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台湾总统蔡英文上任才11天,两岸间的互动,还在摸索试探。此时“前总统”马英九突然迳自宣布:15日将去香港访问。硬生生在两岸议题上插了一脚。马把难题丢给蔡,蔡以“不予同意”回击。这一来一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香港行没了,意味着至少在未来3年的法定管制期间内,马英九几乎不可能访问中国。
蔡英文政府的决定,立刻引来马英九方面强烈反击。马英九办公室在声明中强调,此行是应亚洲出版协会(SOPA)邀请赴港发表公开演讲,全程公开透明,仅在香港停留7小时,当天来回,不过夜,连在港生活的女儿都不见。这样“高度自我约束”的安排,却仍被否决,不仅是对卸任国家元首不尊重,恐也斫伤台湾自由民主之国际形象。
马英九办公室更批评不批准的理由中关于“涉密等级太高”的说法,似乎已经假定马英九泄密机会很大,这不仅是对卸任国家元首的极不尊重,也是对台湾民主的讽刺。
批评质疑声不只来自台湾,做为一位华人世界的政治领袖,马英九在香港及中国一直有相当的支持度。香港亲北京的建制阵营首先对蔡英文的决定不以为然,前港府首席顾问刘兆佳接受“中央社”访问时就认为,此时正值北京向总统蔡英文施压承认“九二共识”,而马英九在蔡英文刚上任后就来到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讲两岸政策,也就是肯定他自己在两岸关系上的成就,这难免会凸显出蔡英文政府在两岸政策上的不足。
除了亲北京的建制阵营外,在香港民主派阵营夙有声誉的学者郑宇硕接受中央社访问时也说:从民主角度看,他期望香港与台湾“各类团体”进行“无限制”的交流。再者,他认为马英九在香港,应该不致有“安全问题”。
即使民进党内部都不乏质疑声音。独派大老林浊水就认为“可能泄密”的说法太过了些。市议员梁文杰也在脸书上发言认为,不准马英九到香港可以有很多理由,但“怕泄密”是比较说不通的。“如果马英九要泄密,其实根本不用出国,对岸派人来会面,或马派个人过去就好了。如果马存心要这么做,那是怎么防也防不了的。”
为什么一般被认为与自由派比较靠近的蔡英文政府,会以“国家安全”这样高度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封杀一位已经是一介平民的前总统,进行一趟表面上看似无害、而且宣称全程公开的香港行呢?在中、港舆论界,不少观察家都有同样的疑问。
蔡英文政府究竟有什么盘算?
国共联手施压印象 踩蔡政府红线
要探讨蔡英文政府评估本案的思路,首先要回顾本案最早公布的时间。看在蔡英文政府官员眼中,这时间短的出奇:
6月1日之前,刚卸任的马英九没有透过办公室向蔡英文政府表露任何出访的讯息,也没有任何事先的沟通与告知。蔡英文政府相关人士受访时很纳闷:卸任11天就搞定出访香港,马英九办公室究竟是何时开始安排这件事?
相关人士指出,马此行并非外界想像如此单纯,性质与以前“马市长”到访香港并不相同,“这是第一次,台湾的卸任总统到中国大陆管辖的香港!”马现在具有“卸任总统”身份,到达香港之后,港府是否要派人接待?什么层级的官员?或是港府都不出面?这些都将变成首例。
形式与规格,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北京选在这个时间点,同意或安排马英九到访香港,用意何在?以马现在的身份,就算是短暂7小时的访问,也不可能完全排除政治上的意涵;尤其,当马英九在香港公开演讲,必然会重申强调过去两岸关系奠基在“九二共识”上,就目前两岸正处于高度敏感的时间点,在香港如此敏感的地方,不但可能被刻意营造为台湾地位等同于港澳的印象,同时象征国共“另辟管道”,联手向蔡英文政府施压,这已经踩到台湾新政府的红线。
此外,马英九可能提到“南海和平倡议”,以目前南海局势紧绷的态势,马在香港这个地方表达这样的立场,只是增加台湾面对南海问题的复杂性;相关人士也说,美国高度关注南海的局势,可能的发言与活动将不可避免受到关注与关切。
不过就在今年2月,马英九面对一个亲近香港媒体的邀约演讲,尚且有相当的顾虑而婉谢出席。2月时婉谢了7月的演讲邀约,为什么6月的反而可以亲自出席?
除了“九二共识”和“南海、东海和平倡议”两项敏感议题外。更令民进党政府专案小组怀疑的,是马英九这一趟香港行,里头究竟包含多少“主动成分”?因为专案小组清查资料时曾经发现一纸公文,内容提到“香港某媒体”曾于今年2月间来函,邀请马前总统于卸任后之7月前往香港演讲。
知情人士证实,这个所谓“香港某媒体”是《亚洲周刊》,马英九在任时曾经不只一次引用周刊的内容,周刊的立场也倾向支持马英九。但即使如此,当时总统府秘书长曾永权仍然回函指出,“惟以届时恐尚未便赴港”,并且询问对方“可否以视讯方式办理”。
也就是说,不过就在今年2月,马英九面对一个亲近香港媒体的邀约演讲,尚且有相当的顾虑而婉谢出席。2月时婉谢了7月的演讲邀约,为什么6月的反而可以亲自出席?
对这个问题,马英九办公室人士事后的说法是SOPA的邀约在《亚洲周刊》之前,因为不宜短时间内一去再去才婉谢《亚洲周刊》。办公室人士强调,马英九是被动受邀去香港谈马习会和两岸关系,原本到香港必定会与香港民主与人权的问题互动,而这一切是哪一方安排,马英九方面并不清楚。
上述这一段说法,是不是曾经传达给蔡英文政府的专案小组,外界不得而知。但从结果看来,马英九赴港实际交涉的过程,仍然让蔡英文政府高度存疑,而最终支持了“不予同意”的决定。
访港或为日后访中铺路
“马前总统”瞄准两岸领域,这令人联想到去年11月历史性的“马习会”后,马习何时“二会”始终引人揣测。两岸人士就认定,马此行去香港,应该是为了日后访问中国大陆暖身铺路。
简单说,蔡英文政府透过这件事,向北京传达了一种讯息,如果刻意跳过两岸官方“第一轨”,透过私下默契安排马英九访港,这样的模式不可行。为了马的香港行,北京还是关门不愿沟通协商,这也不可行。同时,蔡政府也向马传达了一个讯息,不能去香港,以后要去中国大陆,机会渺茫。
把时间再拉远,回顾国共两党在2005年的“破冰”,连战和胡锦涛一干杯,“国共论坛”就此成立。之后每逢国共论坛,就成了北京政府单方面发布“惠台政策”的时候。说“单方面”也不尽然,因为形式上是“国、共两党共同商议发布”,完全绕开了当时的民进党政府。这一段历史,在陈水扁时代历任要职的蔡英文必定点滴在心。
如今民进党再次上台,“地动山摇”的阴影没有消除,两岸官方“第一轨”,至今还搭不上线,两岸未来何去何从,情势诡谲多变。在蔡英文方面,520就职演讲,抛出《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作为定义两岸关系属性的依据。台湾官方两岸事务相关人士分析,这个出乎预料的善意或让步,的确让北京有“直接的感受”。因此,北京官方学者第一时间公开发言认定蔡表达了“善意”、“符合相向而行的第一步”;但接着中国官方口径转了调,紧咬住“九二共识”,重新设定“九二共识”必须是两岸两会 ( 海基会与海协会 ) 延续沟通协商机制的前提。两岸高层间的拉扯角力进入不同阶段,蔡迟迟未推出新任海基会董事长,也肇因于此。
但吊诡的现象在于,明明蔡英文退了一步,拉进了与北京的距离,但蓝军反而出现高度的忧虑。连忙以质疑取代肯定,赶紧重申“九二共识”;蓝营学者则是纷纷撰文提醒,认定蔡政权是“借壳上市”,骨子里还是“台独基因”。
北京当权派自己设定了“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而中国共产党自始自终把两岸定性为“国共关系下的内战遗绪”,这些“条条框框”不能轻易转身改变。因此“民共互动”可以暂时停滞,国民党这个“老朋友”不能遗弃,国共平台的延续,对内有平抚质疑,强化“政治正确”的作用,消除权力矛盾下被咬住藉口的机会;对外则有逼迫蔡英文政府再让步的操作空间与功能。
据透露,国民党现正积极与对岸交涉沟通,接洽如何举办新形式的国共论坛,还有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时间点规划在9月至10月间。
马英九和国民党内心都很清楚,蔡英文政府执政期间,唯一能够发挥的空间舞台,就是两岸。只要两岸官方“第一轨”迟迟无法搭建,国共之间就有“第二轨”的机会;马英九拥有“卸任元首”的头衔身份,把过去8年两岸互动当作重大施政成果,马想在历史舞台上找到新的镁光灯,目标就是成为“第二轨”的核心,凌驾国民党,也超越连战。
台湾在野的蓝营以及北京的非主流势力,在两岸问题上,立场巧妙地趋于一致,为了以后的政治利益,都不希望见到“民共搭桥”,两者都紧抓着“九二共识”。
眼看着在论述上蓝营和北京渐趋同调,在战略上中共似乎有意把马英九培养成新的代理人。不难想像蔡英文政府必须果断行事,决不容许在自己上任初期就出现一位“新连战”牵制民进党政府的两岸政策。或者退一万步,如果“新连战”的出现势不可免,也要拖到3年过去,马英九可以访问中国大陆之后。以争取时间安排、理顺民进党政府与北京的关系。
换言之,在这个复杂敏感的时间点,马在试探蔡,北京也在试探,蔡政府也藉此表达明确的态度与立场,把试探抛回给北京。从这样的脉络来看,马英九的香港行,则是现阶段两岸复杂多角的赛局里,一个极为敏感的政治动作,但马英九本人更多只是一个被动的角色。
不过对马英九来说,香港行被蔡英文政府否决,可能也是“利大于弊”。以“受害者”的姿态,获得蓝军整体的同情与支持,马可以站稳蓝军中心点的位置,实质上的高度已经超越了国民党。
但最后回问一个问题,既然蔡英文在就职至今明白表现了一定的善意,北京何不索性接下这个球?答案可能是明年中共十九大前,北京政治高层权斗传闻不断,内部非主流派藉势强硬高举“政治正确”,压迫当权派面对台湾问题时不能有太多开展,只能保守地紧抓“九二共识”。
现阶段,台湾在野的蓝营以及北京的非主流势力,在两岸问题上,立场巧妙地趋于一致,为了以后的政治利益,都不希望见到“民共搭桥”,两者都紧抓着“九二共识”。
事实上,两岸当权派之间的角力,不只是双边的竞合如此单纯,首先的挑战都来自内部矛盾。台北的朝野之争、北京的鹰鸽拉锯都是如此,因而形成一种多角的赛局,这是决定未来两岸走向不可忽略的脉络。马英九去香港这件事,必须先放在这样的局面下看待。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