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淀到亦庄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管理着一个重仓中国互联网企业股票的小基金,年初就开始睡不着觉。挣扎到了年底,终于还是选择“忘记交易密码”出门去欧洲滑雪。但据说向下滑行时,比较容易想到股票,在度假村里还是会心痛。
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准确来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2021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年份。2020年末市值最大的五家中国科技公司,腾讯今年至今跌了19%,阿里巴巴跌46%,美团跌16%,拼多多跌63%,京东跌10%。如果你像许多券商分析师在今年年初,以及在任何年份都会预测的那样,“坚持看好科技板块”,并买入了一个全部由中国互联网公司股票组成的指数基金(比如这个),那么你2021年的投资收益大约是负40%。
“哎,你说滴滴为啥要跑到美国上市呢?”在北京,一个滴滴司机这样问我。我不确定是不是应该和他讨论资本市场、估值,以及在美国上市究竟意味着什么。从东边的国贸到南边的亦庄,有不短的车程可以让我组织思路。虽然我们最终并没有就资本市场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但我们都注意到了市容颇具郊区感的亦庄人气在快速上升——这里是各个半导体“大厂”在中国北方的基地。中国顶级的投资人大多在东三环的国贸商业区办公。而中国顶级的互联网企业的北京办公室往往都在西北的海淀区。在政策指挥棒下,嗅觉敏锐的投资人(我的那位朋友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纷纷掉头,前赴后继从海淀改为奔向亦庄。
对于中国来说,在三十年前,科技的来源是全球化,手段是模仿,目的是吃饭;三十年后的来源是内循环,手段是“自主创新”,目的则是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