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南战火何时休

缅甸果敢冲突再起,混战丶和谈轮番交替,中国“胞波”如何斡旋应对?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士兵在一个邻近果敢地区的军事基地一带巡逻。
东南亚 国际 缅甸

今年二月以来,缅甸果敢冲突绵延,战火越过中国边境。三个月内,交战双方炮弹数度落入云南临沧市境内,造成中方人员死伤。与此同时,大量躲避战火的缅甸难民,涌入中国境内。这场看似遥遥无期的混战,在六月突现和平曙光。中国一改常态积极介入和斡旋,可缅甸少数民族武装仍对政府缺乏信任,以及即将来临的缅甸议会选举,种种因素仍让果敢难以摆脱冲突再起的阴云。

缅甸全境地图  设计师:曾永曦
缅甸全境地图

大战前的「集结号」

云南的二月份,正值冬末。已经栖居在云南边境小镇南伞三个月的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民族民主同盟军中央指挥部高层申某,正在计划一场冒险。

他将在这里,派遣一个小队穿越边境线,为国内的战友,送去一百套军装。这些原属同盟军的果敢人,曾在2009年八八事件後,加入了边防军。2009年八月八号,缅甸政府军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主席彭家声领导的同盟军发生武装冲突後,正是当年那场冲突,迫使彭家声流亡海外。

计划很成功,军装安全交到了战友的手里。「我拿同盟军的衣服给他们发,(因为)汉族不打汉族,果敢人不打果敢人。」申某如此解释这次行动,由於事态敏感,他拒绝透露姓名。

「能团结的力量,我们尽量团结。」申某如是说。

这是流亡多年的果敢「叛军」,在大战打响前吹起的最後一次集结号,宣告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即将回家」。

家,就在中缅界桩的另一边。这次短暂的交接,是五年来,他们离家最近的一次。

送完军装仅两天後,2月9日,果敢同盟军协同德昂解放军,若开解放军三支民族地方武装,对缅甸政府军发起了联合军事行动,与驻守果敢特区首府老街及周边的政府军部队发生激烈的近距离交火,并曾一度攻入老街。仅在冲突初始三日内,已有47名政府军士兵及军官死亡。

这是八八事件後,缅甸国内爆发的最大规模武装冲突。

「2月9号战事打响,他们(政府军)13号(打)过来。」申某回忆说。他住在南伞县内一个能俯瞰县城的高级套房中,在这儿居住的每一天,申某都要更换驾驶车辆,以防被敌人跟踪。

申某居住的酒店里,还住着大量从外地调派而来的中国边防军和武警,但没有人为难他。他房间里最多的就是手机,大概有十多部,但他说有些号码已经被临沧政府监听,并把情报反馈给了交战对手。部分号码则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申某暗示说,缅政府扶植来接替彭家声担任果敢领导人的白所成,在中国临沧有很大势力。「这次冲突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同盟军)的(军队)布防都在中缅边境一线,他们(缅甸政府军)就假设是中国在背後推动的。不到几天,通过他(白所成)的地下(情报网络),跟临沧政府有些部门取得联系,确认中国不是支持同盟军後他们就放手还击了。 」

年幼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战士 摄: Stringer/REUTERS
年幼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战士

少年郎提枪吸毒上战场

当枪声再度在果敢贫瘠而动荡的土地上响起,19岁的当地青年小周,放弃学业,加入「叛军」的队伍。

来到战争前线前,他从没拿过枪。如今,一把AK-47成为不离身的「夥伴」。「刚开始我还是有点怕的,现在就习惯了,听到炮声也不会害怕,」他用还略带稚嫩的声音说,手不自觉地拉了拉肩膀上的挎包,上面印着毛泽东头像,以及一行熟悉的标语「为人民服务」。

「这是(果敢族)民族存亡的一战,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知道肯定会有……」,不知是想到了「牺牲」,「死亡」或者「不测」,小周突然停了下来,像在绕开一个禁忌。

端传媒记者五月上旬,跟随果敢同盟军进入双方对战前线——位於中缅国境交界的南天门山一带实地采访时,认识了小周。南天门山是果敢特区首府老街市区域最高峰,地高3003米,直接威胁果敢首府老街及米线沟军事指挥部,有重要的战略和宣传意义:谁拿下了南天门,谁就可以宣称取得了冲突的主动权。

双方激烈战斗的南天门山十分接近中缅边境  设计师:曾永曦
双方激烈战斗的南天门山十分接近中缅边境

在南天门上,不少前线士兵都跟小周一样,只有18丶9岁。他们当中大多数是这次冲突再起之後,从果敢青年中招募到的新兵。由於新兵人数多,增长很快,同盟军装备库存已显吃紧。有时候,士兵甚至需要配备被他们戏称为「山寨枪支」的武器:这类苏式步枪的仿制品,枪身更重,弹匣却轻些,一旦连续射击,枪口可能因过热卡死。

这批年轻的「前线兵」多数神色疲惫,沾满泥土的军服,已辨认不出原来的颜色。在满山丛林里,他们隐秘在最深处。对面山头,数百米距离外,就是缅甸政府军数倍人数的布防。每一天都是激烈的生死较量。

同盟军211旅旅长杨光华负责指挥约1500名前线战士作战。他说,从南天门山前线一带到大水塘寨,缅军有10个营(约五千人)的兵力在前方驻守,同盟军则只有5个营。双方不定时丶不定位地展开战斗。在周边马璐水村丶大石塘寨一带,饥饿的士兵不时会在村里短兵相接。

从4月22日起,缅甸政府军不断对南天门山一带发出试探性的攻击。一连数日,持续炮轰南天门山。周边小芦场丶核桃林一线的政府军,也同时从山脚往山顶的同盟军阵地,发动了数轮步兵冲锋。一名缅甸军方人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透露,其中一次次战役,缅军「33机动师数百名士兵在(南天门)山上丧命」。

「他们的尸体,漫山遍野都是。」杨光华回忆。

政府军在不久後展开了更为猛烈的反击。从5月10日起,政府军对果敢同盟军211旅各营驻地发起进攻,使用重型迫击炮丶榴弹炮丶坦克丶装甲车丶车载多管火箭等重型武器,以及动用直升飞机丶轰炸机连日轰炸。5月14日,南天门山迎来了冲突以来最猛烈的袭击。下午四点多,缅甸政府军开始用重炮猛轰南天门山一带,炮火密集程度被同盟军视为「开战以来之最」,炮弹强度平均达每分钟20发,「总体将近一万发」。

战後的南天门山头被炮弹「削了一层」。果敢同盟军前线汇报称,双方都遭到了交战以来最大一次伤亡:政府军为攻打南天门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伤亡共计千馀人,同盟军方面受伤阵亡人数也近百馀人。

同盟军211旅一名高层透露,5月的南天门战役,绝大部分牺牲的果敢同盟军,都是命丧重炮之下。

5月15日午後,南天门山下起瓢泼大雨,将双方阵亡战士的身体冲洗乾净。「他们带着上级的命令,带着自己的使命,怀揣着一颗回家的心,不分敌我,永远的长眠於这通往天堂的南天门。」一名同盟军通讯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

端传媒记者见到,厮杀过後,战地现场散布着弹药丶炮弹碎片,以及战死军人遗留下的物品:一些还未来得及寄出的给家人的信件中,一名军官诉说着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他们的军装里,还留着乾粮丶泡面等简单的充饥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烟草与毒品注射剂。

在果敢战场,毒品似乎是随处可见的日用品。由於医疗後勤条件欠缺,毒品成为治疗伤痛的「灵丹妙药」。鸦片就是常见的麻醉剂。而炼制冰毒不可或缺的药物麻黄素,则往往被当做兴奋剂。一名缅甸记者表示,缅军相信,士兵注射药物後,药力可以支撑他们从易守难攻的南天门山脚一路往上进攻。在非常环境中,吸毒被视为一种自救行为。

同盟军一名後勤士兵表示,缅甸政府军与同盟军在激战期间,士兵注射或吸食毒品都很普遍。军队虽然不会公开发放,但军中有人贩卖出售。尽管同盟军接到线报就会到现场收缴,但战事紧张时期,军队处理「瘾君子」的方法,主要是批评丶劳动改造,作用不大。

缅甸军队缅族爱

吸毒,似乎让同盟军的形像大打折扣。其实在非少数民族眼中,民族地方武装并没有形像可言。自果敢冲突爆发以来,缅甸国内舆论对政府军的支持盛况空前:在军方及官方媒体的报道语系下,这是一场抵御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之战。

缅甸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空前高涨,在部分观察家眼中,是因为近六十年来,缅甸政府军不断为军政府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以维持统治,直到2011年军方将政权转交给钦点的文官政府。而「中国元素」,正是缅甸军方可以利用的一点。

「军方智囊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果敢冲突)是一次『中国入侵』。缅甸的主体民族为缅族,而果敢人是明朝华人的後代,并使用中文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政府将民族问题作为工具,是非常容易的事,因为华人从来不被缅族人接受。」缅甸军事观察家塞登温(Sai Thein Win)如是说。

缅甸政府军明确他们的三个主要任务:维护联邦不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不受侵犯。

「在缅甸,一个民族政权国家,政府军打击少数民族分裂主义的战斗,自然会获得缅甸大多数民族的支持。」长期关注中缅问题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范宏伟教授表示,「这一次,政府军花了这麽大的努力(战胜果敢同盟军),是因为它想要为年末的缅甸大选,以及将由军方起草的宪法修正案中,为军方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正名。」

「缅甸政府从未想过与任何人分享其统治权,这届所谓的『民选政府』的目标,在这一问题上与过往军政府并没有本质不同。」塞登温(Sai Thein Win)说,「他们已经公开告知民众,政府部队和仍在抵抗的民间武装组织之间,只有後者同意转编为边防军或投降,才有可能实现和平。但对於少数民族武装来说,重整为边防军与背弃自己的军队是一样的。」

包括果敢同盟军在内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以下简称「民地武」),要的是缅甸尽快实现联邦制,完全达至民族自治。而缅甸政府要的,是收编这些民地武,完全不顾自治的要求。双方冲突难以调和,更遑论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塞登温(Sai Thein Win)总结道。

同盟军展示缴获军备。  摄 : 许芷君/端传媒
同盟军展示缴获军备。

只有「民地武联盟」才能救自治?

在「8•8事件」过後,果敢从一个纯华裔政权,转变为缅甸政府与汉族华裔共治的时代。可长期存在的身分歧视,并未随着政权交替而发生变化。

25岁的果敢人李小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为躲避战乱,栖身於中国云南南伞搭建的一处难民营中。她说自己跟绝大多数果敢人一样,没有下缅甸颁发的合法身份分证,三个分别8岁丶5岁丶4岁的子女,因此没办法到下缅甸或者其他任何缅甸大城市读书受教。
 
「在缅甸拿身分证,需要你的爷爷奶奶有门派(户口)证,不然出钱就要出得更多。如果你是单亲家庭,你爸爸不在了,办证就很困难,要给政府部门好多钱。」果敢人刘册龙抱怨。

不止是单亲家庭,缅甸的几个少数民族,包括果敢人和罗兴亚人,并无法获得「红卡」国民身分证,大部分只能获发俗称「白卡」的临时身分证, 到国内其他城市都需要另外申请通行证。

缅甸政府发放给果敢居民的一种身份证,凭此证可以离开果敢地区,在下缅甸受教育丶合法工作及购买房产。但申请“绿卡”须经多道手续,甚至贿赂官员。上图证件持有人,声称花费六十万缅币,,合四千港币左右,才获发此证。大部分果敢居民并不获发此证。摄 : 许芷君/端传媒
缅甸政府发放给果敢居民的一种身份证,凭此证可以离开果敢地区,在下缅甸受教育丶合法工作及购买房产。但申请“绿卡”须经多道手续,甚至贿赂官员。上图证件持有人,声称花费六十万缅币,,合四千港币左右,才获发此证。大部分果敢居民并不获发此证。

伴随着身分歧视的,还有政府对果敢族严密的防范。为了防止流亡海外的「果敢王」彭家声及其部队重新打回果敢,缅甸当局在当地开展广泛的情报侦察工作。
 
「据说所有果敢人(中)有影响力人的电话号码,都在他们(缅甸情报局老街军分区司令部)窃听范围内,」生活在老街的果敢青年赵旺根说,「白(所成)彭(家声)之间的恩怨只是小儿科,政府军跟果敢族之间才是风声鹤唳。」

果敢人的愤怒和不满,正是同盟军招兵买马的催化剂。皮肤黝黑的果敢人杨正勇,祖籍云南,但祖先到缅甸已经两百多年。农历正月初四,刚过完小年,他便离开了老街,重新加入同盟军的队伍。

像杨正勇这样的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加入,也让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不断壮大。

事实上,同盟军背後的两股重要力量,分别是来自位於克钦邦的主要民族地方武装克钦独立军,以及位於佤邦的缅甸第二大民族地方武装佤联军。

在温尔萨江以西,跟随彭家声流亡的部分同盟军部队,随着缅甸最大的一支民地武装克钦独立军在实战,并且由佤联军丶克钦独立军提供作战武器和部分资金支持。

此外,彭家声女婿林明贤掌控的东掸邦第四特区内数十大小赌场经营利润,是同盟军前线作战的重要资金来源。

兵强马壮,沉寂多年的彭家声,终於选择在今年初,再度公开现身。而他即将有所行动的讯号,由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出。环球时报对彭家声的独家专访,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并不直接反对他的军事行动。

不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新闻发言人潘雪松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尽管中国早已知晓彭家声会有所举动,并且长期带兵实战,但战事的迅速打响,仍然出乎中方预料,「中方已经来不及阻止」。

多名知情人士向端传媒确认,同盟军的这场反击战,已经筹备了三年有馀。这一时间与政府军及克钦独立军重新爆发内战的时间相近。而果敢冲突爆发之际,正值缅甸政府与全国18个少数民族团体,协商签订一轮新的全面停火协议。各方曾在在3月底达成了最新的协议草案,但仍需等待各少数民族武装代表全面讨论,达成共识後,才会被签署。更多分析认为,以彭家声为前台的果敢冲突背後,是「民地武」与军方的一次以打促和,增加政治谈判筹码,以谋求真正高度自治的「自救」之举。

「我认为他受到了别人的鼓励(发动冲突),」缅甸着名政治观察者吴丹敏(Thant Myint-U)对端传媒表示, 「但我不认为这种鼓励来自中国」。

政府军阵亡士兵遗物。摄 : 许芷君/端传媒
政府军阵亡士兵遗物。

中国:难做的「胞波」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中缅就以「胞波」,也就是缅语的「兄弟」一词,来形容两国的双边关系。但如今兄弟情谊,显然在经受着考验。果敢就是考验之一。

人口多数为汉族,讲汉话,用的手机号码大多是中国移动丶中国联通,果敢的一切似乎都脱离不开「中国味」。而果敢冲突,更是从第一天起,就缠满了扯不清的「中国结」。

缅甸政府曾一度怀疑,果敢持有的现金和武器来自中国。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缅北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数个组织,确实曾同缅共结成了较为松散的联盟,以获取从中国流入的武器,但多个独立信源向端传媒证实,中方现已严格禁止中国武器流入缅北。有同盟军高层表示,他们曾尝试经过中国境内运送武器。但在中方知晓後,武器被云南当局收缴。

一名长期在佤邦工作的NGO人员表示,佤邦过去曾购入隶属於陕西宝鸡某民企的一批装甲车,该批武器通过云南卫生厅等单位以医疗车辆名义,转手至佤邦,但事後相关云南官员受到严厉处分。

北京大学外交学院教授朱丰认为,由於一些云南省地方干部和军方人员,与缅北民族地方武装是旧识,有交情,因此不能排除存在个别交换情报丶转运武器的行为。但他强调,这种情况「在数量上肯定是少数的,而且一定不是官方行为」。

缅甸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突破马六甲困局的首选之地。同时缅甸更位於「一带一路」陆上重要的战略节点,是中国在印度洋的重要出海口,建有重要能源供应的油气管道。而中缅油气管丶密松水库丶铜矿开采丶仁安羌油田以及通往印度洋的实兑港,都位於冲突四起的缅北。

因此曾一度采取观望态度的中方,不止严格管控武器流入缅北,在缅北冲突的斡旋中也变得更加积极和活跃。在多个经贸合作项目受挫後,中方似乎希望在民地武和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挽回缅甸「胞波」的心。

据缅甸媒体报道,在新一轮停火草案签署前,中国缅甸特使吴英凡,参与了缅甸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双方举行的多轮会谈,并积极呼吁缅方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等正在与政府交战的「民地武」,划入和谈范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四月底的一次公开讲话中,也特别表达了中方和吴英凡对推动缅甸民族和谈的促进作用。

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6月10号访问中国,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中方官员进行了会谈。一天後,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也就是果敢同盟军发表中文声明,称「应中国政府维护中缅边境和平稳定的强烈要求,应缅甸全国人民对民主进程和大选的殷切期望」,同盟军「决定单方面停火,但保留自卫权」。

声明发布前,同盟军方一名高层对端传媒表示,中方曾私下与果敢同盟军方接触。而此前中国政府从未与正在与缅甸军政府发生激烈冲突的几支民族武装正面接触。

6月中旬,中国驻纽约前总领事孙国祥作为中方特使,率领代表团作为观察员列席罗吉峰会,并在会上发表讲话。「中国有句古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孙国祥对到场的各民族武装革命组织108位代表丶观察员及参会媒体时说。「这就好比爬山,我们爬高一点,就更接近蓝天丶白云」。他用中文轻松地比喻,从大局出发,化解冲突。

但对端传媒就中方在果敢冲突中立场的提问,孙国祥拒绝予以评论。

中方在处理此次果敢冲突中的种种举动,都被外界广泛视为中国对缅甸外交政策,已从「韬光养晦」变得更为「积极有为」。
 
但一些独立分析人士及学者指出,中国必须重新反思对缅政策,并避免受其牵制,损害了中方在缅甸的利益。「中国一直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而缅甸施行的是联邦制,缅甸民族问题的解决办法,跟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办法没有什麽可比较性」。边境缅甸问题观察者耶博泰(Yebo Htet)说,「这次中国对果敢的态度确实比较强硬了,如果这次中国再不出来,不单是果敢失望,整个缅北(少数民族)都会失望,少数民族都在等着中国说句公道话,现在的问题是中央有态度了,但还未形成共识。」

耶博泰表示,纵观此次中方对缅甸政府军及缅北少数民族的态度,不难发现中国军方丶外交部及云南地方政府等多部门之间态度不一,可能需要进一步协调。

范宏伟教授则认为,北京正在重新评估缅甸对中政策的转变,并故此调整其传统的「不干预」政策,特别是在缅甸大选之後,中方将作进一步政策调整。

一名从事对缅决策辅助部门的知情人士称,未来中方将摒弃包括只针对缅甸现政府进行实质性的外交活动的做法,承认昂山素姬丶缅北各「民地武」武装等所有政治势力;并改变过往大而空的外表表态,转变为更为积极的外交指导。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