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掀起香港第一场功课革命?

面书群组 "不愿小朋友成为功课奴隶",最近在香港掀起巨浪。不足两周已吸引逾两万名感同身受的家长参与,群组不断在集结力量,并将于下月一日举行首次会议,望能把心痛化成行动,把孩子从繁重的功课中释放出来。群组背后是一家画室的补习老师,他们今趟应"端传媒"邀请,撰文剖白这十年来跟孩子经历的一场场"功课恩怨",以及这可能是全港首次"功课革命"的源起。
风物

从童心走到“不愿小朋友成为功课奴隶”我们的宗旨只有一个,就是愉快学习。明明快乐应该是与生具来的,可是我们走了11年,却发觉,其实不然。

快乐是现今小朋友的奢侈品。可笑不可笑?

在童心,我看过小朋友做功课时变了另一个人,说着粗口怒瞪着我。那张令人不寒而栗的脸,我没法想像这竟是出自小孩子。

亦有小朋友一知道要做功课便用笔插自己;还有小朋友会因功课而把自己的头颅往墙狠狠撞过去……

我试过抱着孩子哭,哭着问:我可以点帮你?这问题,是问孩子还是问自己,我也不知道。

我相信,快乐的学习是挽回小孩最直接的方法。

因此,我主动向家长索取老师的电话。经过几次电话会谈后,老师知道我不是存心作对,知道我的出发点是为了小朋友,便决定相约面谈。最后,老师对小朋友实行弹性功课处理。

功课始终要做,但不用完成所有,也不是永远如此,大家都要求小孩要进步,但不是按家长的,也不是学校的,而是跟着小孩的步伐前进。

当小孩知道功课是做得完的,父母、我们、老师都跟他站在同一阵线,小孩子就改变了。

第一次的家校携手取得空前成功,让我有勇气为小朋友去争取。重要的是让老师知道自己的来意,不是为了对抗,而是因为爱小朋友。在这前提下,老师自然没有拒绝商讨的理由。

小三女生为功课放弃画画

快乐的宗旨一直叫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做得到的,我们便即管一试。跌跌碰碰来到今年,开学不久便看到不少令人心伤的新闻,学童自杀,不想回校而躲到码头几天,这些新闻都打进了我们的心。

这些新闻久不久就会出现,香港就是如此,新闻会掀起话题, 大众或会反思一下教育的意义,不过认真的反思只是一会儿,因为功课考试迫得老师、父母没有思考的余地。

我们一直在想,除了反思,我们还可以为小朋友做什么吗?当然,我们有信仰,也会问上帝,你会跟我一起做吗?

几天后,有一位小女孩告诉我,她今天不画画了。

她是个小三学生,念幼稚园时已在我们这里学习画画,她热爱画画,一星期画足七天都不厌。可是,她那天跑来告诉我,她不画画了,原因是那天的功课令她太疲累。

小女孩的父母对女儿没什么要求,只需每天完成功课,考试默书尽力便可。这代表着,她除了功课压力外,基本上已没有任何压力,但这样的小孩已经如此,大家能想像一下,如果家长、学校,再加上小孩自身的压力,同时放在他们纤瘦的肩上,那会是种多可怕的负能量?

朝八晚四,回家后还要面对一条又一条的功课难题,孩子的生活,大人受得了吗?摄:卢翊铭/端传媒

孩子没懒散,只是功课太多了

几天之内还发生另一件事。

事缘有一位小男孩,同是小三学生,有些小聪明,念小二的时候,已用尽他能够想像的方法来逃避功课与温习。

譬如说,声称不小心写漏手册,把功课页数写少几页,把功课留在家中或学校。这些方法,我孩提时代都做过。我了解这种逃避功课的心态。

我用了整个小二学年去教他不要耍小手段,努力便可,作为补习老师,我不会迫你的。

但整年过去,他仍活在逃避之中。

直到今年小三,孩子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用心做功课,默书小测都自动自觉温书,手册写得整整齐齐,甚至在学校已完成一些功课回来。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改变呢?

因为他是小孩子,他没有记着小二的不愉快,经历自由自在的暑假,孩子天真地期待着新学年的来临。

可是开学没多久,他就发现面前那堆功课好像永远做不完,他即使已很努力,却仍是有一堆堆练习在等着他……逃避的心从暗角窜了出来,他又开始写不齐功课了。

我正担心之际,男孩家长告诉我,老师反映说孩子的字写得不太端正,问我:阿仔系咪懒散咗?

我们都觉得难受,但明白家长只出于关怀孩子的心,故我只是冷静地告诉家长,孩子没有懒散,反而是比上年更勤力、更专心。我们不能怪小孩,只是功课多得实在吃不消。

而且,我们该担心的,应该是孩子开始复发的逃避学业迹象,而不是他的字体是否端正。

两位小孩,原来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功课奴隶。

我们决定把内心的感动化成行动,群组也就应运而生。

老师不是对头人

“不愿小朋友成为功课奴隶”的成立是本着一腔热诚,目标当然就是不让小朋友成为功课奴隶,给回小孩一个正常的童年,就是如此简单。只是我们没想过,群组会如此一呼百应,开组个多星期便有万多人参与其中,证明香港的家长对功课的不满,已达到临界点。

群组每天都有大量不同的人提出各样的诉求,取消TSA、取消普教中、取消全日制、取消Pre S1、取消共融教育等 。

我们只是一家小画室的老师,面对万千诉求实在是手足无措,但也多得知识从四方涌过来,我们开始整理出思路。

在我们自己求学时期,曾遇到影响深远的好老师,这让我们知道,坏老师是有的,但好的老师相信更多。所以我们不应该以为找老师商量就等如反抗老师,只要是为小孩好的人,就是同一阵线的人。

孩子需要的未必是为自己出头的父母,而是愿意与自己同行的父母。当父母看到有问题时,愿意为孩子花时间去了解、去接纳,孩子也就有勇气去面对挑战。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连结家长、老师、小孩,让三方站在同一阵线,对准目标──功课,这个正在伤害孩子的根源。

其次,就是要从制度入手,我们认为最理想的,就是在学校内完成所有功课。

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才有时间去建立亲子关系,小孩才能真正自由玩乐探索,重回快乐童年。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