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被疫情改变的生活

被核酸支配的生活,什么成了“新常态”?

常态化核酸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钱?钱花在哪里、由谁负担?被常态化核酸支配的日常何时能恢复“正常”?

2022年3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人们在临时检测站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2022年3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人们在临时检测站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摄:Liu Lixin/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端传媒记者 易小艾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2-06-01

#常态化核酸#上海封城#动态清零#中国疫情

5月23日,因核酸检测超时20分钟被地铁安保拦下的宋玉,坐在的士里忿忿不平:“生命保质期比面包还短。”

当晚11时许,追赶末班地铁的宋玉被安保拦了下来,要求查看核酸检测报告。深圳自3月底解封后,便在全市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最初要求乘坐公共交通需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4月5日后延长至72小时。宋玉看着手机健康码页面显示“72小时阴性”的绿色方块变成了“7天阴性”,便指着上次检测的时间试图与安保理论。对方却盯着她的眼睛说:“超一分钟也不行”。

同一时间,安保又拦下另一名赶末班车的乘客,这名乘客核酸检测时间未超过6小时,因此健康码页面的核酸方块显示“检测中”,也同样被安保拒绝入站。在该乘客与安保理论时,宋玉试图趁机冲过拦截,一旁的安保顿时大喊起来:“诶!你干什么!来人!给她拍照!拍照!”

5月中旬,中国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党媒《求是》杂志撰文表示,面对Omicron变种,中国要“完善常态化检测机制”,包括在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提前规划“永久性方舱医院”等。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