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好易通”或“快译通”吗?这些巴掌大小的电子辞典机是否曾经陪你度过一段求学生涯?
你可能不知道,它们也见证了香港创科的辉煌年代。科技产品曾经是香港最重要的产业。1996年,香港的电子产品出口额达551亿,占本地出口额26%。“好易通”和“快译通”都是香港本土研发而成的,早年更远销到台湾及东南亚市场。在深水埗的电子产品圣地“鸭寮街”,仿似今日的深圳华强北路,是零件集散地,而且价钱相宜。
但后来,香港在创新科技领域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2014年,香港电子业出口额2万2千多亿,本地生产的电子产品只有可怜的40多亿,其余99%都是产品转口。与此同时,台湾、南韩甚至中国大陆生产的科技产品开始领先。
不过仔细翻查,香港今年其实也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创新发明。举个例子,2010年,香港的“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公司”就培育了转基因的“发光测毒鱼”,这种鱼遇上塑化剂、重金属及雌激素等逾千种有毒物质,会发出闪闪的荧光色,较传统毒素测试更加方便,成本也比传统测试低六成。这项发明获“国际三大发明展”之一的“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选为最高殊荣大奖得主。
但很可惜,不是每项发明都在香港本土落地开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郭海成2003年就研发出“微型显示器”,当时香港商界对这项发明反应冷淡,没人愿意投资,郭海成后来将专利卖给台湾奇景光电公司,才最终投入实践,这项技术后来成为“Google Glass”的组件。
这些淹没在商业浪潮里的香港发明,你还知道哪些?我们用6张图为你一一呈现。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