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这一代香港父母,大抵都经历过小六学能测验吧,那时候,也有补课和操练,只是一切都从小五开始,而不像现在的小学生般,一年级已要做TSA补充练习。
学校、老师、学生都怨声载道,教育局每次却都只以“TSA属低风险评估”来回应,难道TSA背后,就没有更深层次的存在理由吗?
现任公开大学副校长李荣安教授告诉我们,TSA的出现,原意是为了替学生“松绑”。只是十几年下来,香港的小学生,好像比以前更难呼吸了。那原意,究竟实践了没有?
TSA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2000年,教育局宣布废除小六学能测验。当时社会的声音强烈且一致,所以我们一夜之间就决定废除升中试了。
记得我们当时讨论的重点,认为升中试是高风险的考试,令同学承受了不必要的压力。当时我们认为,学生没必要这么早就遇到这考验。学生为了应付筛选式的考试,往往得花上一、二年时间准备,那就牺性了两年多元学习的机会,课外活动时间都用来补课了。
但话说回来,取消了升中试,小学生进入中学,他们所学的究竟达到什么水平呢?我们没有任何数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实有必要以不干扰学生,或最低干扰学生的方法,定时检测香港学生的学习水平。
事有凑巧,当时英国也进行教育课程改革。英国的教育,本来没有统一管理全国的课程,每个地方的教育局、每一家学校、老师都可以自行决定课程。举例说,地理一科,不同学校所教授的可以完全不同,学生一旦转校,课程就未必能衔接了。有见及此,英国教育部决定引入国家层面的教育统一课程。
当中一个转变,就是引入了国际的评核方式,在小学和中学各分两个阶段,即几个Key Learning Stage检测孩子的能力,让学校知道自己学生的水平,借此保障全国学生的教育水平。香港课程中设有Key Stage(即小三、小六、中三),概念相若。
为什么一个教育体系要掌握学生的教育水平呢?
这是因为一个社会的发展,与国民水平和教育质素有莫大关系。根据教育发展学与经济发展学,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和经济表现,都一定程度与国民教育水平相关,现在的国际竞赛,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教育也是焦点,可以看看IEA(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和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的国际成绩测试今年所受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
当年小六升中试取消之后,香港教育局官员提出一个问题,升中试没有了,如果学校的水平下降了,学生的学习远远落后了,政府可能要到高中公开试时才得知,到时想补救也来不及了。
于是,就有了TSA。
现时TSA的争论点,在于这个考试不会影响个人,即使考生“失手”,也不会对其个人有什么影响,故称为低风险的考试。学校理应不用操练学生,学生也应该零压力。
当然,事实上对学校而言,可能有另一种感觉。教育局的团队到学校审查时,会列出学校的教学质素和学生水平,TSA的成绩是其中一个关注点。这个审查对学生没有压力,对学校却有重大压力。学生表现差,校长有责任跟校董会交待。
所以凡有任何评核,对学生而言即使是低风险,对学校而言却往往属高风险。而且,任何风险都有机会转嫁到学生身上,这是事实。
过去我参与过很多与TSA相关的会议,最初收到的讯息,TSA是基本能力测试。近年的试卷我没仔细研究过,不知道出题是否愈来愈难,但这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亚洲是一个较为重视教育的地区,我们相信教育,亦相信教育要用一个公平方法进行评核,这个公平的制度出现于一千年前,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科举制度的。华人普遍认为教育是一种很崇高的普遍认受。如果一个没受教育的人,会被视为下等,这种文化思想已经植根于我们心底。
于是,只要有评核,我们都会力拼,在高度竞争的城市,这难免变成压力。
我也曾在政府内部听闻过取消TSA的声音,同学有压力,大家是知道的。或许有天睡醒,政府宣布取消TSA也说不定,就像当年取消学能测验一样,在香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只是依我个人推测,即使政府宣布取消TSA,亦会有另一个制度出炉,用以协助掌握学生水平。现阶段,我还是会继续投票支持TSA,只要想办法完善它,要不断调校题目的深浅,让TSA符合我们最初的本意才好。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