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为什么我们怕读朱天心:《三十三年梦》及其他(上)

从《击壤歌》、《方舟上的日子》的烂漫时代,一路追到作家小说成就的高点《古都》、《想我眷村的兄弟们》,然而近年来,为何我们愈读愈怕?

为什么我们怕读朱天心:《三十三年梦》及其他(上)

为什么我们怕读朱天心?话可能还是得从《击壤歌》开始说起。2010年,此书以「经典版」之姿重出,在新版的书序结尾里,作家写下了这段话:

「我从不敢问,那你们看吗?我毫无把握这些比我世故虚无、比我们资讯丰沛、比我们消费娱乐多样的下一代下下代,他们怎么看待《击壤歌》中那单纯坚定的心志和对世界纯真浪漫美好的想望?对此中漫溢的爱国主义一定好教人不安吧,但,有机会能面对聆听彼此真实的误解,才是和解的开始吧。」

这段文字饶富意义,或可作为切入《三十三年梦》或「朱天心」作为一名作家、一种文化象征的一个开始。「你们看吗?」是这几年朱天心对台湾读者提过最多次的问题,从所有可见的作家访谈和文字中,反覆申述的也就是上段那些对现世的批评。但这段文字有趣的是最后一句:一来,2015年的年轻世代并非没有「爱国主义」,只是爱的不与作家同一国,所以把两造认同立场的差异说成对爱国主义的拒斥,是偷梁换柱的修辞(事实上我还担心,部分同代人的「爱国主义」有点太高涨了);二来,作家在此提出了「和解」的讯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