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乜物物]这是关于一男子的乜乜物物和彳彳亍亍。
以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有以小人之心度水壶之腹。世道衰微,容不下一个平静的水壸。
在日前的香港大学校委会中,校委张祺忠被另一校委纪文鳯质问,他所带来开会的保温瓶是否窃听装置,并要求张要即时倒出茶来,以验明保温水壶正身,事件在网上疯传。在黄伟文决定将本来的《偷听器》改名成《暖壸》,以及一众的调侃嘲笑的背后,人家大抵是所谓的“香港精英”哀鸣──堂堂最高学府的校务委员会,堂堂特首身边红人,堂堂社会翘楚,堂堂广告奇才,竟然如此低智丶儿戏和失礼。而比悲哀更悲哀的是,这断不是个别事件,继胸罩是武器,警棍是手臂,环保物资储存仓是武器军火库,international best sellers《引爆趋势》(Tipping Point)是恐布分子读物之后,有种偷听器叫水壶,实不为过。
有能之士不愿跟庸才沆瀣一气,纷纷对公职嗤之以鼻,只有一些跳梁小丑才会“公开意愿想担任政府公职”,结果,政府由选择用人为亲变成了只能用人为亲。蜀中无大将,丑事继续来。
平庸主义的抬头,当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大陆的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曾经写过一篇犀利的文章<庸众的诞生〉,讨论韩寒现象背后的社会苍白丶可悲和浅薄。对于这个有“100张最漂亮的脸孔”丶“200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丶“可爱的洪水猛兽”之称的韩寒,表面上是个久违了的 sophistication,集俊朗、风流、财气、才气、辛辣、刁钻、精致、专业、灵巧、机智、创造、品味于一身,可是,在文化评论人的眼中,韩寒只不过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己。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韩寒愈成功,愈反照出这城的粗糙、平庸、单调、古板、灰暗、乏味、痴呆丶迟钝和生硬。
韩寒或许是淘气猫儿爪下耍玩的那个缐球──只能凌乱而无法梳理。但校委纪文凤不是韩寒,她连群众也不是,作为公职人员,她的失格使我们不得不正视香港庸才的诞生,以及当道。党同伐异的政府已经开始有报应了:有能之士不愿跟庸才沆瀣一气,纷纷对公职嗤之以鼻,只有一些跳梁小丑才会“公开意愿想担任政府公职”,结果,政府由选择用人为亲变成了只能用人为亲。蜀中无大将,丑事继续来。
水壸平淡无奇,但它却是对抗平淡无奇的一个奇怪工具。
庸才今回失礼的,是港大;得罪的,是水壸。我是个“爱壸人”,跟许多爱好水壸的人一样,喜欢水壸总是在我们忙得不容眨眼的日子,静静的站在一旁随时待命,谙于隐微。它的稳定性是它的责任。它在的时候,谁都不会注意到它。它的角色,只是存在罢了。无论何时,即使出奇不意,它都伸手可得,立刻到位,提供解渴的服务。你用完之后,就马上忘记,但一旦找不到它,你又会忧心起来,起身寻找。
生活在香港,我们都是彼此相似的人。我们都在同一个时间出门和回家,都用同样的步伐走在同样的路上,做同一份工作。对我们而言,每天都和昨天相似,又和明天一样。水壸平淡无奇,但它却是对抗平淡无奇的一个奇怪工具。水壸是会留下使用痕迹的事物。微量的沉淀物,日积月累会形成薄薄的淡褐色,像烟斗,它告诉我们,它正在不断转变,不是磨损,而是变得厚实。它悄悄地改变光泽,还要是永无结束的一刻。看着它,像磨练中的生命,知道所经历的一切都不会是白过的,甚至那些你不屑的人和不想再见的人,他朝有日,你仍会说:I am thankful for all those difficult people in my life.They have shown me exactly who I do not want to be。
我甘心情愿做“邵家樽”,可以明正言顺地买樽成瘾,弄壶为乐。
我的名字是邵家臻,间中会遇上人家错写成邵家樽,我都没有介意。一来是因为自己知自己事,“臻”字难写,为此我也吃过不少苦头;二来是因为我甘心情愿做“邵家樽”,可以明正言顺地买樽成瘾,弄壶为乐。胶的丶铝的丶钢的丶玻璃的丶大的丶小的丶高高瘦瘦的丶肥肥矮矮的丶土产的丶舶来的丶复古的、新型的丶军用的丶民用的丶玻璃内胆的丶不锈钢内胆的丶户外用的丶室内用的丶保温的和不保温的…我都一应具全,只是还未找到一个有偷听功能的“邵家樽”!最近有幸遇上美国品牌 Stanley 百周年纪念版保温水壸。它于1913创立,William Stanley 厉害之处,就在突破了玻璃内胆的限制,成功以不锈钢内胆取代。百年孤寂,它闻风不动,反之闻风而起。它的稳定和可靠,更胜过许多政府。它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水壸传”。突然觉得,水壸这个负重的器皿,其实是我们在很久很久之称之为“执抝”的实际形象,面对不同的东西,包括甜酸苦辣和黝黑世情,它都会一一承载。
生于乱世,我不由自主地又拿起水壸来,偷听一下它执抝的低音。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