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冷冻胚胎

江苏、上海、深圳等地的多家生殖医院陷入尴尬境地,数以千计的胚胎找不到“主人”。
一名医生经过人工胚胎的广告。
大陆

最忙的时候,深圳武警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的文员陈小姐一下午要打30多通电话,联系曾在医院做过试管婴儿手术的夫妇,他们的胚胎正深眠于医院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陈小姐打电话过去,就是想问这些夫妇打算如何处理他们的胚胎。

“你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有的患者会不耐烦地挂掉电话。

有人颇为忌讳:“我以前做了试管婴儿,现在不愿意让人知道。你们别再打来。”

甚至有人耍“无赖”:“如果我不去续费,你们是不是会一直帮我留着?你们没有权利销毁我的胚胎。”

这句话点出不少生殖医院的尴尬境地──那些联系不上“主人”、无期限耗费着医院财力物力的胚胎冻结着新生命的可能性,若非胚胎主人亲自授权销毁,医院方面很难“下手”。

“年龄”超过十岁的冷冻胚胎

2015年9月2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发出“最后通牒”:凡是2005年前在该中心冷冻的胚胎,如果一个月内不来认领续交冷冻费用,将按照之前的知情同意书进行销毁。首批要清理的冷冻胚胎数量达1000多个,平均“年龄”已超过十岁。

与全中国的整体情况相比较,这个数目不过是沧海一粟。据各地媒体报导,武汉、青岛、深圳、北京等地的多家医院均遇到胚胎主人失联的情况。

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胚胎实验室里,70多个液氮罐里保存着2万7千多名患者的7万多个冷冻胚胎,有1万4千多个保存逾十年,其中还有4枚胚胎从1998年起一直长眠至今。而从1998年到今天,仅有304对夫妇签署了《放弃冷冻胚胎知情同意书》。

1988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珠诞生。尽管比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晚了十年,但二十余年来,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迅速发展,至2009年,全国有资质做试管婴儿的机构达138家。

据国际辅助生育技术监控委员会统计,2013年全球试管婴儿超过500万,约等于芬兰总人口。目前中国试管婴儿总数尚无准确统计,但据《南方周末》、《纽约时报》中文网等媒体估算,中国至今诞生的试管婴儿数量在10万个以上。

这个数字背后,是远多于10万的试管婴儿手术和为手术造出的数量庞大的胚胎。

不孕不育男女在孕育试管婴儿时,先由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将受精卵移到培养箱养成胚胎,再移植到女方子宫腔内。在这一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培养多个胚胎,剩余的胚胎会存放在零下196度的液氮环境下,若第一次不成功,便可将胚胎解冻进行再次移植。

冷冻胚胎是目前唯一成熟的保存生育功能的方法,它也成为不少医院无法摆脱的负担。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多数胚胎被主人遗忘在了医院。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之一是法律的缺失。至今,中国只有两部有关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管理规范:《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这两部十年多前出台的规定对现实的指导意义非常有限。

按照《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规定:冷冻胚胎之前,医院和患者夫妇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自冷冻之日起,保存期为一年。一年后不想继续冷冻的患者需到医院签字后当面销毁,想继续保留者则续交费用,逾期6个月不续费被视为自动放弃胚胎。

但真正能来医院主动续费的患者寥寥无几。深圳武警医院生殖中心的陈小姐估算,在她拨打的每一百通电话中,仅有一两位患者会回医院续费。

尽管医院有权销毁无人问津的胚胎,但考虑到胚胎的特殊性,多数医院都会尽量保存。

它不是普通的商品或东西

“虽然签了知情同意书,但大家都不敢随意把胚胎丢掉。”深圳武警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主任赵焕说,“是一种人文关怀吧。因为它不是普通的商品或东西,它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生命。”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法律应该明确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保存与使用限制,将人工生殖的许可、管理及监督纳入法治轨道,而不是只靠医院与患者的一纸协议约束双方的行为。

比如,英国规定,冷冻胚胎保存期限为10年,过期后的“冷冻胚胎”必须被销毁,或是贡献出来用于研究或提供给另一对夫妇使用;法国规定冷冻胚胎在保存5年后,或在其亲生父母由于死亡、离婚、分居而不再成为夫妻后必须销毁,或转赠给其他夫妇。

在美国,胚胎主人失联的情况也远不像中国这样频繁。据《纽约时报》2015年发表的《行业发展带来剩余胚胎和艰难选择》(Industry’s Growth Leads to Leftover Embryos, and Painful Choices),冷冻胚胎储存一年的费用约为300到1200美元(约等于1903至7614元人民币),但仅有很小一部份人在未告知医院如何处理的情况下就停止交费。

在深圳武警医院,一年的保管费用是1254元人民币,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费用是2160元。

这不算高昂的价格并无法唤醒人们交费的积极性。

“有些人做了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不能生。”赵焕说。

据中国人口协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5000万,每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存在不孕不育症。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不孕不育仍是一个羞于启齿的“家丑”。

“一听是医院就挂电话,再打过去就占线。”负责联络患者的陈小姐说。

能联络上的患者中,大部份都不愿意再来医院。有的说:“我已经有宝宝了,为什么还要那些胚胎?”有的说:“太麻烦了,你们随便丢掉就行了。”还有人反问:“当时我签了协议(超过半年不续费则视为自动放弃胚胎),你为什么还要帮我保留?”

陈小姐估算,接通电话的患者中,每100个人有七八个愿意来医院签名表示放弃。

“大部份都是丢弃,不愿意拿来做科研。”赵焕说。问及需不需要补交之前保管的费用,他说:“能过来签字丢弃就不错了。”

但情况似乎正在好转。赵焕说,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续费的人比以前多一点了。”

特别是今年,国家将会全面开放二胎的消息被媒体热烈讨论,不少夫妇想起了他们遗忘在医院的胚胎。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表示,发出“最后通牒”后,有些人闻讯来医院续费,“他们想以后生二胎。”她说。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