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年,蔡英文怎么把自己练成女总统?

蔡英文花了4年学习脚踩土地,深耕美国,稳住中国。她的幕僚坦言,幸好有这4年,让她变得更成熟,让民进党重返执政后,不会再像2000年那样,来得突然,去得怅然。
2016年1月16日,台北,蔡英文当选台湾总统。
2016台湾大选 台湾 选举

台中市西屯区一家“全国电子”的外墙上,4年前那块“TAIWAN NEXT”的招牌还在。

这块招牌看板有些斑驳,颜色早褪的差不多了。但上面的字样仍依稀可见,那是4年前蔡英文第一次竞选总统时提出的竞选口号。1月14日傍晚时分,民进党的扫街车队呼啸而至,蔡英文站在防弹车上向两旁的热情群众挥手拜票,她抬头望了一眼那块看板。那时她心里应该已经很笃定:她不只是诉求“TAIWAN NEXT”,而且已经会是“TAIWAN NEXT PRESIDENT”。

4年过去了,当年她在败选感言所说的“最后一哩路”,对蔡英文而言,是漫长且艰辛的一段路,这最后一哩,比任何一段的距离都远。她的幕僚坦言,幸好有这4年,让蔡英文变得更成熟,对台湾这块土地及人民更加亲近和了解,对于带领台湾人民走往的方向更加坚定,这4年让民进党再次的重返执政,不会再像2000年那样,来得突然,去得怅然。

为了兑现“再回来”,小英展开下乡学习之旅

选前最后一周的全台大扫街,蔡英文没有一刻松懈。她改不了以往参与对外经贸谈判的习惯,外人很难从她脸上读出半点情绪。或许只有当她在赶路的路程中,才能稍微看出她真实的心情,同时发现她其实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她的幕僚打趣说,反而“扫街拜票”这种体力活动令她最纾压,看到支持者的热情,会让她心情好起来,她和群众之间,都相互得到心情的解放。但只要一上了车,她就开始翻资料,打电话了解各地选情,叮嘱幕僚打给立委候选人,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或注意的。

以前的蔡英文,总是会纳闷群众为何对她那么热情;现在的蔡英文开始接受支持者传染给她的温度。过去4年,是一门功课,她要学着体会人民对她深切的期待。

4年前败选的那一晚,满场泪流满面的支持者对着她高喊:“留下来!”那是对她的期待,几个月后,她成立“小英教育基金会”,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

为了兑现“有一天,我们会再回来”的承诺,她用选举结余款成立基金会。选战中对手阵营批评是为了避税和募款,但她自许这是为了投入社会。幕僚开始替她张罗这趟学习之旅,重点是:下乡。

蔡英文把下乡当上课,不是带着课本去上课,而是聆听各地人民给她上一堂又一堂没有课本,也没有参考书的课……蔡英文期许自己能体会人民的痛楚,也想看看一般人民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一片天。

“最后一哩路”是文艺腔,落实到操作面,就是把差距的票数补回来。但究竟要怎么补?这是一门学问,台湾政治圈也有几种现成的套路:比方说,洒钱做组织;花功夫搞定各地方的派系山头势力;或是有系统的勤跑经营社团组织。要不就是让党内有公职的人员假借职务之便,拿公家资源换取对方的靠拢,台湾不少有志参选公职的人,几乎都得搞这些。

但蔡英文把下乡当上课,不是带着课本去上课,而是聆听各地人民给她上一堂又一堂没有课本,也没有参考书的课。她会舟车劳顿到了台东探访桃源国小,听一位比原住民还原住民的郑汉文校长,细述重建原民部落凝聚族人力量的点滴;立委陈节如带她用一个礼拜,跑了10个社福团体,了解政策出了政府部门后如何的不合身;她到了苗栗南庄,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一起做菜办桌。

这样的行程一般不通知媒体,也没有在地政治人物随行,陪她的只有一、两位幕僚,回到台北之后,蔡英文和幕僚开会讨论。一段时间后,幕僚会把学者、专家、在地工作者找来,组成政策工作坊,因为这些行程的背后,都代表一个个政策。这些都是台湾社会正在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原住民、社会福利、女性就业、新住民、青年创业等。蔡英文期许自己能体会人民的痛楚,也想看看一般人民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一片天。

4年期间,蔡英文走过台湾不少偏乡角落,现在她习惯提醒幕僚想政策“要有温度”,而她在辩论所说的很多小故事,大都是源自于此。蔡英文这一次参选,提出的政见不再是一本厚重、冷硬的“十年政纲”。

非逢中必反,绿执政县市成立两岸事务小组

除了走进民间,蔡英文另一个要处理的,是让她4年前没走过“最后一哩”的“中国因素”。

“小英基金会”里有一个国安团队,成员有政治幕僚、学者、专家,还有前官员,包括蔡英文在陆委会的旧部属,以往他们主张两岸经济关系必须做“有效管理”,但在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一部分国民党人批评他们是“绿色官僚”、“妨碍两岸交流的大石头”,致使他们离开政府体系。这群人有一个共通的特质,内敛低调,外界难窥虚实。

在蔡英文2014年回任党主席之前,这个团队定期开会,也藉网路互通讯息。蔡英文重掌党部后,他们重新改造党在两岸议题的处理机制,严格管控所有针对两岸议题的发言管道和内容,建立自外于党中央其他部门,一套直属蔡英文的决策体系,避免敏感的两岸议题被党内派系拿来做路线斗争。更要防止北京对台工作“见缝插针”。

有人说,2014年的九合一大选,给民进党重返执政一个“准备期”,两岸议题就是一个例子。前主席苏贞昌在任内创设“中国事务委员会”;蔡英文延续这个组织,将它作为发号施令的单位。

2015年初,藉着中委会的平台,蔡英文“建议”执政县市成立两岸事务小组,延续先前她指派核心幕僚林全进行的智库交流,展开执政县市与对岸的城市交流。一般相信,蔡英文想传递给北京的讯息是:“民进党不是逢中必反”。只要不涉政治前提,民进党支持良性且务实的两岸交流。

换句话说,最能看出蔡英文重掌党机器效益的,当属两岸关系的处理。藉由党主席的权力和政治能量,进而以中委会主委身份整合党内派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执政县市的步调和基调,把党中央模拟成中央政府,一步步拆解民进党在两岸议题的罩门。

蔡英文必须闯过的最后一关,是党内的派系山头和俗称“天王”的大老们……未来的内阁人事任命上,蔡英文对受命者专业能力的评价,恐怕远比党内派系平衡更加重要。

2012年败选后的一段时间,蔡英文曾经断绝了和美方的沟通联系,为的是不满美方选举中“暗助”对手马英九。直到基金会成立不久后,蔡英文和美方才又恢复对话互动。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日前曾经在一场非正式的媒体茶叙里,详述蔡英文定期和前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马启思会面,俩人关系好到蔡英文在马启思卸任前,邀他到自己家里作客。

蔡英文启用曾经在民进党执政期间驻美的吴钊燮,目标之一就是确保和华府的关系稳定。即使吴钊燮没有党务经验,也被认为有时发言失控暴冲,但在做好对美关系的权衡下,仍能获得蔡英文的信任。最后的成果,就是选前访问美国的成功。蔡英文成功的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比前总统陈水扁更加稳定、可预测。

蔡英文必须闯过的最后一关,是党内的派系山头和俗称“天王”的大老们。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投票前夕的选前之夜,以往被誉为党内天王们,无论是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或吕秀莲,都不再是这种关键场合的重要配角,取代他们的是一群专业人士、政治素人。这样的铺排固然反映了当前台湾的政治浪潮,但要抗拒传统、不邀请这些“天王们”上台,仍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决心。或许为了达到“重返执政”的总目标,天王们能暂时忍让,但他们能否一直都保持这样的风度?

政治现实逼着天王们暂时让位,但苏、谢、游3人可能不会就此罢休,原本的派系还在运作,“天王”们仍然有诸多子弟兵在立法院和政府职位上,继续影响党的未来走向和发展。不过经历了太阳花学运和九合一地方选举后,多位党内中壮世代出头,这些旧日的天王们的政治生命恐怕时日不多。当蔡英文带领民进党顺利赢得执政后,她所标举的新政治,某种程度得到人民的确认,更凸显党内天王若要取得实质的天王地位,唯有靠民意,否则将难以撼动蔡英文的意志。

可以预测执政之后的民进党,党中央弱化是必然,党职不再具有战略高度,这些旧日的天王们不再有舞台。这直接关联到未来的内阁人事任命上,蔡英文对受命者专业能力的评价,恐怕远比党内派系平衡更加重要。这也是比前总统陈水扁相比,蔡英文走出施政的“第一哩路”时更好的出发位置。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這和蔡英文做了甚麼無關(還真的沒做甚麼,除了讓王金平繼續搞破壞),是國民黨表現太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