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陆深度

“谜一般的动荡”:关于文革的最新研究,如何挑战了主流叙事的理解?

文革进程的复杂性,超出我们对于政治事件与社会运动的一般理解范式,在某种意义上对人的认知能力形成挑战。

1968年9月17日,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福大会。摄:API/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1968年9月17日,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福大会。摄:API/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吉汉

刊登于 2023-10-23

#中国历史#文化大革命#中国政治

今年上半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魏昂德(Andrew Walder)出版了讲述广西文革历史的新书《广西内战:中国南部边陲的文化大革命》(Civil War in Guangxi: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n China’s Southern Periphery)。这已经是魏昂德在短短四五年内连续出版的第三部文革研究专著。2019年,他出版了描摹1966-1969年文革整体趋势的《混乱的动因: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内部视角》(Agents of Disorder: Inside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短短两年之后,魏昂德与董国强合作完成的专著《十年动荡:中国农村地区的文化大革命》(A Decade of Upheaval: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Rural China)于2021年出版,以江苏徐州的丰县(没错,就是铁链女事件的发生地丰县)为例,讲述了一个农村县域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文革故事。

虽然《混乱的动因》、《十年动荡》与《广西内战》并未以“三部曲”的名义推广发行,但三本书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事实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混乱的动因》基于魏昂德及其研究团队耗费三十余年收集、整理的两千多部中国地方志资料,勾勒出1966-1969年间造反与镇压过程的全国整体趋势,并搭建起完整的分析框架。而《十年动荡》、《广西内战》则更加深入、多角度地考察了江苏丰县、广西全境的地方文革档案(尤其是《广西内战》一书所使用的材料源自1980年代中共中央派往广西的文革调查组撰写、汇集的十八卷机密调查报告,获取殊为不易),通过深描地方文革史,为《混乱的动因》一书提出的整体框架提供了生动具体的佐证。

作为海内外文革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魏昂德在这一领域连续深耕数十年,并一直保持高产。他在2019-2023年连续出版的这三本专著,可以被看作是他过去十余年学术工作的总结性成果,代表了魏昂德文革研究的学术特色。这一系列研究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发现?它们对文革研究领域有何贡献?

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对魏昂德近期出版的三本专著展开介绍和评述。在评述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进一步与读者一起思考:魏昂德的这一系列研究,如何挑战了主流历史叙事对文革的理解?又暴露出我们在试图理解文革时遇到的哪些困难和局限?我们对这一场“谜一般的”革命的认识,是否能在魏昂德所描绘的历史图景中变得更加清晰?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