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广场Techobell

鸿蒙意味着什么?

是否能不再重复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研发的尴尬循环?

端传媒实习记者 向知为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1-06-02

#鸿蒙#华为

TechoBell是端传媒的科技信息栏目,关注时事科技热点话题,用最简洁清晰的文本提供最必需的信息要素,无需付费即可浏览,欢迎点击订阅。TechoBell是一扇窗,通过其中你将体验端传媒愈加丰富的科技内容。

6月2日晚间,鸿蒙(HarmonyOS)终于现身。

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展示了鸿蒙系统在手机、智能家居、平板等产品上的应用,承诺将有百款产品在2022年上半年之前更新。6月2日首批升级名单包括Mate 40系列、P40系列、Mate 30系列、MatePad Pro等。另外,华为还发布了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3系列。

报道,华为从2012年开始规划鸿蒙系统的研发。2019年5月,华为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华为鸿蒙”商标;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次日,华为旗下荣耀智慧屏发布,成为第一个搭载鸿蒙系统的产品。

2020年9月,华为鸿蒙系统升级至鸿蒙OS 2.0版本。12月,华为推出鸿蒙OS 2.0手机开发者Beta测试版。今年4月,鸿蒙OS开发者公测版上线。

此前,在对公测版鸿蒙OS 2.0进行的测评中,其分布式系统和软件启动速度都收获了积极的评价。但也有评论质疑鸿蒙是否是真正脱离安卓(Android)的独立系统。

华为消费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华为正在与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厂商沟通合作,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我们非常欢迎第三方手机厂商使用鸿蒙系统,一起开源共建。不过,第三方手机都有谁,以及什么时候上鸿蒙系统,完全取决于厂商自己的商业考量。”

华为公司预计2021年末安装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三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两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十亿台。

不过,有手机行业人士对鸿蒙系统的推广持审慎态度,“安卓和苹果iOS系统已经很成熟…现在鸿蒙系统的体验怎么样,用户还不太清楚,用户习惯需要培养。”

不只是手机?

分布式、跨终端、全场景,是华为描述鸿蒙系统时提及的高频词。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表示,华为绝不会再做一个安卓或iOS。“我们身边的智能化设备会越来越多,所有这个系统一定是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的,希望用一套操作系统解决大大小小所有硬件设备装载系统的问题。”

2020年,华为与美的、九阳、老板等家电厂商达成合作,这些品牌将发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家电产品。2021年5月28日,手机生产商魅族宣布旗下Lipro智能家居产品将正式接入鸿蒙。

亿欧智库分析师朱涛撰文,“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一代代符合当时软硬件需求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操作系统的形态体现了历史阶段下对软硬件服务的集中承载。”

他举例,大型机时代使用IBM系统,PC时代产生windows、Mac和Linux,移动终端时代出现安卓、iOS。从移动时代来看,iOS是软硬件成功配合的典型。2007年1月,苹果公司推出首部iPhone,同时宣布将在五个月后发布iOS。2012年,iOS成为仅次于安卓的第二大流行手机操作系统。失败的例子则是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和黑莓的BlackBerry OS,二者被困于受限的硬件设计与不足的软件生态,最终在竞争中败北。

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成为热点,万物互联是公认的未来预言。据商业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3089.7亿美元,预计2021-2028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5.4%。

除华为外,操作系统研发的领先者也正在推出新方案以应对这股趋势。5月25日,谷歌正式推出Fuchsia操作系统,将其应用于2018年发布的初代Nest Hub智能显示器。据报道,Fuchsia的业务范围包括手机与智能家居产品,将在2023年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

中国开发

王成录曾在详解鸿蒙OS 2.0时表示,中国软件行业枝繁叶茂,但没有“根”,华为要从鸿蒙开始,构建中国基础软件的“根”。在此之前,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电脑,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都进行过开发操作系统的尝试,而这些尝试在引发各方争议后,大多归于沉寂。

1983年,中国第一款PC汉字磁盘操作系统(Chinese Characters Disk Operation System, CCDOS)诞生,但实际上CCDOS只是汉化版的DOS(Disk Operating System),并非独立的操作系统。

1999年,基于Linux开发的Xteam、蓝点、红旗操作系统接连发布。其中,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开发的红旗Linux最初主要用于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政府部门。

目前,中国开发的PC操作系统中,银河麒麟与统信UOS最具代表性。去年8月,银河麒麟V10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公布,麒麟操作系统在10000多家中国党政企业应用,并连续9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据报道,截至2020年底,统信UOS系统已累计装机超100万套,先后发布统信UOS社区版、行业版等六个版本,累计超100万开源社区用户。

中国PC操作系统研发较微软(Microsoft)晚了15年,移动时代的来临则被认为是中国参与操作系统竞争的机会。2008年,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参照谷歌开发了一款基于安卓平台构建的OMS(Open Mobile System)系统。不过,当时技术人员分析认为,OMS对安卓高度依赖,并需要跟随安卓的升级而升级,不是独立于安卓生存的操作系统。

2014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上海联通公司联合发布中国操作系统(China Operating System,COS),以“自主研发”为宣传,不久便遭质疑COS只是一个“类Android”系统。有网友将其戏称为“Copy Other System”。

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操作系统也许是2010年中国联通发布的沃Phone系统,基于Linux内核开发。然而,由于当时中国联通正依托销售iPhone追赶中国移动、安卓市场快速崛起,沃Phone并未获得市场上的成功。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曾试图开发操作系统。2012年,阿里巴巴发布基于Linux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阿里云OS(YunOS)。然而,领导开发安卓系统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认为阿里云OS直接使用安卓的运行时,是由安卓衍生出的分支。随后,原定搭载阿里云OS的宏碁手机迫于谷歌的压力取消发布。2017年,阿里云OS改名AliOS,重新定位为面向汽车、物联网终端的操作系统。

非典型垄断

截至今年4月,由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以72.2%的份额控制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并与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一同占据了超过99%的市场份额。

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问题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备受关注。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联合19个州以及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共同起诉微软公司违反《谢尔曼反垄断法》(Sherman antitrust act),指控微软滥用垄断地位带来的权力,在Windows系统中强制销售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经过两年诉讼,此案达成和解。微软被强制向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共享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一篇发表在2007年1月《商业与经济研究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的文章对此结果提出批评,和解对微软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罚款、限制和监控都不足以对其进行限制,微软仍可以利用主导地位扼杀对手的竞争和技术创新。

十七年后,欧盟委员会正式展开对谷歌旗下安卓系统的反垄断调查。两个反垄断案件的调查焦点有相似之处,包括谷歌是否要求或鼓励手机制造商在设备上预装Google搜索和Google Chrome浏览器。

2018年,欧盟宣布对谷歌处以43.4亿欧元的罚款。欧盟反垄断专员,“谷歌把安卓作为一款工具来强化其在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2018年10月,谷歌开始在欧洲地区向安卓设备制造商收取许可费,而无需预装谷歌应用程序,并在2019年3月再次调整,宣布将为欧洲的安卓手机用户提供其他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选项。

2019年,印度开展针对谷歌安卓系统的反垄断调查,理由与欧盟相同。今年5月,韩国开始调查一项针对谷歌的指控,该指控称谷歌限制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的应用程序访问Android Auto。

有评论认为很难将谷歌安卓系统视为一种典型的垄断力量,因为它将软件免费提供给用户,其开放性不符合垄断的标准模式。

早在微软垄断案发生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提出,应当出于实用性来讨论反垄断处罚可能带来的反作用,“原本免费的应用软件可能会开始收费。”

对实用性的讨论也存在相反意见。曾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无线通信局局长的弗雷德·坎贝尔(Fred Campbell)在对安卓垄断市场的评论中写道,“如果允许谷歌对移动设备进行不受约束的控制是免费使用的代价,那么这个价格太高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