字,若当月有额外开支,会先刷信用卡垫支,翌月再缩减开支还款。
年轻中产贷款还债
立法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财政紧绌的情况下,部分家庭不得不依靠借贷渡过财政难关,导致家庭债务近十年持续飙升。香港家庭负债额由2005年底的34.91万港元,增至64.61万港元,升幅达85%。当中,以私人贷款的升幅最为显著,十年间大增2.64倍。
对于香港家庭债务急升,明爱向晴轩债务及理财辅导服务团队主任翁丽萍指出,近年多了30多岁、月入合共4至5万港元的年轻中产夫妇,因过渡消费及不清楚个人还款能力,不断以私人贷款应付开支,又以贷款偿还其他债务,令债款愈滚愈大,最终需申请破产。
翁丽萍又认为,现今香港私人贷款公司林立,贷款手续越趋简易,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技俩,及比信用卡低的利息,吸引了更多人转向私人借贷。
从立法会的研究看来,香港家庭的收入抵不上开支,导致难以储蓄甚至债台高筑,但美国克林信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访问学人徐家健在接受端传媒查询时,却认为研究对于负债情况有夸大之嫌。
他解释,香港家庭收入追不上开支是事实,背后原因是全球经济环境欠佳令香港整体工资增长缓慢,及年青人的消费模式转变所致,“楼价太高,不少年青人已放弃买楼,转而增加其他消费。”
徐家健指,即使年青人消费增加,储蓄减少,对整体家庭的经济影响未必很大,“现时不少父母根本不太需要子女供养,部分甚至因受惠于过去十多年的楼市升幅,会在合适时卖楼,并将所得利润协助孩子买楼。”他认为是次研究的统计资料只包括家庭收入,没涵盖资产部分,令人误以为家庭储蓄低便需要借贷度日,未必能反映全部现实。
資料是否有錯? 積金局網站寫明每月入息低於7100僱員就無須有強制性5%供款 , 莫女士應該無須供強積金
積金局網站資料來源:
http://www.mpfa.org.hk/tch/mpf_system/system_features/contributions/index.jsp
謝謝讀者!錯誤已經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