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汇演假面下,中国县城小学里的权力游戏 大人们一厢情愿地让孩子们上台表演纯真,孩子们在台下的欺凌与暴力中学习现实。 李怀濛 刊登于2017-02-20 大陆 28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就读于上海的公办小学。小学时是学校的光环,带着满满的荣耀去了上海最好的民办初中。但是我也有意无意见证了尊敬的老师随意的踢打成绩差的男生,身体不好的女孩子天天被集体欺凌的现象。但是懵懂的知道不要多去过问,毫无意识地做着冷漠的看客。当时的男孩子去了职校读书,女生上初中后就长期住院,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存在于世上。几年前小学同学聚会,聚在一起的都是当时班上最好的学生,分散在上海最好的高中里,得体地聊着小时候的故事。大家刻意地略过了幼时他人带有伤痕的经历,和十年前一样,用欢笑和成就构筑起了“我们”的小学生活。
@xhgej 那我要认为"大陸兒童表演的做作、單一、無甚意義,表演呈現“純真”但現實並不單純,甚至出現與性別、個性、貧富相關的集體欺凌。而這些問題可以歸因於時下部分中國國情",是不是我被开除大陆了?还是开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剥夺我的国籍?我是大陆学生
@HY 校园霸凌和边缘化是谁在前呢?至少就我所观察到的,是先被边缘化,到一定程度后产生霸凌,而不是先有霸凌,被欺凌者才被边缘化。明确了先后关系后会发现霸凌行为和集体主义关系不大——现实也如此,在欧美地区校园霸凌事件远比我国高发,而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欺凌者反倒会畏惧严苛的规范而隐藏。
@HY 校园霸凌和边缘化是谁在前呢?至少就我所观察到的,是先被边缘化,到一定程度后产生霸凌,而不是先有霸凌,被欺凌者才被边缘化。明确了先后关系后会发现霸凌行为和集体主义关系不大——现实也如此,在欧美地区校园霸凌事件远比我国高发,而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欺凌者反倒会畏惧严苛的规范而隐藏。
@xhgej 只是事實部分? 此言差矣。 我用有限的語言能力概括一下,文章討論到大陸兒童表演的做作、單一、無甚意義,表演呈現“純真”但現實並不單純,甚至出現與性別、個性、貧富相關的集體欺凌。而這些問題可以歸因於時下部分中國國情,包括審美觀落後,停留於上個世紀共產黨式宣傳,浮誇做作,忽視自然美; 學校家庭素質教育不足,學校欠缺完善制度保障學生免遭不公,父母外出打工對子女疏忽照顧。這些問題、國情在中國縣城具代表性,怎能說只是事實部分?
@彷徨 其实从一个事实出发也可以通过逻辑失误得出完全失真的结论。如果作者限定他的事实是在一个小学一个班级,那自有其真理性。 可惜作者从一个事实论据,推出适用于全体的绝对化的判断,而媒体为追求报道效应又要加上轰动的标题"中国县城小学",似乎要在一个县城小学学生的经验和全中国县城小学间建立一个绝对真理的判断。 这样的新闻和国内周小平的新闻评论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追求接近事实的表达并不是把握话语权。讨论谁是权威,谁的经验就更合理。过于绝对化的命题是最好反驳的,一个反例就可以让绝对真理垮塌。
@px "我想,两者之间最大的联系是,集体主义将会放大校园凌霸的效果,使得被欺辱的一方更加被边缘化。缺乏基本人文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追求经济指标,事实上都助长了校园凌霸的产生。"+1 文章的确在前提和结论之间掠过了太多的论证,太多思想的跳跃。但你的评论很赞。 我自己的经验是大陆的政治框架下,比较难做少数派。大的环境是对异见者较少容忍。对别人的言论缺少尊重。每个人都按部就班顺着主流思考言说。小学亦不例外。 我很认同贾樟柯描绘大陆现实复杂性的比喻。他说你乘飞机,火车,巴士在中国旅行,会接触到全然不同的中国。我觉得很适合这里的讨论。不要把自己乘坐一种交通工具的经验当成中国的全部。这样才会对他人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生活多一些理解。
是哪个说为黑而黑的?为黑而黑指的是为求抹黑不惜编造事实,作者哪里编造了?“以某一类现象代替所有大陆小学”,文章标题就是县城小学,全文中也没有找到诸如“大陆所有小学都是如此”的描述,未经审题,是不是太主观臆断了?最后,这种事情我应该很有发言权,我是教过小学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当然现在不干了。大学时代暑假调研、三下乡也调查过县城小学的现状,更问过来自县城的大学同学,我很肯定大陆的小学确实如此,校园欺凌,还有这种传统的权力结构,都和作者描述的别无二致,反正我是感觉毛骨悚然的。当然教师素质应该没有江西这个县城那么低,而且也不是所有县城女生都打男生。。。
@LH, 我并不这么看。一党专政下还是有很多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作出其他的选择。问题是,你会如何选。 本质上,这种表演还是属于成年人干预儿童生活的一种。这种干预除了政治的部分,在其他地方(学业、才艺等等)一样泛滥。
提電影的那位,可能因為年代久遠,遺忘了片中描述這四人是為何進入收容所。 四人並不是孤兒,而是有各自家庭的街頭搗蛋少年,因為共同涉入一起幾乎害死路人的惡作劇,被裁定進入收容所-以台灣的說法是少年觀護所,不太確定中國的類似單位叫什麼,片中實際叫什麼我也忘了,總之不是一個以愛為名的公共機關。 長大後的四人,一個是成了檢察官而不是律師(也就是布萊德彼特),一個是記者,兩個當了流氓,成為流氓的兩人在餐廳下手殺了當年的看護員(凱文貝肯,演得真好),再由另兩人聯手,最後關鍵是小時候很照顧他們的某人...... 台譯片名叫豪情四兄弟,SLEEPERS,我對這部印象深刻是因為最後四人在餐廳聚首的段落拍得很棒。
其实文章很散漫,主要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兒童晚會式的表演”, 另一个是校园凌霸。其实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对于前者,这几乎是集体主义下热衷各种仪式性的表演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所有的大人物们都喜欢下面的人表现出的热爱,尤其是来自儿童的热爱。与之相联系的必然是一系列的洗脑教育。 校园凌霸则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哪里都存在。对于,硬性的、相对暴力的凌霸,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应该适当的介入阻止;但对于软性的、相对隐蔽的凌霸,例如嘲弄、集体的抵制,更难被发现,大人也很难介入。 我想,两者之间最大的联系是,集体主义将会放大校园凌霸的效果,使得被欺辱的一方更加被边缘化。缺乏基本人文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追求经济指标,事实上都助长了校园凌霸的产生。
我所在的内地城市有所谓一类,二类小学中学,也有比较差的小学中学。我想作者所在的县城肯定也有。这里面固然有教育不平等需要批评,但以其中的某一类存在的问题代替所有大陆小学,实在不能让人信服。也的确给人一种为批评而批评的感觉,和国内媒体为美化而美化那种非黑即白的思路并无两样。
小学时候那种所谓的“文艺汇演”“素质教育展示”连当时我们自己看都觉得无聊做作。不过我们班主任还算好,尽量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轮流担任班长管理班级事务,也是比较罕见的。至于那种校园霸凌,我算是比较幸运在小学没有遇到过,但是即使在这种生源比较好的小学,全班大部分同学集体歧视嘲笑某几位同学的现象仍然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直到今天我们聚会的时候仍然会把这作为笑谈,几乎没有人对此进行反思
布萊德彼特演过一部电影,四個小孤兒,在公办收容所長大,他們共同的遭遇是,每晚輪流被守衛員一一帶去鷄姦,可憐溫馨的兒童之家,常常响徹他們深夜的哀嚎。 好不容易,挨到青年期,终於離開官方的"保護",四個人才知道自己的遭遇不是"個案",於是聯合起來找遍那些已經轉業或已退休的加害者,一一殘殺,以雪奇恥大恨,後來被警方查獲四人的"罪行",問以死罪。 從事律師的布萊德彼特,則為自己和昔日這些難友辯護,举證歷歷,大家才知道民主自由如美國,竟也有這樣令人法指的罪行,而且就発生在以愛之名的官办机構。雖是电影,但我相信,世上,多的是黑獄沈冤,只是我們没有看見和聽見而已。
感觉xhgej 看见这种批评文章就跟闻到了食物的苍蝇似的。 他住在自己的蜗居里,奋力维护每一个中国的黑点,却不明白一家真正的媒体的作用就是在于捕捉新闻的瞬间和披露人间的真实。只想看喜欢的,回家看CCTV好了。 又不是有5毛钱拿,拼命至此,令人叹息……
文章很真实,起码符合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儿童之间暴力和残酷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罪于大人们的忽视,父母都要去打工,一些老师又堕落到没有师德,导致缺乏爱和管教的儿童们处于一种丛林状态的生活。儿童是敏感的,儿童的交往往往也是最现实的,只不过他们的标准与大人不同罢了。
对于xhgej等人毫无逻辑,为喷而喷,夹带人身攻击的言论,本人在此建议各位端友一概不予理会,任其自生自灭。抹杀其存在感,不要做任何反驳,让他自己觉得他自己说的都对就行了,我们这是一个理性讨论的社区,这种人不属于这个社区,也就没有被理会的资格
看不下去,太誇張,被洗過頭了,看什麽都不順眼。。
就读于上海的公办小学。小学时是学校的光环,带着满满的荣耀去了上海最好的民办初中。但是我也有意无意见证了尊敬的老师随意的踢打成绩差的男生,身体不好的女孩子天天被集体欺凌的现象。但是懵懂的知道不要多去过问,毫无意识地做着冷漠的看客。当时的男孩子去了职校读书,女生上初中后就长期住院,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存在于世上。几年前小学同学聚会,聚在一起的都是当时班上最好的学生,分散在上海最好的高中里,得体地聊着小时候的故事。大家刻意地略过了幼时他人带有伤痕的经历,和十年前一样,用欢笑和成就构筑起了“我们”的小学生活。
和我对小学的记忆真的是高度重合,西北某省会,同样有表里不一的女班长、勾搭痞子也能当上班委小混混、因为身体原因受欺凌和排斥的女孩
我想起了在初中的时候,在一座中国小县城上学的经历。
“第一,大陆学生和家长并不认为”大陸兒童表演的做作、單一、無甚意義,表演呈現“純真”但現實並不單純“。”
@xhgej 我是大陆学生,你的代表能力可真够强
@xhgej 那我要认为"大陸兒童表演的做作、單一、無甚意義,表演呈現“純真”但現實並不單純,甚至出現與性別、個性、貧富相關的集體欺凌。而這些問題可以歸因於時下部分中國國情",是不是我被开除大陆了?还是开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剥夺我的国籍?我是大陆学生
才发现这样一个新闻网站,有意思,关注了。
@HY 校园霸凌和边缘化是谁在前呢?至少就我所观察到的,是先被边缘化,到一定程度后产生霸凌,而不是先有霸凌,被欺凌者才被边缘化。明确了先后关系后会发现霸凌行为和集体主义关系不大——现实也如此,在欧美地区校园霸凌事件远比我国高发,而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欺凌者反倒会畏惧严苛的规范而隐藏。
@HY 校园霸凌和边缘化是谁在前呢?至少就我所观察到的,是先被边缘化,到一定程度后产生霸凌,而不是先有霸凌,被欺凌者才被边缘化。明确了先后关系后会发现霸凌行为和集体主义关系不大——现实也如此,在欧美地区校园霸凌事件远比我国高发,而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欺凌者反倒会畏惧严苛的规范而隐藏。
@xhgej 只是事實部分? 此言差矣。
我用有限的語言能力概括一下,文章討論到大陸兒童表演的做作、單一、無甚意義,表演呈現“純真”但現實並不單純,甚至出現與性別、個性、貧富相關的集體欺凌。而這些問題可以歸因於時下部分中國國情,包括審美觀落後,停留於上個世紀共產黨式宣傳,浮誇做作,忽視自然美; 學校家庭素質教育不足,學校欠缺完善制度保障學生免遭不公,父母外出打工對子女疏忽照顧。這些問題、國情在中國縣城具代表性,怎能說只是事實部分?
@彷徨 其实从一个事实出发也可以通过逻辑失误得出完全失真的结论。如果作者限定他的事实是在一个小学一个班级,那自有其真理性。
可惜作者从一个事实论据,推出适用于全体的绝对化的判断,而媒体为追求报道效应又要加上轰动的标题"中国县城小学",似乎要在一个县城小学学生的经验和全中国县城小学间建立一个绝对真理的判断。
这样的新闻和国内周小平的新闻评论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追求接近事实的表达并不是把握话语权。讨论谁是权威,谁的经验就更合理。过于绝对化的命题是最好反驳的,一个反例就可以让绝对真理垮塌。
@px
"我想,两者之间最大的联系是,集体主义将会放大校园凌霸的效果,使得被欺辱的一方更加被边缘化。缺乏基本人文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追求经济指标,事实上都助长了校园凌霸的产生。"+1
文章的确在前提和结论之间掠过了太多的论证,太多思想的跳跃。但你的评论很赞。
我自己的经验是大陆的政治框架下,比较难做少数派。大的环境是对异见者较少容忍。对别人的言论缺少尊重。每个人都按部就班顺着主流思考言说。小学亦不例外。
我很认同贾樟柯描绘大陆现实复杂性的比喻。他说你乘飞机,火车,巴士在中国旅行,会接触到全然不同的中国。我觉得很适合这里的讨论。不要把自己乘坐一种交通工具的经验当成中国的全部。这样才会对他人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生活多一些理解。
我不認為文藝彙演和校園欺凌有什麼聯繫,我就覺得我小學一堂公開課給好幾撥人演了好幾遍。
笔误笔误。“我很肯定大陆的小学确实如此”,加“县城”两字。
是哪个说为黑而黑的?为黑而黑指的是为求抹黑不惜编造事实,作者哪里编造了?“以某一类现象代替所有大陆小学”,文章标题就是县城小学,全文中也没有找到诸如“大陆所有小学都是如此”的描述,未经审题,是不是太主观臆断了?最后,这种事情我应该很有发言权,我是教过小学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当然现在不干了。大学时代暑假调研、三下乡也调查过县城小学的现状,更问过来自县城的大学同学,我很肯定大陆的小学确实如此,校园欺凌,还有这种传统的权力结构,都和作者描述的别无二致,反正我是感觉毛骨悚然的。当然教师素质应该没有江西这个县城那么低,而且也不是所有县城女生都打男生。。。
@LH, 我并不这么看。一党专政下还是有很多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作出其他的选择。问题是,你会如何选。
本质上,这种表演还是属于成年人干预儿童生活的一种。这种干预除了政治的部分,在其他地方(学业、才艺等等)一样泛滥。
提電影的那位,可能因為年代久遠,遺忘了片中描述這四人是為何進入收容所。
四人並不是孤兒,而是有各自家庭的街頭搗蛋少年,因為共同涉入一起幾乎害死路人的惡作劇,被裁定進入收容所-以台灣的說法是少年觀護所,不太確定中國的類似單位叫什麼,片中實際叫什麼我也忘了,總之不是一個以愛為名的公共機關。
長大後的四人,一個是成了檢察官而不是律師(也就是布萊德彼特),一個是記者,兩個當了流氓,成為流氓的兩人在餐廳下手殺了當年的看護員(凱文貝肯,演得真好),再由另兩人聯手,最後關鍵是小時候很照顧他們的某人......
台譯片名叫豪情四兄弟,SLEEPERS,我對這部印象深刻是因為最後四人在餐廳聚首的段落拍得很棒。
和朝鲜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朝鲜不表演会有生命危险而已
其实文章很散漫,主要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兒童晚會式的表演”, 另一个是校园凌霸。其实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对于前者,这几乎是集体主义下热衷各种仪式性的表演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所有的大人物们都喜欢下面的人表现出的热爱,尤其是来自儿童的热爱。与之相联系的必然是一系列的洗脑教育。
校园凌霸则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哪里都存在。对于,硬性的、相对暴力的凌霸,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应该适当的介入阻止;但对于软性的、相对隐蔽的凌霸,例如嘲弄、集体的抵制,更难被发现,大人也很难介入。
我想,两者之间最大的联系是,集体主义将会放大校园凌霸的效果,使得被欺辱的一方更加被边缘化。缺乏基本人文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追求经济指标,事实上都助长了校园凌霸的产生。
我所在的内地城市有所谓一类,二类小学中学,也有比较差的小学中学。我想作者所在的县城肯定也有。这里面固然有教育不平等需要批评,但以其中的某一类存在的问题代替所有大陆小学,实在不能让人信服。也的确给人一种为批评而批评的感觉,和国内媒体为美化而美化那种非黑即白的思路并无两样。
@xhgej 你為五毛錢也挺拼命的,尊敬你。
小学时候那种所谓的“文艺汇演”“素质教育展示”连当时我们自己看都觉得无聊做作。不过我们班主任还算好,尽量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轮流担任班长管理班级事务,也是比较罕见的。至于那种校园霸凌,我算是比较幸运在小学没有遇到过,但是即使在这种生源比较好的小学,全班大部分同学集体歧视嘲笑某几位同学的现象仍然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直到今天我们聚会的时候仍然会把这作为笑谈,几乎没有人对此进行反思
布萊德彼特演过一部电影,四個小孤兒,在公办收容所長大,他們共同的遭遇是,每晚輪流被守衛員一一帶去鷄姦,可憐溫馨的兒童之家,常常响徹他們深夜的哀嚎。
好不容易,挨到青年期,终於離開官方的"保護",四個人才知道自己的遭遇不是"個案",於是聯合起來找遍那些已經轉業或已退休的加害者,一一殘殺,以雪奇恥大恨,後來被警方查獲四人的"罪行",問以死罪。
從事律師的布萊德彼特,則為自己和昔日這些難友辯護,举證歷歷,大家才知道民主自由如美國,竟也有這樣令人法指的罪行,而且就発生在以愛之名的官办机構。雖是电影,但我相信,世上,多的是黑獄沈冤,只是我們没有看見和聽見而已。
不得不说,和我经历神似
来自东部沿海某县城
标题太新闻报道式了,不改原标题更好
感觉xhgej 看见这种批评文章就跟闻到了食物的苍蝇似的。
他住在自己的蜗居里,奋力维护每一个中国的黑点,却不明白一家真正的媒体的作用就是在于捕捉新闻的瞬间和披露人间的真实。只想看喜欢的,回家看CCTV好了。
又不是有5毛钱拿,拼命至此,令人叹息……
文章很真实,起码符合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儿童之间暴力和残酷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罪于大人们的忽视,父母都要去打工,一些老师又堕落到没有师德,导致缺乏爱和管教的儿童们处于一种丛林状态的生活。儿童是敏感的,儿童的交往往往也是最现实的,只不过他们的标准与大人不同罢了。
对于xhgej等人毫无逻辑,为喷而喷,夹带人身攻击的言论,本人在此建议各位端友一概不予理会,任其自生自灭。抹杀其存在感,不要做任何反驳,让他自己觉得他自己说的都对就行了,我们这是一个理性讨论的社区,这种人不属于这个社区,也就没有被理会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