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hatsnew

香港23条后首个六四,仍有市民点蜡烛、以电话亮灯及默坐维园|Whatsnew

“其实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简单的,没有特别的胸怀,是人的心。”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端传媒编辑部

刊登于 2024-06-04

#六四35年#八九六四#邹幸彤#国安法#23条#香港

今日(6月4日)是六四35周年,亦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23条)落地后首个六四。这年,香港连续第4年未见大型悼念集会。

距离支联会上一次在2019年的六四维园烛光晚会,已经过去5年。几年过去,支联会解散、实体悼念被禁、悼念的人身陷囹圄、坐落在大专院校的六四艺术品亦遭移走。这年,规模更大的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再次占据维园,由下午一直开放至晚上。场内载歌载舞,消费气氛浓厚;场外寂静绷紧,警方重重布防,全日截查带走多人。

尽管警察严密驻守铜锣湾一带,现场仍见有市民以电话亮起灯光,亦有人身穿黑色上衣在维园长椅上安静地坐着悼念。

维园以外,在香港各区,前民主派区议员开设的店舖遭警察上门调查,包括朱江玮的店舖“如一 AsOne 团购网购平台”。六四前夕,有警员在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查阅出入人士身分证,陈嘉琳今早亦在西贡被警察截停搜查。

晚上,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欧盟驻港澳办事处内,点起了悼念六四的烛光。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身穿印有罗马数字的衣服,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身穿印有罗马数字的衣服,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警方严密布防,有市民点蜡烛、以电话亮灯光

入夜,维园市集传来音乐,有穿黑衣的人散落在场外的角落。他们沿维园步行、停留,或坐在长椅上。警方加重布防,不时截查市民。晚上8时许,两名身穿西装市民在喷水池附近长椅点起蜡烛,大批警员包围二人、拉起橙带搜身,随后放行。

其中一位市民Thomas 表示在维园亮起过蜡烛,并持续了一分钟。警方随即上前叫他扑熄,并叫来康文署职员,他获告知违反康文署场地使用守则,给予一次警告后获放行。他指心情平常,因是预料之内。

另外,市民卢先生沿天后步行至维园方向时用电话显示烛光相片,被警方和康文署职员阻止,指他引起“骚动”,并登记他的身份资料。他最终在大批警员陪同下送离维园。他说,他问警方自己犯什么法,但对方答不出。“相煎何太急呢,大家都要尊重死去的学生,悼念他们很正常的。”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在铜锣湾街角,手提电话亮着电筒模式,并拿着小熊维尼玩偶。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在铜锣湾街角,手提电话亮着电筒模式,并拿着小熊维尼玩偶。摄:Ryan Lai/端传媒

在铜锣湾东角道,街上不时有穿黑衣的人路过,但警方的截查未有如往年频繁,也没有以帐篷搭起搜身区。

街上动静不大,悼念者比以往低调,但仍有人亮起一点光。70多岁、退休教师何女士一身黑衣,开着电话手电筒,独个穿梭铜锣湾。她说,35年前很多人走出来,“值得为他们做少少事。”她今日从湾仔步行至维园,沿路为死难者祈祷,“希望他们已经回到天父怀中,以及(我们)将来仍有希望。”

她指自己原本不知道如何悼念,但若然没有纪念,回家也会不开心。后来,她在百德新街见到有人亮起电筒,便照着做。

何女士说,自己从未缺席支联会的六四集会,最近几年没有集会,她也照样来铜锣湾。她哽咽道,“其实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简单的,没有特别的胸怀,是人的心。”“(六四事件中民众)是一些手无寸铁的人,只不过走出来想改善那情况,他们受了很残酷很不公平的手段。我永远都觉得政府要爱护自己的人民,你不爱护自己的人民,做什么都没用。”

另一名任职程序员的 Brian 头戴绣上“freedom”的鸭舌帽,身穿印有“黑白 consciences”的黑色上衣,独自坐在维园外围的长椅,悼念六四。2019年前,六四于他太遥远,他从未踏足维园悼念。2019年后,他感觉自由收缩太快,与六四产生共鸣,每年都在不同地方自行悼念,今年他选择到维园默坐。

2024年6月4日,大量警察在维园截查市民。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大量警察在维园截查市民。摄:林振东/端传媒

Brian 认为,六四是值得记住的事,“一堆人被杀,(官方)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是不对的。”

看到多人因悼念被捕,“只手划空气(指行为艺术家三木)又拉、举朵花又拉”,加上邹幸彤等八人被捕,Brian 心中也有恐惧,“但如果惊就缩埋,咩都唔做、唔谂,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在他眼中,默坐的意义是让人看到人们没有忘记:“始终过去的事对未来有启示,是一种坚持。”

他又指着维园没有办市集、但挂上“场地清洁中”、“暂停开放”的另一半球场,认为当局特地占用场地,“很夸张”。

穿黑衣黑裤、年近80的何先生在市集外长椅静坐,他亮起手电筒后,警员随即上前阻止并警告他,若继续做引人围观的行为,或触犯法律。警员抄下其身分资料后离开。

近9时,人称“姨婆”的老妇和一名男子出现在崇光百货对出,她手持《香港国家安全法解读》,男子颈上挂有毛泽东照片。不到数分钟,二人被警方带上警车。

较早前,下午约3时,铜锣湾东角道一带逾半百警察戒备,包括军装及便衣警,警员均穿上战术背心,现场停泊至少三辆冲锋车。崇光百货外平均每两分钟,便有2至8名警员一组走过。一辆“剑齿虎”装甲车停泊在记利佐治街,有途人驻足拍摄。警员亦在维园附近结伴巡逻。

3时许,一名老伯在崇光百货外举起两张手写标语,一张写上题为“六四”的诗,指“念89”、“悼64”,“那些年/维园烛光如火海/但现在/人杳!烛灭!”;另一张题为“两岸三地”,罗列了中港台三地的社运。期间他未有发言,但有警员指他扰乱公众秩序,构成“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罪”﹐将他包围、搜身并带上警车。

数分钟后,任职报纸编辑的刘先生被警员带至怡和街搜身,最终放行。他指自己上班经过,行经警车时欲拍摄便被截查,他觉得:“无乜感觉,好多人可能都试过,我以前都试过”。他指自己以前六四会到维园,被问到集会消失数年、无法参与,他答:“有第二啲(其他)方式的。”

2024年6月4日,黄婆婆在铜锣湾被警察拘捕。摄:Leung Man Hei /EPA/达志影像
2024年6月4日,黄婆婆在铜锣湾被警察拘捕。摄:Leung Man Hei /EPA/达志影像

此外,社运人士王凤瑶在铜锣湾地铁站外手持一束鲜花,另一只手举起5字手势,并高叫“平反六四”、“人民不会忘记”等口号。警方指其高叫的口号有机会违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23条)的煽动意图,她随即被带上警车。

特首李家超今日早上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被问及“六四”是否禁语、市民谈论和悼念是否违法等,没有正面回应。他指针对“个别日子”,政府立场清晰,“任何公众活动必须守法。”他又称仍有力量尝试破坏香港稳定和国安,市民要小心“有人骑劫议题,借题发挥去搞事。”

维园之外,警察调查前民主派区议员店舖

除维园一带,警方在各区亦有行动。六四前夕,前公民党区议员黄文萱于深水埗开设的“猎人书店”门外张贴“35/5”字样。书店于6月2日发文指,有自称深水埗分局警员指控其门前的梳化阻街,并在门口登记出入人士身份证。

6月4日下午,书店外的“35/5”红色字样依旧,一街之隔有警车停泊。据报,较早前有5、6位便衣警员驻守书店外,并截停其中一位店长。店内书墙上,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创作的舞台剧《5月35日》放在中间,书架角落则放上六四书籍,如《六四见证:四十八名目击证人的报告》。

六四前夕,有警察到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登记出入人士身份证。2024年6月4日,书店门前红色的“35/5”字样依旧。书墙上,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创作的舞台剧《5月35日》放在置中位置。
六四前夕,有警察到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登记出入人士身份证。2024年6月4日,书店门前红色的“35/5”字样依旧。书墙上,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创作的舞台剧《5月35日》放在置中位置。

这天到访的人仍然不少,其中包括90后的彭先生、邓小姐、Rita 和50后的阿勤。他们在附近工作,也是书店的常客,今日趁午餐时间到访。阿勤说从新闻上看到警方要求书店移走梳化,他们很喜欢那张“自由空间的梳化”,便过来看看它是否已经回到原位。邓小姐说,“这是书店,所有的日子都应该可以自由出入。”

对于日前有警员检查到访者的身份证,阿勤说她没有因为警方在场而害怕,“现在出街,多些人保护我们。Rita 说:“政府用心良苦,用尽所有方法去提醒我们,6月4日又来了。”她看到政府近年对六四“愈来愈害怕”,但她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害怕悼念、为甚么要害怕一段记忆?”

他们今日会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六四。邓小姐说,“我一定不会忘记。”阿勤说,“一日不平反,一日都不可以忘记。邹幸彤一日不出狱,一日都不会忘记。他们拉了邹幸彤,令到大家更清楚六四是什么事,更想追寻的是什么事。”

书店内,还有去年六四在铜锣湾被警方带上警车的社运人士杜志权。去年,他身穿“不想回忆,未敢忘记”黑色上衣到铜锣湾,被警方带走,直到深夜获释。他说在铜锣湾出入是市民基本权利,“但现在变成在某些日子,某些人不可以去某些地方。”不过,他觉得香港传媒的报导还可以传到外界,所以“还可以的时候,应该要做多一点。”

他今年52岁,1989年从电视上看到六四直播。作为见证者,他觉得,“要很努力地用我们的口,去到哪里,传到哪里。”他又表示不认同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的“宽恕论”,觉得宽恕的前题是“认错”。“补救是另一回事,你怎样补救,全世界万千种方式,首先你要认错了,但现在这一刻都没有。”

旺角,前民主派区议员朱江玮原定在店舖“如一”派蜡烛悼六四。于下午约2时警察上门调查后,店面已收起电子蜡烛。图:端传媒
旺角,前民主派区议员朱江玮原定在店舖“如一”派蜡烛悼六四。于下午约2时警察上门调查后,店面已收起电子蜡烛。图:端传媒

在旺角,下午约2时,10多名便衣警在由前民主派区议员朱江玮开设的店舖“如一 AsOne 团购网购平台”楼下聚集,及后有约4、5名警员入内调查,并禁止在场记者拍摄。其后,小店收起六四相关的纪念品,包括原本放置在收银处的一排电子蜡烛,及售卖的“自由六月”明信片和胶纸。朱江玮指未能透露调查详情,又指“如一”逢星期二例休,但每年六四都会照常开舖,和上门客人聊天。朱原定4日于其旺角商店派发蜡烛悼六四。

另外,前西贡区议员陈嘉琳在6月1日在“西多”专页发文,指收到将军澳警民关系组电话,询问她会否在6月4日跑步,又问“系咪斋跑(是不是只有跑步)”、“无其他特别?”、在哪跑等,最后提醒她“要小心唔好触犯国安法”,并表示会再打电话给她。

4日,陈嘉琳向端传媒表示,今早8、9时在西贡出门上班时被警方迎面截停搜查,问她“公司在哪”、“这么早在西贡做什么”。她因工作关系身上有索带,被提醒“这段时期不要带索带”。离开时,警方向她表示“近来西贡都唔系咁妥当,好多差人会巡。”但她今天暂未收到来自警方的来电。

陈嘉琳称:“很感谢他们每年都提一提,因为之前可能没有那么大感受,都是他们这样提一提,提大家这个政权无处不在。”她还表示“去到35周年,说真的,他们想抹也抹不走。”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家乡情市集,有人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被带走

今年“家乡市集嘉年华”参与的省级同乡社团由往年的26个增至28个,举办日期延长至5天,设220 个摊位。嘉年华获民政事务总署的“同乡文化推广计划”拨款赞助,获多个政府政策局支持。

场内,不时见到数十人的参观团体。其中,数十名长者的衣服贴上印有民建联区议员“欧阳均诺”及其头像的贴纸,队伍中长者说,区议员组团订旅游巴士接送街坊到市集。在布景板前,另一团的领队举着迷你国旗发号施令,指挥团友站好,然后拉起“香港广州南沙联谊会”等布制横额合照。

市民张小姐和朋友由6月1日起每天都来到家乡市集,她独自拖着一个行李箱,礼盒堆至腰身高度。她指明天会继续来购物,“买不完,香港买不到家乡湖北的牛肉面。”有见维园今天的警力明显增加,张小姐称“安全好多”,并表示不知道为何今天多了警察驻守。

香港黑龙江社团总会义工 Kiki 表示,今天由4时半开档至6时,货品已差不多清光,两个摊位合共将近7000港元营业额,昨天只有约4000多元。 Kiki 称摊档今日开始减价,每款特产均减价两三成,存货足够应付翌日客人。

下午约6时,有两名男子在市集手持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民主”、“富强”等字眼的标语。他被在场保安包围,有市集职员打开雨伞、不让途人拍摄,记者举起手机拍摄亦一度被压低及用手阻挡镜头。保安表示两人违反场规,及后有警察到场。

其中一名身穿哲古华拉(Che Guevara)衣服的男子,被5至6名保安紧密围起、带离维园,有人举起伞阵遮挡;沿路上有警察在旁观察并一同走动,但未有介入,有人问警察“为何不处理”事件。及后警察拉起橙线开路,男子被保安抬起带入一蓝色帐篷,期间场面混乱,事主曾大声叫痛,并问“做咩夹住我”。事主并说自己被指身上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籍,被指违规。最终,该名男子被带上警车。

2024年6月4日,维园家乡情市集,有两名男子手持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字眼的标语。其中一名男子被在场保安包围抬离维园,警察将他带上警车。
2024年6月4日,维园家乡情市集,有两名男子手持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字眼的标语。其中一名男子被在场保安包围抬离维园,警察将他带上警车。

六四前夕,首用23条拘捕邹幸彤等人

自6月3日下午起,警方在铜锣湾一带加强布防。当晚约9时,行为艺术家陈式森(三木)独自现身在铜锣湾,做出祭酒和喝酒的手势,并对空气比划“八九六四”字样,全程一言不发。大批警员随即拉起橙带,将三木和传媒隔开,又推撞在场记者。三木其后被带上警车,最终无条件获准离开。

获释后他向传媒表示感觉“几好”,“原先以为做唔到嘢,结果可以做到一啲,少少哋满足。”

三木为“这一代的六四”街头艺术活动的艺术家之一,由2009年起,艺术家自发每年在6月3日,于铜锣湾街头以行为艺术悼念六四。上年六四前夕,三木在铜锣湾被警方以“公众地方行为不检”拘捕,在被带上警车时喊道“不忘六四、打倒暴政、香港人唔好惊(不要怕)”。

同一晚上,在北京见证六四事件的时任学联代表陈清华在海滨亮起烛光、架起十字架和“人民不会忘记”标语悼念六四死难者。多年来,陈清华都会在中联办外或附近地方悼念六四。他在 Facebook 发文表示,这是他连续第三年,独个在同一位置悼念。

2024年6月3日晚上9时20分左右,行为艺术家“三木”现身铜锣湾东角道,随即被大批警员包围,其后三木被送上警车带走。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3日晚上9时20分左右,行为艺术家“三木”现身铜锣湾东角道,随即被大批警员包围,其后三木被送上警车带走。摄:林振东/端传媒

临近六四,警方在5月28日首次引用23条下的“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拘捕八人,其中包括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据报,其他被捕人为邹的母亲邹刘华珍和舅父、民主派荃湾前区议员陈剑琴、社民连义工李盈姿、前支联会常委刘家仪和关振邦,以及前支联会常委关振邦妻子潘幼翠。“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若罪成,最高可处监禁 7 年。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案件与 Facebook 专页“小彤群抽会”有关,但没有透露细节。被问及“敏感日子”是否“六四”,邓炳强没正面回答,表示日子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利用这些课题煽动市民憎恨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及司法机构。”整场记者会中,邓炳强未有提及“六四”,仅以“特别日子”和“敏感日子”形容。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六四前夕,关振邦和刘家仪曾在维园喷水池悼念六四死难者,被警方以“作出具煽动意图的作为”或“在公众地方扰乱秩序”罪拘捕。而李盈姿上年亦因在铜锣湾遭搜出六四标语,被警方以煽动意图罪拘捕。

6月2日,多年来每逢六四前夕刊登纪念祷文的基督教媒体《时代论坛》在头版开天窗,编辑部声明指“因事未能刊出”。同一期社评以“站在历史记忆的肩膀上祷告”为题,指“那年的春夏之交,成为一代港人的集体记忆、政治伦理的启蒙与定规。”文章又写道,诚实面对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冤仇和抹黑煽动,“而是为了让未来的悔改与复和有根有基”、“避免覆辙重蹈”。

今年是连续第3年天主教香港教区停办六四弥撒。5月30日,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在《公教报》以《就是每年这时期……》撰文,指35年前的事在人心中留下创伤,尽管已被掩盖或结痂。他说有了宽恕,才有可能实现修和与治愈。不过,“宽恕不代表忘记,但它能够提供一个先决条件,让我们内心得享自由、让所有人得享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另外,岭南大学学生会编委会在5月31日在社交媒体发帖,以《共写.昨日血雨》为题征收与“五月三十五日”相关的各类文艺创作,“让真相不被忘记”,并在“6月3日翌日”发布。同日晚上,编委会宣布因“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取消征稿。据《独立媒体》报导,岭大校方向编委会表示收到大量电邮投诉,要求撤销征稿帖文,否则或考虑不再容许岭大学生会使用大学名义。

(尊重受访者意愿,Brian、何女士为化名。)

2024年6月3日,铜锣湾市中心有大量警察驻守。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3日,铜锣湾市中心有大量警察驻守。摄:林振东/端传媒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