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施政报告》:加速发展北部都会区、公务员问责、鼓励生育

今年《施政报告》各方面未见有重大举措,较多聚焦在微观民生政策。
2025年9月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后记者会的电视转播。摄:邓家烜/端传媒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9月17日)于立法会宣读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

李家超指,适逢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的谋篇布局之年,施政报告是“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进程表”,亦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他指是次报告的主题团绕经济和民生,两者相辅相成。

与近年的施政报告铺排一致,李家超将“一国两制”、维护国家安全和落实“爱国者治港”

等内容放在报告的首个章节,同时加大爱国教育的篇幅,措施包括与深圳合作,推广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为主题的红色体验研学新路线、教育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与教,以及优化高中中史和历史科课程框架等。

在强化治理方面,政府将新增部门首长责任制,分两级调查机制,按缺失轻重处理,后果包括警告、谴责、不获增薪、降级、扣薪、勒令退休甚至革职。若问题属一般性质,调查由部门首长负责,按照公务员管理制度作出行政或纪律处理;如问题严重或涉及部门首长,有关局长须向所属司长汇报,获其同意后启动第二级独立调查机制,或司长主动指示局长启动调查机制。调查由独立于政府系统的“公务员敍用委员会”负责。另外,李家超将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和指导政府部门应用 AI。

2025年8月12日,古洞港铁站毗邻地盘兴建中的政府发展项目,政府正陆续要求工程地附近的居民迁出。摄:邓家烜/端传媒

加快边境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以独立章节阐述,为报告焦点之一。李家超称北都与深圳接壤,面积和未来人口将约占香港三分之一,是香港的战略发展区域,对建设“心急如焚”。

他宣布成立由他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和拆墙松绑。这包括结合海外和大陆的建造技术、用料和设备,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参考大陆“1.5级开发”概念,容许先建设和营运零售、娱乐等设施。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设计发展营运模式、筹建大学城和规划发展,由财政司司长和政务司司长等担任组长。

李家超又将订立“加快发展北都专属法例”,简化法定程序,例如成立园区公司;人流、物流、资金流及数据和生物样本流;放宽各分区大纲图的准许用途及微调发展参数等。

他又指,政府正加快河套合作区发展和交通基建建设,并正全力推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就项目香港段邀请承建商和营运商提交意向书。

是次报告新增有关产业发展和革新的章节,并较金融经济优先。措施包括财政司司长带领政策局、部门及公营机构制订优惠政策包,促进产业和投资。报告亦提及引进和推动的飞机回收企业、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和药企,以及加大推动 AI 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预留十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李家超又提及香港会“加大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推动实现大陆数据跨境流动到河套香港园区作科研之用。

施政报告指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发挥“出海”平台作用。李家超宣布整合投资推广署、贸发局及驻大陆办事处,组成“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招揽大陆企业利用香港“出海”。至于国际交往合作,政府会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立办事处,港交所亦会与东南亚的交易所加深合作,吸引当地发行人在香港作第二上市。香港亦会继续在空运、仲裁及调解、救护车跨境转运病人安排,以及“跨境征信互通”和“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上加强粤港澳合作。

有关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报告提及优化政策,深化与大陆跟东南亚市场交往,但未提及有重大举措。其中就强化股市,李家超提出透过“科企专线”协助大陆科技企业来港融资、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等。

另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会有调整,住宅物业投资的成交价门槛由港币5千万元下调至3千万元。李家超同时宣布在今年成立吉隆坡经贸办,以及于将来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等探讨签订新投资协定,并争取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大经贸网络。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当中,政府将会放宽自资收生限制,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将会由占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不过李家超指政府将维持每年提供1万5千个本地生资助学额,“确保本地生现时入读资助课程的状况不变。”

另外教育局会成立“留学香港专班”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其中将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传计划,又会由教资会拨款4千万元,资助大学在国际上和大陆的宣传和招揽师生。

2025年9月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准备在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摄:邓家烜/端传媒

本地经济:支援中小企、打击滥用外劳计划

针对餐饮和零售业低迷的情况,政府亦推出不少措施。

根据政府统计处近日发表统计数字,今年6月至8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3.7%,与同年5月至7月的数字相同,就业不足率则由今年5月至7月的1.4%上升至1.6%。政府近年推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有团体和本地劳工批评被外劳“抢饭碗”。

施政报告宣布打击滥用计划,由明日起优化申请输入侍应生和初级厨师时的要求。这包括将雇主本地招聘时间由四星期延长至六星期,期间须每周参加一次劳工处举行的实地招聘会,以及实行更严格的人手比例,雇主申请输入侍应生及初级厨师各一名,便须已聘用本地全职侍应生及初级厨师各两名。

香港市道维持低迷,施政报告提及支援小企业,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延长两年,以及“还息不还本”安排再延长一年,又鼓励银行包容弹性处理企业的信贷需要。另外政府将减收非住宅用户50%的水费及排污费,以及减收工商业污水附加费50%;小贩、食物业、渔农业、酒牌等的牌照及许可证首次签发或续期费用会获豁免。

为了加快审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请,施政报告亦指食环署会采用新方式,统筹各相关部门一同进行“会审”处理问题,并在有需要时请示相关的常任秘书长以至政务司副司长,同时精简程序。

另外,李家超宣布政府会推出容许狗只进入的食肆牌照,获批食肆会有明确标识,标示顾客可携带狗只进入,期望可为业界带来商机。

政府延续“无处不旅游”,提出发展游艇经济。其中,政府将增加约600个游艇新泊位,涵盖前南丫石矿场、香港仔避风塘扩建及红磡站临海项目,亦会授权大陆相关机构进行考试,便利当地船长获得在香港水域航行的资格,以及与广东省政府商讨“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的措施。

至于去年提出的低空经济,李家超指将会“推进建设具竞争力的低空经济生态圈,令香港成为低空创新应用亚太区枢纽”。这包括制定“发展低空经济规划行动纲领”,完善民航法例及规管框架和推展核心基建设施,推出专用频谱和规划起降场、航路网络等。

2025年6月5日,黄大仙,到幼稚园接小孩放学的家长。摄:邓家烜/端传媒

大力鼓励生育、强调公屋轮候时间减少

针对生育率,李家超宣布进一步推出“组合拳”措施鼓励生育,包括将初生子女可享额外免税额的年期由出生后一年增至两年,纳税人可享26万元的双倍免税额;未来三年新增15所资助幼儿中心,提供约1500个零至三岁的儿童日间照顾服务名额;扩充“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名额不设上限。

而在房屋政策中,李家超指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已由3年前的6.1年缩短至5.1年,而2026-27年度起的五年的总体公营房屋建屋量(包括简约公屋)将达189000个单位。去年提出的“简朴房”规管制度正于立法会审议,如草案获通过,将于明年3月实施。

他亦提出置业措施,将绿白表配额比例调升至50:50,让公屋租户有更大机会成为业主。年满60岁并拥有房委会资助出售单位十年或以上的业主,可在第二市场出售单位后不须补价,购买较小或较偏远的单位。

早前,有消息指政府拟以小规模形式出售入伙多年的公屋单位,但最终施政报告未见有关内容。《明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研究不是为推出新租置计划而设,而是透过研究再决定是否重推租置计划。他说社会有很大分歧,例如折扣率多少、公屋户意见等,又指政府财政状况非重要因素。

是次报告未有推出重大福利政策。政府表示会精准扶贫,通过赛马会的拨款丰富“共创明‘Teen’校友会”活动,以及向儿童发展基金注资1亿8千万元,促进弱势社群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另外增设六个社区客厅和取消“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的名额上限。

香港三年来“不断闯高峰”每次转型令经济强大

李家超在结语中道,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和经济转型期。他指香港过去经历多次经济转型,由卖大光灯发达的大笪地,到商场成行成市;由工厂林立,到厂家北上;从每人随身BB传呼机,到每人改买手机,“每次转型迎来的都是经济更强大、收入更多。”

他又说,转型背后承载香港人拼搏奋斗的故事,靠“改革变通、自强不息”,是香港人的特质和“成功的DNA”。

2025年9月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前,一众立法会议员及行会成员合照。摄:邓家烜/端传媒

他称香港过去三年“不断闯高峰”,例如金融中心地位上升至世界第三;人才竞争力上升至世界第四;香港公司注册数目和境外进驻香港的公司创历史新高;家庭收入中位数上升11%,增加3000元等。李家超认为数字反映“香港经济前景光明和国际的信心”,也“彰显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长期繁荣稳定的强大生命力”,并指不能自满,也不应妄自菲薄。

他形容中国为香港的“最强大后盾,最庞大机遇”,而香港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改革创新,自强不息,我们的共同家园香港必定更美好,东方之珠必定更耀目光芒。”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