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俄乌战争一周年国际深度

牢狱之灾、道德负疚、亲友反目:被俄乌战争裹挟的白俄罗斯人

“战争没有胜利日,胜利日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憧憬。于乌克兰是如此,于我们都是如此。”

2023年2月4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亲友为一名抵抗俄军入侵阵亡的白罗斯志愿军举行丧礼,一名参加者挥动白罗斯人民共和国国旗。

2023年2月4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亲友为一名抵抗俄军入侵阵亡的白罗斯志愿军举行丧礼,一名参加者挥动白罗斯人民共和国国旗。摄:Roman Pilipey/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吴言

刊登于 2023-02-26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乌战争#白罗斯

【编者按】自俄军于2022年2月24日正式入侵乌克兰以来,一年的战争已经造成了大量死伤和难民,对交战双方,以及整个欧洲安全局势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端传媒将陆续刊出“俄乌战争一周年”专题报导和分析,探讨这场完全改变国际关系的战争。欢迎点击追踪。

2018年,白俄罗驻华大使馆曾对国名的中文翻译进行订正,指出Беларусь正确的翻译是白罗斯,但是没有得到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如今中方还是在公开场合称“白俄罗斯”,白俄罗斯也没有坚持。本文作者依照习惯,称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虽然不是正面战场,但是在暴力机器的裹挟下,这里的人也被迫成为了“侵略者”。而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从来都不具有血缘上真正的分野,这里每个人几乎都有亲人在俄罗斯或在乌克兰,他们也随着战争的爆发被不同的宣传机器分配到了不同的位置上,亲友间的谈话一旦涉及战争,就变得小心翼翼。在所有对抗独裁的抵抗努力都无效之后,这片土地上反对战争的人或承受牢狱之灾、或背井离乡,或揹负着负疚继续在政治高压下努力维系着正常的生活……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后,白俄罗斯成为准战区,随时有可能正式派兵参战。在出发前,我还提着一颗心,在抵达明斯克的那一刻,反而感受到了放松。这里嗅不到任何战争的气息,2022年的深秋初冬时节,人们的日常生活照旧:工作日挤地铁上下班,周末蜂拥进商场,或坐在咖啡馆里谈笑。就像其他任意某个国家的任意某个城市一样。随后,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开始浮现出来:各种琐碎的生活细节,开始不断提醒我战争的存在。

从2020年总统选举以来,再到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白俄罗斯成为西方制裁的对象。欧美企业接连宣布退出俄白市场,店铺关门。超市进口食品区主要摆放的是俄罗斯货,少量仅剩的欧盟进口产品价格过高而无人问津。白俄罗斯的麦当劳拆掉了门口的金拱门招牌,换上“我们在营业”字样,依旧人满为患。没有招牌的快餐店,没有任何字样的空白包装,看上去十分诡异。由于关税差异,书店里大量的俄罗斯出版物比乌克兰和拉脱维亚进口书便宜得多,也更好卖。

制裁带来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白俄罗斯一所大学的海关事务专业教师告诉我,由于对各国海关关闭,海关部门用人需求骤减,大学相关专业招不到学生,相应的大学老师也面临被裁员。学术写作对眼前的战争最好闭口不谈,假装不存在,以免惹来麻烦。学术会议只讲所谓欧亚一体化。各类国际合作中断了,那就圈地自萌,举办各自俄白之间或者独联体国家内部的学术文体交流,增加贸易往来。大学里的留学生群体几乎只剩俄罗斯人、中国人和少量中亚人。在白俄罗斯我认识了很多俄罗斯人。他们连护照都不需要,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往返于两国之间。

再往后,我在这里听到了许多人的故事:有白俄罗斯人的,有乌克兰人的,有俄罗斯人的。情节和观点各异,但是都离不开这场战争。俄罗斯政治高层的三人决策小组轻率地决定了亿万人的命运。战争成了无数人生活的背景音。在白俄罗斯,令我尤其感到好奇的是,这些被迫成为“侵略者”的人们在想什么,他们怎么看待战争,怎么看待国家的今天和未来。抗争未果之后,政权稳定未被撼动的俄白两国,水面之下巨大的冰川是什么样的。听完这些故事,我的结论是:不直面战场,不意味着就能享有暂时的安宁。相反,这里的人们也是受害者。他们要承受的不止是新闻头条里所写的制裁和征兵这么简单,还有牢狱之灾、道德上的负疚、亲友反目、去留的抉择,以及一个每况愈下的国家。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尽自己所能,直面暴力的机器,走上街头,大声疾呼。如今,这些勇敢者的声音已经逐渐消散。稳定之下,我感受到的社会氛围是悲观的,充满创痛。它像一股暗流,以几近无声的方式,在缓慢地涌动。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