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战(下集):网媒之生

纵观世界,成熟的网媒模式仍未出现,香港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网媒,新生代网媒又怎样在惊涛骇浪中生存下来?
新旧媒体战。
香港

网络及手机(简称网媒),被喻为是传统媒体的一只救生筏。但这只救生筏要驶向哪里?

一位香港报纸高层分析说,“科技进步令创办小型网上媒体的成本大减,一个较有钱的中产便可负担了。”其中一个香港网媒《立场新闻》表示,它们只由16名全职员工组成团队,每月营运成本为40至50万港元。而2015年7月开始运作的Hong Kong Free Press(HKFP)创办人Tom Grundy也透露,每月成本需要大约15万港元。

不过,这种网媒小本经营的局面將被打破。今年下半年,端傳媒、香港01等兩家规模较大、以网上平台为主、印刷为为辅的媒体先后加入战团。

不过无论规模大小,香港网媒都要面对同一难题──如何生存。

数码广告市场竞争激烈

现时除了财经报章《信报》和英语报章《南华早报》订立网上收费阅读计划外,香港其他新闻媒体,无论报纸网上版或纯网媒,都是倚靠广告为主要收入。但据了解,至目前为止,香港仍未有任何一家媒体的网上新闻业务能达至收支平衡 。

香港互动市务商会会长方保侨说,大约7年前香港企业开始进入数码市场投放广告,但仅仅将之视为电视及报刊广告的附属品,“但今天两边的预算已经最少分庭抗礼,甚至有客户不给电视及报刊作广告,例如Uber(电召交通服务的手机App)有何需要卖报纸广告?”

美国纸媒的广告收入每减少7元,流入纸媒网上版的广告收入只增加1元。

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2012年研究报告

方保侨解释,数码广告相对便宜,而且能针对目标客户数据作市场分析。印刷版的报刊广告量减少难以逆转,新闻媒体唯有发展网上平台来吸纳广告,但美国 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2012年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当美国纸媒的广告收入每减少7元,流入纸媒网上版的广告收入只增加1元。

一个原因是,广告客户更倾向于将推广预算投入非新闻媒体,例如社交网站Facebook和网页Google等。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今年4月公布的研究指出,去年全美国企业的数码广告支出中,38%的支出进了Google口袋。

“Facebook广告能计算目标顾客的年龄、性别、喜好等,Google有tracking cookies,搜寻台北机票后会显示台北机票。而且最后还能知道广告的接触面。”方保侨举例说。

为了点击,失了新闻

多位报纸网上版管理层均认为,为了抢广告,唯一办法当然是提高点击率。在这方面,壹传媒的《苹果日报》网上版遥遥领先,其2015年年报公布,该报每日页面浏览量高达2000万人次。

一篇日本三级女优的新闻比一篇政治新闻的点击率高很多,做严肃调查报导和政治新闻,无助提升网站点击率和广告收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报纸网络版主管

然而这却引发另一问题。“香港人其实好肤浅,必须要以一点色情和趣闻才能吸引大量读者,一篇日本三级女优的新闻比一篇政治新闻的点击率高很多。做严肃调查报导和政治新闻,无助提升网站点击率和广告收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报纸网络版主管说。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7月15日网络疯传北京时装店Uniqlo更衣室内一对男女的春宫片。《苹果日报》即时新闻以报导《京UNIQLO试身室变炮房 淫片疯传》换来71万人次的浏览量;相比之下,同日关于香港两住宅屋邨食水的含铅量超标的头版新闻《铅铅不绝 葵联水泉澳也受灾》,只有19万7千多人次浏览。即使早前有关香港政改因建制派离场而遭否决的报导,浏览量也不及《苹果日报》Uniqlo新闻的一半。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分析,虽然报纸亦追求销量,但网站的结构有可能加剧民粹或哗众取宠内容。“消费者买报纸是整份买,一份《苹果》可以同时容纳林行止和董桥等名作家的专栏,但亦会有肥龙、骨精强(风月版作者)的嫖妓指南,对公司而言更有助扩阔读者层面。但网上点击率以每篇为单位,哪篇受欢迎一目了然。”

对于这种一味追求点击率的新闻操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报纸网上业务管理层这样评价:“这会影响整个新闻网站的风格。香港最大的广告客户不外乎豪宅名牌名车,他们又有多希望看见自己的广告跟AV女优的消息并列?”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报纸网上业务管理层这样总结:“以《苹果日报》的努力,他们的广告是不合比例地少。”《苹果日报》的案例显示,传统媒体即使努力转战网上,增加点击,仍未能找到一套将浏览量转化成广告收入的有效方程式。

香港新生代网媒一览。端传媒
香港新生代网媒一览。

狭缝中生存

经过多年技术和基建的投资,2014年壹传媒集团的数码业务终于首次转亏为盈,由2013年亏蚀1700万改善至盈利3700万。不过,带给壹传媒主要收入的并非新闻网或手机app,而是由其附属公司nxTomo 网上手机游戏开发和代理的生意。根据2015年年报,手机游戏为壹传媒进帐达6.47亿,升幅高达近80%。

也曾经有网媒几乎找到经济生存出路。“2014年中《主场新闻》结业前半年广告收入急升,眼看还有四、五个月便能收支平衡。”《立场新闻》董事兼总编辑余家辉回忆说。2012年中成立的《主场新闻》是《立场新闻》的前身,《主场新闻》为媒体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投资者蔡东豪于《主场新闻》两周年前夕突然决定结束业务,并未交代原因。

2014年年末,蔡东豪几乎以原班人马成立《立场新闻》,其董事及总编辑钟沛权说现在《立场新闻》几乎是由零开始来吸引广告客户。“目前广告收入只能支付约三分一开支。”钟沛权说。2015年8月开始,《立场新闻》将展开众筹计划,呼吁读者捐款,扩阔收入来源。

不想经常伸手向读者要钱

Tom Grundy

HKFP创办人

今年7月成立的英语网媒Hong Kong Free Press,以众筹筹得50万,速度之快破了香港众筹平台的纪录。但50万只够营运数月,HKFP目前已经推出第二轮众筹,但创办人Tom Grundy亦明言“不想经常伸手向读者要钱”,因此他们亦同时争取广告和出售纪念品增加收入。

难以避免的政治意味

除了欠缺商业赚钱的生存模式,政治环境亦影响网媒新闻的行业结构 。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报业网上前主管说,广告商对新闻网站过多的user generated content(读者反馈留言)有保留:“因为这些读者回应内容难以控制和估计,担心言论太激进会影响附带广告客户的产品形象。”

不过,方保侨则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广告客户已慢慢适应较激进的言论,“除了有企业因政治原因拒绝在《苹果日报》卖广告之外,大部分客户已经愈来愈开放。”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也认为,除了商业考量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媒体发展。“办媒体从来都有政治意味。为何马来西亚商人郭鹤年家族买《南华早报》?他是嘉里集团老板,在大陆经营数十间香格里拉酒店。当林行止将《信报》卖给李泽楷时,大家担心信报会否沦为中共喉舌,这是合理推测。”

另外,政治生存的考虑也成为了部分政治团体利用新闻媒体抢占网上舆论的工具。统筹反占中运动的“帮港出声”发起人周融,今年成立的香港G报除了转载新闻,亦多次获得来自政府“消息人士”的内幕。2014年试行的网站《橙新闻》,由联合出版旗下的附属公司云通科技持有,而联合出版则是由中联办透过一间空壳公司持有。

网媒太多,他们必须有非常清晰的立场才能吸引支持者。

李立峯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

经历占中运动和政改破产之后,香港传媒的行业变局恰巧碰上政治格局的洗牌,其中的利益瓜葛格外引人注意。对于主场新闻在占中之前结束业务,坊间一直流传原因是其投资人蔡东豪受到来自政治力量的非常严重的威吓。

李立峯也指出,比起传统媒体,网媒的政治立场更容易被出资人左右。“一来网媒规模小,要控制所有员工远比控制整个TVB(无线电视台)新闻部容易。二来网媒太多,他们必须有非常清晰的立场才能吸引支持者。”

2015年才过去7个月,香港传媒界有死有生,已经经历大起伏,越老越多的救生筏在媒体之海中沉沉浮浮,在商业与政治的狭缝中挣扎,还有些跃跃欲试往未知的海洋出发。

“纵观全世界,网上媒体虽然尚未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但仍大举投资于数码转型,只因大家深知这已是无法逆转之势。”李立峯这样说。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深圳政府出爾反爾:說建地鐵8號線2期,設土洋地鐵站,現在又取消,惹起群眾強烈不滿!另有錄影片段,相片,如何提交?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