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台湾成立国家摄影文化中心,文青看摄影展的心态开始不同了⋯⋯

当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把拍照片这回事当作美化这个世界,台湾为摄影成立一个国家级文化机构,能做些什么呢?

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开幕展览《尘与时:从宇宙到居所》。

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开幕展览《尘与时:从宇宙到居所》。摄:汪正翔/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汪正翔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06-19

#摄影史#摄影#台湾

苏珊 · 桑塔格说:摄影像语言ㄧ样,是创造艺术的媒介,而不是艺术。但正是打开了摄影通往当代艺术的大门⋯⋯

延宕多年的台湾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台北馆)终于在今年四月成立,许多台湾摄影创作者都为之振奋。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过去那么多文学馆、工艺馆也已经在台湾各地成立,它们对于台湾艺术文化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重要性,再考虑到过去台湾摄影艺术之中各种人事倾轧与派别对立,本来热切的心也瞬间凉了半截。但也许这不是坏事,让我们先冷静地盘整我们对于摄影中心有哪些期待,同时检视那些反对摄影进入博物馆的意见。

有了摄影中心,文青看摄影展的心态开始不同⋯

确实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把摄影当成一个技术之学,把摄影的目的局限在再现或是美化这个世界。

我们先来看看台湾摄影的现状,摄影长久以来在台湾艺术当中就不被重视,这并不只反映在奖项、收藏与评论的匮乏之上,以我自己的经验,这更反映在艺术圈私下的言谈之中,非摄影的艺术家有时会不经意地透露出,“你们摄影就只会讨论器材”,或是“当代艺术其实不关心单一媒材”。而摄影人对此虽然不悦,但也难以辩驳,因为确实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把摄影当成一个技术之学,把摄影的目的局限在再现或是美化这个世界。即便摄影也能进入美术馆,但是在强调跨领域的当代艺术世界之中,摄影创作者也不得不让自己改变一种样貌,譬如结合录像、装置与行为。而摄影往往在此展呈形式之中弱化为一种意象,譬如强化作品之中的田野属性,或是直白地作为一种回忆的符号。

而摄影中心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摄影低落的地位提供一种象征性的提升。对一般大众而言,机构本身就带有一种崇高感。我记得参观国家摄影文化中心的时候,看到了一些文青很认真的在看展。我发现他们的态度比起在华山或是松烟看展的时候更加的虔敬,仿佛他们面对的不再是照片,而是一张张具有神圣价值的遗迹。对于艺术专业人而言,摄影中心也犹如一个摄影艺术的万神殿,这不仅让位列其中摄影家倍感光荣,也让摄影创作者从当代艺术赛场稍微的抽身。

国家摄影文化中心。
国家摄影文化中心。摄:汪正翔/端传媒

台湾摄影史怎么写,不必再面对长官压力⋯

我更畏惧的是这些标案结果最后上呈长官必须面对种种“意见”。

国家摄影文化中心第二个令人期待的地方,是它或许可以让台湾摄影史的书写工作更有系统地进行。近年来台湾也有许多台湾摄影史书写的计划。在个人著作的部分,台湾摄影史的书写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个关注摄影家个人生命历程与艺术风格的转变,一个是关注摄影如何反映时代文化,一个是摄影技术本身的进展。这种仿造艺术史的摄影史书写对于建立台湾摄影史并非没有裨益,但是它太快的将摄影学比拟为艺术风格之学,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写,抑或是摄影技术的进展史,结果摄影本身尚待探究的独特性反而消失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