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傍晚,中国国民党党主席“选监委员会召集人”许水德宣布了选举结果,洪秀柱登上主席宝座。这时场外来了一辆挂着“一国两制救台湾”标语的车子,会议室挤满了媒体记者,除了李新、陈学圣两位竞选对手一前一后现身致意之外,没有一位党政高层到场;现任立委赖士葆稍早到场晃了一下,和记者寒暄两句,但在洪秀柱现身前就走了。
中央党部外气温冷冽,等着迎接新任“洪主席”的,则是无形的冷漠与严峻形势。
这场主席选举像是1月总统大选的“同场加映”,代表国民党参选的朱立伦因败选辞去主席职务,因而有了这场补选。这场补选投票日在当时“党高层”的操作下,刻意从2月底往后延了一个月,希望争取时间筑起一道“防洪堤”,但这股“洪潮”汹涌澎湃,夹杂着“还洪秀柱一个公道”的强大诉求,竞选时程过半时“党高层”就心里有数,谁都挡不住洪秀柱了。
选不赢洪 国民党大老避战
回顾选举过程,当朱立伦宣布下台时,洪秀柱第一个跳出来参选;党内回顾,去年洪参选总统,提出“一中同表”等敏感的两岸主张,舆情哗然,那时各地国民党立委候选人经常跑来党中央“告状”,其中还有北部优势选区的候选人,他们都说“快被拖下水了!”不少人语带威胁,如果党中央不处理,“他们也不选了!”蓝营人士说,参选的人都尽可能让选票极大化,没有人会搞极端,“把支持力量一层一层剥掉!”洪秀柱坚持理念的威力,不顾对国民党的冲击,党内可说是记忆犹新。
洪首先表态参选,党内议论纷纷乱成一团,十多位中常委公开跑去求见副总统吴敦义,希望吴跳出来参选。说穿了,党内都很害怕,也很忧虑,万一洪秀柱真的当上党主席,“没有人知道,国民党会变成怎样!”结果,吴敦义琢磨了半天,最后决定不选;蓝营人士坦言,原因很简单,“就是选不赢!”私下做了几个民调,结果都是吴大幅落后洪,其他理由都是假的。
于是,参选基隆市立委落败的副主席郝龙斌宣布参选,话讲得很白,“我与柱柱姊对党的再起之路,有不一样看法!”旧有的价值理念固然可贵,但党要生存,必须“顺应新的时代”,郝甚至说,“必须更了解‘台湾主体意识’想法的人”。
当时,郝确实是党内高层共识下共推的“防洪”人选,希望借重郝家在“黄复兴党部”的影响力,分散洪的实力,最终保住党主席。“黄复兴党部”是国民党内与地方党部位阶相同的特种党部,以外省退休军公教人士组成,意识形态最“统”,但最团结,动员力最强。
黄敏惠的“弱”,让党政高层徒呼负负,春节过后没多久,就知道大势已去……黄的保守性格除了让党内失望,还有很多不满,选情明明落后,还不打“空军”追赶,“以为传统那一套组织动员还有用吗!”
但就在郝龙斌准备披挂上阵时,登记当天,代理党主席黄敏惠突然跳出来参选,郝只能黯然宣布退选。“黄进郝退”的过程,牵扯出国民党内敏感的“省籍神经”;党内人士透露,因为洪、郝都是外省籍,郝龙斌的父亲郝柏村在2014年底地方“九合一”大选期间,曾批评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家族是“日本皇民”;他更公开说过“新党是正统国民党”。这样浓厚的族群对抗意识,让国民党“本土派”难以认同。
于是,台中某派系大老四处运作,打算力推新世代立委参选党主席,结果因为“水煮不开”作罢,最后找上黄敏惠,算是最后关头没有选择的选择。蓝营人士透露,黄敏惠出来“防洪”,背后不只是地方大老的力推,还有府、政、党高层的共同默契。
然而,黄敏惠的“弱”,让党政高层徒呼负负,春节过后没多久,就知道大势已去。黄敏惠当过立委、两届嘉义市长,2012年一度盛传“晋升”为马总统的副手人选,也曾传出可能入阁,黄的资历分量形象完整优异,又是“本省籍”所谓的本土派;蓝营人士形容,最重要的是,黄行事谨慎听话,不会爆冲,完全具备“可预测性”,符合党政高层对于“权力平衡”的期待。
只是,黄真的太过于谨慎保守,根本不善于宣传和媒体互动。蓝营人士透露,黄身边幕僚的心态,竟还停留在“不上新闻就是好事”的古早时代,对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约访,竟然“能推就推”,极力保护黄敏惠,非常忠心。有蓝营高层听闻后怒不可遏,私下又是教训、又是指点,于是,黄才开始积极在媒体露脸。黄的保守性格除了让党内失望,还有很多不满,选情明明落后,还不打“空军”追赶,“以为传统那一套组织动员还有用吗!”
党政高层刻意运作,把补选从2月底延到3月下旬,目的就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眼看势已难为,黄敏惠让党政高层很早就放弃了。
绿营清算 深蓝党员危机四起
这场主席选举,洪秀柱拿下56%的选票,“党高层”属意的黄敏惠只有33%。为什么洪秀柱在投票中声势强大、无人能挡?
前头提到的“黄复兴党部”是首要因素:
这群具投票权,又能配合动员出来投票的党员,极高比例都属于“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深蓝党员”,32万多有资格投票的党员中,军系的黄复兴党部就有9万多,将近三分之一。党务人士分析,过去党主席投票,黄复兴党部的投票率将近是其他党员的两倍,在实际的有效票中,比例逼近惊人的半数。
但也不只是“黄复兴”的大力相挺,而是去年遭遇“换柱”,党政高层联手“做掉她”,黄复兴党部以外的基层党员,普遍都认为必须还给她一个“公道”。
先天的结构有利于洪秀柱,其他3位竞争者:黄敏惠、陈学圣、李新,原本一开始的策略都放在“区隔”,尽可能争取最大社会支持与认同,出现了国民党内难得的多元声音:黄敏惠主张不合法党产一毛都不要;陈学圣以立委身份提案连署,要求政府主动发给达赖喇嘛入境签证;李新则说,马英九总统应该下“罪己诏”,把手拿开,不要再当国民党的“背后灵”。
但无巧不巧,民进党先有立法委员提议“撤除国父遗像”,接着又磨刀霍霍瞄准国民党党产。国民党的党员,其实还没走出惨败丢掉政权的悲愤,民进党来势汹汹的清算,刚好激起基层党员的危机、愤怒与愤慨,4个参选人来不及描绘改革与团结的主张,全部忙着捍卫国父、捍卫合法党产,忙着和基层党员一起宣泄孤臣孽子的悲愤。
民进党这一阵推波助澜,把正在补选党主席的国民党原本的蓝色,变得更深沉了。此时另3位候选人被迫开始讲深蓝党员爱听的话,但要比“深蓝”谁能比洪秀柱更“原汁原味”!
在当选记者会上,洪秀柱宣示了“国共平台”、“国共论坛”等机制照旧。但更令相当一部分党内人士担忧的,是洪秀柱自己的意识形态及政策幕僚……他们对两岸关系的主张,在任何机构、任何时间做的民调,都只有5%的认同度。
2016大选后的台湾政局“绿大蓝小”,民进党行政、立法一把抓。洪秀柱领导的国民党面临难以回避的四大挑战:国民党与台湾社会主流民意的距离、与中国共产党的互动、与民进党的竞争,以及党中央与国民党立院党团主导权之争。
这四大挑战事实上环环相扣,彼此牵连。
“洪秀柱路线”令党内相当一部分人忧虑的关键在于:败选后的国民党,未来何去何从?面临的其实是活生生的“路线问题”。经济政策上,国民党应该要“向右走”?还是“向左走”?2014、16两次大选突显了台湾经济资源“分配面”出了严重问题,青年世代要求以政策工具拉近贫富差距,但国民党向来的政策路线和支持者的意识形态结构就是“重生产而轻分配”,洪秀柱要不要改正?如何矫正?
更大的问题,其实是洪秀柱的老问题:两岸关系。在当选记者会上,洪秀柱宣示了“国共平台”、“国共论坛”等机制照旧。但更令相当一部分党内人士担忧的,是洪秀柱自己的意识形态及政策幕僚,例如张亚中、谢大宁、王晓波等学者,他们对两岸关系的主张,在任何机构、任何时间做的民调,都只有5%的认同度。
未来如果这一批人真的进入国民党党中央,或者以任何形式享有实质影响力,他们一旦在“国共论坛”或者“洪习会”(指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这类场合出现“过统”的言论,势必要让国民党和台湾主流民意渐行渐远。
决战2018 蓝营不见战将
洪秀柱这次参选党主席过程中,众多的党政高层、仅剩下35席的现任立委,没有一个人站在她的身边。以孤军奋战来形容显得有些吊诡,因为国民党有投票权的32万多党员同志,多数都站在“柱柱姊”这一边,说孤独好像对,不孤独也对;这场补选,刚好切开了国民党“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之间,意志思维迥异、相互拉扯消耗的矛盾与荒谬图像。
这也就连结到未来党中央和立法院党团,甚至公职参选人的关系。选前的两个礼拜,党务人士忧心忡忡,想到2018年九合一选举,只剩下两年多,可能难逃再一次的败选。就拿新北市来说,“战将”在哪里?台湾本岛,国民党还能守住几个县市?
这或许就是洪秀柱批判的“党内弥漫着失败主义”,但洪秀柱带来的希望,显然还不足以消除失败主义的弥漫。洪的当选,民进党方面没有一片叫好,却难掩松一口气的兴奋,因为洪秀柱带领的国民党,民进党没有感到丝毫的压力,这代表着什么样的吊诡?
从1988年李登辉接任党主席以来,28年后的今天,或许他们(指统派团体)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熟悉的国民党又回来了。
每当一个美好的时代终结,悲愤情绪下的危机意识,往往有一种回到过去找寻梦想与力量的驱力与惯性,这股力量通常远大于去旧革新的决心。重温“旧的典范”比较容易,熟悉又美好;开创“新的典范”,很难找到克服不安与恐惧所需要的力量。
对相当一部分国民党员来说,洪秀柱的当选或许能找到一时的安慰,最终将是距离台湾社会,越来越远。
洪秀柱当选记者会结束,国民党中央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大喇叭放出的歌声:“梅花梅花满天下……”那是“中华爱国同心会”、台湾数一数二的急统团体来“共襄盛举”。从1988年李登辉接任党主席以来,28年后的今天,或许他们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熟悉的国民党又回来了。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