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被疫情改变的生活

当澳门紧跟中央放宽后——三年了,除了派钱,他们愤怒政府毫无准备

澳门政府口中的抗疫最后一哩路,“对某些人来讲,简直是一条不归路。”

2023年1月6日,老人走在澳门的街道,背后为新葡京赌场。

2023年1月6日,老人走在澳门的街道,背后为新葡京赌场。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余美霞、实习记者 马碧玉 发自澳门

刊登于 2023-01-09

#澳门疫情#COVID-19#贺一诚

【编者按】港府一直紧跟北京政府防疫路线。香港曾经历逾两年半的“动态清零”,在中国大陆发生封控抗议潮后,北京政府放宽防疫安排,香港亦跟随之,即使近日香港录得单日确诊人数屡屡过万,对外对内的防疫措施亦几近“寿终正寝”。

2022年初,端传媒制作“香港疫情大爆发”专题,报导关于香港第五波疫情下受苦市民的困境。中港两地最快在2023年1月8日通关,端传媒会刊登通关专题系列报导,一窥中、港、澳三地在通关前后的实况。第一篇以数据及资料回顾过去3年,香港人是如何渡过(或熬过)疫情岁月;第二篇采访香港药房、买药市民、医护等,他们向记者诉说着通关前夕种种的担忧和不安。第三篇我们想了解一下,到底通关后,大陆人是带着什么原因、心情南下来港?“复常”后的香港,跟3年前还一样吗?

这是通关报导系列的最后一篇。1月8日起往返港澳不再需要提供阴性核酸证明,不过,澳门疫情大爆发又是如何影响着市民?过去3年,政府做了些什么去预备病毒有一日成为风土病?为何澳门仿佛在复制香港2022年初第五波疫情的惨况?

1月3日,澳门被厚厚的云层覆盖,阳光照不进地面,路上一直刮起凉风。移工Jassy穿着米白色毛绒外套,还没坐下来,就不断为迟到而道歉。她刚从菲律宾驻澳门总领事馆赶来,处理她伴侣Jess遗体的运送后事。

Jess在圣诞节当天去世。去世前3天,她才刚过完45岁生日,之后确诊发病入院。Jassy还记得那天,Jess躺在床上全身乏力,呼吸急促,嘴唇是紫色的。“快打开你的眼睛,不要睡啊。”Jassy一直喊,急到哭了。她打电话叫救护车,控制中心说要等2个小时。

事实上,她们的家就在镜湖医院附近,可是急诊部位在斜坡的中间。Jessy觉得不能再等,于是慢慢把Jess从家的三楼背到楼下,然后在一段不到400公尺的路走走停停。原本5分钟的路程,因为背着一个52公斤的人,她花了半个小时。

这一路上,街上十分冷清,不仅少了路人,两旁店舖也暂停营业——很多人都确诊了。12月6日,澳门跟随中央放宽,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强调不是“躺平”,又说政府不会允许疫情大爆发。但其实不然,单单从12月初到月中,染疫人数已由个位数爬升至402宗,连带医疗系统出现空前挤压。市民欣欣的家住在镜湖医院附近,她说这阵子救护车声响过的频率,“是5分钟(一辆)”。

疫情3年,在紧贴中央“动态清零”方针下,澳门与世界的感觉是断裂的——直至2022年末,这里的人才真正第一次面对病毒带来的冲击:前线医护崩溃、逝者渐增、市面抢药、“面包都被人买光了”。看着新闻播送,面对种种不幸,欣欣不解:为何3年过去,政府处理灾难应变仍毫无准备?

1个月后,1月8日,香港与大陆通关。澳门也宣布把病毒感染列为风土病,港澳往返不用再提供阴性核酸证明。然而置身在看似“复常”的社会,欣欣仍很愤怒,她觉得“政府完全没有给我们hints(提醒),”而它口中的抗疫最后一哩路,“对某些人来讲,简直是一条不归路。”

2023年1月6日,澳门议事亭前地放置著一堆农历新年的装饰。
2023年1月6日,澳门议事亭前地放置著一堆农历新年的装饰。摄:陈焯煇/端传媒

3年了,“澳门也不是第一日有医院吧?”

“医生(只)让我哭10分钟。”Jess过世的那个早上,Jassy一直伴在旁边。她整理情绪以后,打长途电话去菲律宾告诉Jess家人:“我很不好意思,我知道你在开派对,但她死了。”

在这一周间,Jassy瘦了5公斤。餐厅待应来了3遍,想要为我们下单,但她始终没胃口,后来她点了一杯双份浓缩咖啡,“这可以让我保持清醒”。她的一双大眼睛里满是血丝。

在医生发出的证明上,Jess是死于糖尿病。但工友们都在说,是疫情害死了她——12月22日,雇主确诊了,但她仍想Jess前来照顾自己的小孩。Jassy曾经劝她不要去,但她不忍心,结果就被感染。

两人在一起9年了,事发突然,Jassy至今仍未接受得到。她不敢再经过医院那条路,这往往会让她脑海闪现当日的画面。“你怕不怕?”她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相中的Jess闭着眼睛,面目肿胀,嘴里插氧气管——那是她给Jess拍的最后一张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