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蔡英文当选两岸关系会地动山摇吗?

如果蔡英文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美中台的三角关系会如何被牵引?两岸关系是否会雪崩?
蔡英文。
台湾

想像一个场景:明年1月16日傍晚六点半。正是各开票所监票员回报票数的高峰,电脑上的加总数字几秒钟就变一次。更重要的是,从第一笔统计结果进来开始,蔡英文稳定领先的态势一直没有变。

七点出头,跨过了六百五十万,领先对手超过一百万票。幕僚靠近她身边轻声问道:“要不要上台宣布?”蔡英文点点头:“可以了。”

她的身影才出现,台下的欢呼声蓦地淹过了扩音器里司仪的声音。她的胜选感言语气平和,现场的气氛却沸腾到极致。气压发射的礼花炮打出了二十一响,红橙黄蓝紫的小碎纸片被风吹到几十公尺外的大马路上,经过的车子,有的驾驶猛按喇叭;有的打开了天窗,招引着纷纷的彩纸片落进车里…

八点正,国民党中央召开记者会,承认竞选失败;总统府跟着发表了简短声明:祝贺当选人蔡英文,政权交接事宜将尽快展开。

三月初,正当两个政权交接小组密集开会,清点公文和财产清册时,外交部回报:今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A)大会的邀请函,没有发给台湾……

“这是我设计的其中一个想定,要学生们推演,考验他们会怎么处理。”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黄介正曾经在陈水扁的第一任期担任陆委会副主委,学理和经验都告诉他如果蔡英文当选,两岸关系很可能将进入一段动荡时期。

兼任“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的黄介正就此设计了多个情境,做为兵棋推演的想定(scenario)状况。他从多年前开始推动这项训练,他的学生、政府官员和许多智库研究员都接受过这样的训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三月四号在政协的联组会上对两岸关系发表了直白的讲话。他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话一出,预告了2016年的总统大选,一旦台湾人选出了中共当局“不乐见”的候选人,中共不会视而不见,必定要有所反应。

台湾从2009年,也就是马英九执政的第二年,开始以“中华台湾”名义用“观察员”的身分出席世界卫生大会。这项成果一直是马英九外交和两岸政绩的看板。再加上从2003年的SRAS大流行以来,历经伊波拉(埃博拉)、各型流感到如今仍然肆虐中东和韩国的MERS,能不能和国际同步取得防疫信息,仍然让台湾民众高度关切。因此,以阻断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为手段,的确会是让台湾从政府到民众都“有感”的打击手段。

国际社会原本就是两岸政府激烈斗争的场域,尽管马英九执政以来,中国在WHA等少数几个领域对台湾稍事放松,但在例如“美洲热带鲔鱼委员会”这一类公众能见度较低的专业组织里,中国政府排挤、打击台湾依然毫不留情。

在外交这个场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它面对台湾的优势已经转变为“绝对优势”。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日前就提出了“如果蔡英文当选后仍不调整两岸政策的提法”,台湾可能将遭到“雪崩式断交”。意即台湾现有的22个正式的邦交国,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会与中华民国台湾断交,转投中国。

除了最极端的情境外,在黄介正设计的想定里,还包括邦交国虽然不断交,但国家元首到北京进行规格等同“国是访问”的行程,这样的做法形同对台湾政府的“另类凌迟”。

但中国在国际场域打击台湾,也并不是毫无约制的。拿掉台湾一、两个邦交国,或许能够给予台湾政府外交部门相当的打击。但如果把“雪崩式外交”操作到极端,也就是台湾的邦交国的数字少到没有意义,甚或全部失去,这无疑将最大程度激化台湾内部“住民自决,独立建国”的呼声。这样的呼声一旦起来,对中共当局也未必有利。

除了外交,两岸关系更将直接受到政党轮替的影响。2000年台湾经历第一次政党轮替,中国方面对陈水扁政府祭出了“听其言、观其行”的方针,海基、海协会高层会晤、会谈全面中断。高层见面都不可能,遑论商签协议, 只有例行性的文书验证没有中断。

两会以往的联系都通过文书传真,而陈水扁执政的八年,海基会的人员形容“传真机就像坏了一样”,唯一动起来的一次,是2005年辜振甫先生逝世,中国方面传来海协会长汪道涵的吊唁信。

如果2016民进党再执政,黄介正认为,海基、海协会高层首长的会面肯定要“降级”,各自率团访问对岸或许仍然能够继续,也可能会公开会面,但商签协议肯定要中止相当一段时间。

至于台湾陆委会主委、中国国台办主任的会晤,国台办发言人在六月初的记者会上就已经划下“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红线,因而几乎可以宣告即将就此中断,毫无悬念。

外交可能“雪崩”,但没有一位受访者认为一旦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关系也会“雪崩”。官方和准官方的往来会中断,但诸如全面断航、陆客来台观光全面叫停等情境都令人难以想像。 

回顾两岸过去20年的互动关系:1995、96年的飞弹危机;2002年陈水扁喊出“两岸两国,一边一国”;2006年起陈水扁以冒进路线冲撞中国。这三起事件都曾经在当时令两岸关系跌落谷底,两岸关系的“中断”令台湾人记忆犹新,但却少有人分析这个问题:当中断之后,两岸关系是何时、如何恢复的?

事实上,除了陈水扁第二任期末的冒进路线是以马英九胜选结束以外。1996年飞弹危机,是以98年辜振甫访问中国重新恢复关系;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喊出“两岸两国,一边一国”,2004年两岸开始了“春节包机”,开启了日后的两岸三通。

在民进党内,以博学、深思著称的林浊水是数一数二的理论家。民进党执政期间,他没有进入行政部门而是坚守立法院,但借着党内的资历和人脉,他得以近距离观察陈水扁政府的运作。接受记者访问时,他吐露了当年“一边一国”论提出后两岸互动一段故事。

“我的记忆力原本非常坏,但那件事让我冲击太大,所以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林浊水回忆,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后,府、院、党乃至国安系统都十分紧张,因为陈水扁政府正在力推两岸三通,因此决策阶层里的绝大部分成员认定短期内谈三通肯定无望。例如事发之后的下一次民进党中常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报告时就持这样的看法。

“我当时就举手唱反调”,林浊水说,他认为陈水扁喊出了“一边一国”,北京“不翻脸一下也不可能”,但北京反而会加强而不是搁置三通。只要等一段时间,机会就会出现。

林浊水说,他当时所持的理由很简单:北京当时在军事和外交领域同时都对台湾施压。军事上1996年飞弹演习的结果是令台湾百姓异常反感,还引进了美国势力;外交打击的经典事例就是操作诺鲁(瑙鲁)断交,结果逼出了陈水扁以“一边一国”反击。

林浊水相信,在军事和外交都适得其反时,剩下的只有“以商围政,以通促统”这条路线,“在这种情况下,必定是要强化的。”

果不其然,一个星期之后中国交通部台港澳司就来信息,要求谈三通。等了一段时间,台湾方面没有动静,副总理钱其琛自己出来喊话,还主动把航线定性为“两岸航线”,绕开了“国内”或“国际”航线的争执,但陈水扁政府依然没有接招。

“由此可以看出,那时整个陈水扁团队是没有判断能力的。”陈水扁政府那时没有顺势推进三通,着实让林浊水扼腕不已,否则“无法处理两岸关系”这顶帽子也不会如影随形地一直戴在民进党头上。

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不断对台湾人民教育、宣传“九二共识”是维系两岸关系的无可质疑的教条,只要口诵心维,两岸就能相安无事。

但回顾上头这一段历史,或许可以建立对中共政权的新认识。中共操作两岸关系时很可能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相反地,中共无时无刻不在审时度势,灵活地运用和战两手。台湾真正的挑战在于准确地接到对手抛过来的球,不失时机地打蛇随棍上。

军事对峙更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面向。过去20年令台湾人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1995年底到96年3月的飞弹演习。这是自1958年“八二三炮战”(炮击金门)结束后,两岸最接近武装冲突的一次。

“95、86年时飞弹是他们唯一的强项,现在不一样了。”一位曾经主管台湾防卫计划编修的退役上将受访时分析,如果习近平要武吓台湾,现在可用的形式和工具比起95、96年要多得多。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还是组织一场联合演习,演练例如“攻占岛屿,同时遏阻外力介入”这种“非常针对性”的课目,然后把这些内容公布出来就可以达到武吓的效果。

但武吓更是后座力巨大的一项政策工具,因为它直接冲击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部署。1996年飞弹危机期间,美国派出两艘航空母舰:独立号部署在台湾东部外海,尼米兹号穿越台湾海峡,这是美国自我宣示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的一次经典展演。

把两艘航舰派往东亚只是美国重新介入、参与台湾国防事务的开始。

经过了1996年的危机之后,美方才赫然发现美台两军因为久未交流,彼此之间从上到下都非常生疏。因而从1998年在加州蒙特瑞市开办了“蒙特瑞会谈”,这是一个供台、美双方安全、国防部门高层对话的平台。从1998到2002的五年内就举行了八次,之后一年举行一次,直到今天。

在中、基层部队,则是由当时刚从美军太平洋司令一职退役的布莱尔(Dennis Blair)担任“顾问团长”。他们走进台湾部队,一一检视三军在本岛及外岛的国防设施、装备和计划。这是继1979年台美断交,“共同防御条约”终止后,国军内部再一次出现“美军顾问团”。

这一波从1996年重新恢复、加温的美台军事合作,在2015年上半年突然密集浮出台面,包括:

美军邀请台湾海军陆战队将领参加“太平洋两栖部队领导人研讨会”
;参众议院各自提出附带协助台湾条文的“国防授权法”
;美军太平洋总部邀请台湾参谋总长与海军司令出席司令官交接典礼
美陆军第25战斗航空旅;和台湾陆军航空601旅缔结姐妹单位
台湾陆军首度派出一个机步排赴美受训
…

值得玩味的是,上述内容有些是美方主动要求实施,有些是美方主动发布消息。可以看出在美国“重返亚洲”的大战略里,台湾被期待扮演的角色。而美、中两个大国彼此的进退、角力、对抗及合作,事实上是约制两岸关系的一项根本性因素。

蔡英文六月的美国访问行程一路得意风光,一般也相信蔡英文和她的决策班子应该就当选后可能“地动山摇”的情况和美国交换了意见。但不管是蔡团队行程中的多次记者会中,或者回台湾之后接受访问,对这部分始终三缄其口。

美国有了多少准备?给出多少承诺?始终是最高机密。这样的经验对那位退役上将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他经手过的台、美军事合作就是如此:“我们的计划大半都得摊开来给他们看,推兵棋他们也在旁边”,但美国对台海军事计划,一点都不会让台湾军队知道。“事实上,他们(美军)连到时来不来都不会告诉你。没办法,我们是小国,就只能这样。”

1999年一月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发表了著名政策 “Congage China”,它把“containment”(围堵、压制)和“ engagement”(交往)合成一个新字,用来总结后冷战时期对应中国关系的政策方针。林浊水对这个字心有戚戚焉,因为这和民进党在1998年”中国政策大辩论“的结论几乎一模一样。

看在林浊水的眼里,这就是美、中、台三边关系的根本结构。从1999年开始,美国的中国政策,就始终在“ congagement”的概念下,反覆地在“containment”和“engagement”之间摆荡。

1998年美国总统柯林顿的”新三不“政策—— 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台湾不应加入必须以国家名义进入的国际组织——意在与中国进一步交往;但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后,小布希(小布什)总统激烈地摆荡到”围堵中国“那一端。其他的中等或微幅调整的次数不知凡几。

因此,如果把美国的 congagement 做为对抗中国的战略,台湾就像一只被放进这个大纸箱里的小猫咪。纸箱激烈地震荡,小猫也跟着被甩来甩去,有时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侧翼,有时也会是美、中和解时的牺牲品。这只小猫,或许可以凭藉着灵敏的感觉和动作,时刻保持平衡,不被甩得头昏眼花,但到目前为止,它是无力爬出这只纸箱的。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