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解封评论大陆深度

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后的最大难题:胜利之后如何再次宣告胜利?

对中国整个官僚系统来说,“二次胜利”是三年防疫的弥赛亚时刻,在宣布胜利之前,疫情这场政治运动都还没有结束。

2023年1月3日,上海,医院的大厅里挤满了患者,其中大部分是感染2019冠状病毒的老年人。

2023年1月3日,上海,医院的大厅里挤满了患者,其中大部分是感染2019冠状病毒的老年人。摄:Ray Young/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贾素之

刊登于 2023-01-13

#疫情失控#动态清零#中国疫情#评论

胜利之后如何继续胜利,这是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后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早在2020年9月,习近平就召开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宣告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时还预言了未来将有终局时刻,称要继续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自此,关于防疫政策的官方表述,始终是坚持“动态清零”,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胜利的苦果:赢了以后如何再赢一次?

在清零被打造成制胜法宝的三年后,没有一条不清零而能宣布胜利的道路可以走。

2022年10月10日至12日,在民间渴望“放开”的情绪急剧升温时,《人民日报》署名“仲音”的写作小组连续三天发文,强硬表态“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仲音”关于防疫政策的评论,常常被地方政务微信和地方党媒转发,在2022年下半年被广泛看作中央释放的防疫政策信号。也因此,当11月11日国务院出台放松管控、整治防疫“层层加码”的二十条措施时,对地方政府来说是相当困惑的,这究竟表示防疫政策真的要松动,还是不过又一次的“既要又要”。

在字面意义上跟随文件的指示,还是解读信号的隐含意思,意味着截然不同执行路径。以武汉市政府为例,官方政务公众号在11月19日发文,学习11月12日起“仲音”连续发的7篇文章,“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仍然是这些文章强调的重点。因此,和大部分城市一样,武汉市的决策是收紧防疫政策,11月26日,武汉要求落地武汉的人5天内不准进出公共场所的当天(许多城市都执行了这一规定),新疆乌鲁木齐的居民已经上街抗议封控。

在11月27日至29日,上海、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接连出现示威抗议,民众喊出“不要核酸要自由”后,《人民日报》“仲音”在11月29日依然发文表示不能躺平,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是“仲音”最后一次提及动态清零,第二天主管防疫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召开座谈会,未提及动态清零)。如果“仲音”代表的信号能反映中央有关防疫政策的意志,那么至少直到11月末,清零仍然被执政者看作是不可撼动的目标。如果“仲音”和地方政府都错误领会了“二十条”所传达的松动含义,而惯性地执行清零任务,则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沟通和决策机制已经近乎失灵。以上两者,可能同时成立。

实际上,比“清零”更重要的表述是“胜利”。胜利首先是中国体制优势和国家能力的胜利,“仲音”10月12日的评论,提到西方国家不是不想“清零”,而是没有能力清零,这是2020年3月中国病例逐步清零而世界疫情爆发后建立起来的自信叙事。其次是道德的胜利,习近平2022年6月在武汉考察时讲,“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老人和小孩于是成为支持清零的舆论的重要武器,许多人质问“躺平派”:你家有老人和小孩吗?

12月2日,“仲音”的文章已经不提“清零”,但仍然表示要“迎来这场攻坚战的胜利”。这是一个极难找到台阶走下的宣传悬崖,既往的胜利跟清零高度捆绑,因为如果没有清零,就没法标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区别,也会从道德制高点摔下——一定会有死亡病例,老人和小孩怎么办?在清零被打造成制胜法宝的三年后,没有一条不清零而能宣布胜利的道路可以走。

回看2022年11月11日“二十条”推出时孙春兰的讲话,她一方面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另一方面也提出新的说法,“走小步不停步”。孙春兰传递的是前一天习近平召开的最高领导层会议的精神,仅从字面上理解,彼时定下的策略是一边清零一边转换防疫模式,慢慢松绑,在赢的同时继续赢。但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清零已经是彻底拉停社会机器才有机会达成的目标,如果不放下清零的胜利果实,是无法再胜利一次的。

逻辑困境之间,地方政府集体选择了执行清零铁律,不是因为领会不到中央意思,而是已无主动性可以发挥。所以12月1日,在已经有城市放松防疫政策的情况下,辽宁省锦州市政府发文,称“能清零而不清零,实在是太可惜了”。用中国流行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词汇讲,清零早已成为中国官员的“思想钢印”,“思想钢印”可以操纵一个人去相信一件理性和逻辑上显然不成立的事情。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