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大陆台湾深度

“不中不美”可能吗?新冷战下“华人左翼”的困境与可能性

“不美国也不中国”的号召力是什么?

2016年1月27日,北京外交部举行中美双方代表的新闻发布会,一名男子在调整国旗。摄:Jacquelyn Martin/AP/达志影像

2016年1月27日,北京外交部举行中美双方代表的新闻发布会,一名男子在调整国旗。摄:Jacquelyn Martin/AP/达志影像

布言

刊登于 2024-04-10

#华人#思想空间#中国#台湾#评论

2024年2月出版的台湾《思想》杂志第49期提出了“华人左翼思辨”的话题。编者、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明提到选题思路时,专门指出这期专题讨论“华⼈左翼的命题能否在两岸三地与华⼈社群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中提炼出思想的意义与⾏动的可能”。他论述到,近年来的两岸关系演进、香港的“反修例”和中美冲突背景下,“华人左翼”的想像变得艰难,“国家作为政治⾏动与政治归属的载体,仍然对左翼⾏动发挥著引领的作⽤。因此,华⼈‘左翼’的思考就不能不考虑到华⼈政体的多元存在以及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

在这期专题中,有两篇王智明看来思路差异不大,却“在当前的政治光谱中处于对⽴的位置”的文章——分别是阳明大学⼈社院院长傅大为的《国际左翼与反战》,和中央研究院⺠族学研究所助研究员刘文与自由作家丘琦欣合写的《离散华裔左翼与中国民族主义情结》。其中,傅大为是2023年台湾争议一时的“反战声明”的倡导者之一,主张台湾应同时拒绝中美,不支持“明显会被解读为挑衅行为的军事合作”。而刘、丘则在文中得出和傅大为明显不同的结论,主张用“左独”理念批判汉人文化霸权,思考“如何制造符合台湾独特性的左翼独派论述,⽽不是复制西⽅的反美帝论述”。

在台湾脉络或者说两岸统独脉络中,这两篇文章很容易被解读为“亲中”或“反中”的对垒,或像激起汹涌舆论争议那样,在中国大陆一方高举战争威胁施压的背景下,成为台湾内部“投降绥靖”和“捍卫主权”之间的论辩。但一旦陷入这样的论争,几名作者对左翼运动、思潮的思考理解,与文中展现出的台湾/华人左翼思潮的状况与流露出的困境,就错失了得到更深化讨论的机会,那将是颇为遗憾之事。

本文试图在总结上述困境的基础上,为这方面的讨论增加一些可资著力之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