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护照与一座城:那些抓紧BNO的香港家庭

“小学时的心情,30几岁又要再面对一次。这次还是有了家庭,轮到自己要走。”
手持BNO的李思颖。

接到消息的时候,陈嘉仪与朋友们正在剑拔弩张的铜锣湾街头。

正是香港主权移交23周年,港区国安法刊宪后第20个小时。天已经黑透了,持续了整天的抗议活动仍没有结束。几个街口外,防暴警察刚刚举著胡椒球枪,冲上时代广场的扶手电梯,逮捕多名市民。陈嘉仪的手机萤幕亮起,一连弹出几个信息——

“喂阵间英国有料到。”
“好似讲BNO。”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少香港人都等待著这一刻。2020年7月1日,香港时间晚上7点50分,英国外相蓝韬文(Dominic Raab)宣布扩充BNO护照持有人的权利,因为港区国安法“明显并严重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一时间,这本在九七前诞生的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权益和待遇。

紧盯著英国国会直播的朋友,将蓝韬文的演讲内容整理成条列式传给了陈嘉仪,信息比香港各大媒体的推送消息还要快。陈嘉仪在街上迅速望了一眼——英国将向BNO持有人提供五年居留许可;五年后申请定居身份,再住满一年便能申请成为英国公民;适用于所有BNO持有人及其常居于香港的配偶与子女,没有名额限制。

在当晚如潮水阻塞了社交媒体河道的报导与评论中,这本护照被描述为“英国为香港开启的逃生门与救生艇”。《立场新闻》的脸书贴文下,其中一则获最多点赞的回复说:“虽然唔想走,但都感谢英国比条后路我们。”陈嘉仪一直想著这条后路。回到家,她细阅了新闻,上网搜寻了英国生活费、房价与教育制度。当天晚上,她和先生就决定改变原先移民台湾的计划,带上年幼的一儿一女,推开这扇突然在眼前开启的逃生门。

一图认识BNO。
一图认识BNO。

抽屉里的定心丸

当陈嘉仪在铜锣湾街头的时候,Billy Wong 正在电脑前处理连续不断的英国移民查询。今年46岁的他是移民公司 “Goodbye HK, Hello UK” 的顾问,他说,光是七一的晚上,他就收到近100个关于BNO的查询。7月22日,英国公布BNO计划细节后,查询的人数变成几百宗,不少人告诉Billy,安排好手续就马上离开香港。

“背后都是基于未知。不知道世界强国的博弈会发生什么事,不知道人身安全有没有保障。香港没试过这样子的嘛,在一个争议的核心,”他观察,自反修例运动爆发,香港人的不安全感上升,来到今年5月,国安法消息爆出,恐惧更是陡增,“移民的未必是真的会被抓走的人,而是不想在白色恐怖和极权底下生活的人。”

2020年的夏天,炙热的移民潮涌现香港。陈嘉仪去朋友聚会,话题总离不开移民,自国安法实施的消息公布以后,身边计划要走的家庭,有三四个。起初,想移民英国的人不多。英国政府5月底透露BNO可能扩权,大家只是一边研究投资移民台湾、加拿大,一边拿出搁置多年的BNO护照,续签护照。

移民公司顾问Billy Wong。
移民公司顾问Billy Wong。

不少区议员的日常服务变成为街坊办理BNO续签和咨询,在旺角中旅社旁打印舖集中的店门外,人们排队等待拍摄证件相、打印BNO续签需要的一份份材料。

申请BNO续签,需要一个认识自己超过两年的英国公民或BNO持有人签名确认,简称“副签”。今年28岁的余德宝是公民党区议员,他是BNO持有人,从今年4月开始,已经帮将近400个人副签BNO,几位许久不见的中学老师、大学同学都来敲他区议员办公室的门。

上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浪潮,陈嘉仪想起,是在90年代。1995年,回归前夕,11岁的她在一间私立小学读书,班上的同学一个个离开。“班上有40几个同学,有四分之一都要走”,小学里告别派对不断,“隔一个礼拜就送一个人走”。

要移民,孩子总是家里头最后一个知道自己要离开的人,告别常常十分匆忙。陈嘉仪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也突然要离开。三个女孩约定,不管未来大家去到哪里,都要继续写信联络。“我去买很漂亮的信封和信纸,每天都很期待打开信箱。”一开始,她们一个月写一两封信给对方。后来大家升上中学,信变成两个月、三个月一封…… 慢慢就断了联系。

80年代,中英就前途问题展开谈判,没有人知道“英属香港”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香港涌现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大量市民移民自保,也有力量希望向英国施压。

一方面英国政府可以继续告诉港人,九七之后我们会继续发给港人证件、护照;中国政府也可以说,我们没有向双重国籍妥协,因为BNO仅是旅游文件。

学者麦志坤解释BNO的诞生

民主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刘慧卿回忆,1984年12月19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旋即访问香港,会晤港督、两局代表,并在立法局举行记者招待会。刘慧卿当时在《远东经济评论》担任记者,立法局内,她就主权移交后的港人利益与居留权向撒切尔夫人发问:“首相,您在星期三跟中国签署一份协议,将五百万人交予一个共产专制政权,这在道义上说得过去吗?”撒切尔夫人这样回答:“英国已为香港尽了最大的努力。”

英国为香港尽的“最大努力”,在隔年英国颁布《1985年香港法令》后,以BNO护照的形式出现。不过,这本护照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纸旅行文件:可以免签停留英国六个月,但持有人不具有英国永久居留权,也不能领取政府的补助,这个身分也不能传给后代。

“一方面英国政府可以继续告诉港人,九七之后我们会继续发给港人证件、护照;中国政府也可以说,我们没有向双重国籍妥协,因为BNO仅是旅游文件。”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历史系讲师麦志坤告诉端传媒。他过去多年专研冷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他介绍说,中英谈判时,中国政府立场强硬地表明九七后将不会承认英国属土公民身份,也不会承认双重国籍,同时英国也受制于香港舆论压力,需要在九七后与香港保持一定的联系。

麦志坤说,英方当时还有一大考量—— 防止大量前殖民地公民涌入英国,早于60、70年代,英国就开始收紧各殖民地的移民政策。“某程度上,当时反对移民跟反对华人的种族主义是存在的,普遍的担心和意见认为,香港人本身跟英国的联系很小,没有理由给300万英籍港人移民权。”

在毗邻的澳门,前途问题同样存在,相比之下,前宗主国葡萄牙给予澳门人更多待遇:凡于1981年11月20日之前在澳门出生的人士,都可成为葡萄牙公民,其公民护照亦可世袭予子女。2018年的英国解密档案显示,英国在1985年曾向葡萄牙施压,要求葡国不要向澳门居民发放居留权,以免港人“有样学样”。

区议员余德宝。
区议员余德宝。

尽管如此,这本面向英国的特殊护照还是被不少家庭视为一颗定心丸。

1996年,李思颖还不到4岁,父母带著她和她的两个哥哥一起,到湾仔人民入境事务大楼排队申请BNO。这是一个渔民家庭,生活拮据,虽然长年靠海而住,却从没想过真正的离开。李爸爸回忆说:“当时有好多人申请。人家都申请,所以我们也跟著申请啰。”

英国签证与移民署资料显示,1987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的BNO申领期限内,约有340万香港人登记申请这护照,占当时香港近649万人口超过一半。若申请人不在香港出生,申请BNO前要先归化英籍。据《苹果日报》报导,1996年3月30日,申请归化英籍截止的当天,高达5.4万香港市民通宵排队、轮候办理手续,人龙一直由湾仔人民入境事务大楼延伸600公尺至湾仔运动场内。期间有人因排队问题而大打出手,成为港英时期最后一年里的一幕经典画面。

不过,一国两制尘埃落定之后,BNO很长时间被遗忘了。李思颖的BNO,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收在家里一个专门收藏重要文件的绿色袋子里,里头除了护照,还有全家的出世纸、三兄妹的儿童健康纪录、针卡、证件相、回乡证,和爸妈的结婚证书。李思颖32页的BNO护照里,没有任何一个出入境盖章,护照用的咖啡色皮套自从96年装上后就没有拆下。

每次她打开抽屉里的绿色袋子、闻到护照内页散发出的淡淡霉味,“都好像打开了过去的时间”,而翻开护照资料页,她还是当年不到4岁时的样子。

最近,李思颖发现绿色文件袋里没有了爸爸的BNO。

“喔,没有用,丢掉了。”爸爸答。

逃生门

陈嘉仪一家决定要加速离开香港走,是在全国人大要将制定港区国安法并直接在港实施的消息传出时。

那是2020年5月21日下午,香港狂风暴雨,北京天落冰雹,下午4点的天空漆黑一片。站在历史翻篇的岸边,陈嘉仪觉得心情沉重。在抗争的社会里生活超过一年,她觉得每隔一阵子便会出现一些过去从没想像过的冲击。“条气唔顺,好像有东西压著你,”她说:“生气之后觉得好无力,明明我们都有尽力去做啊。”

陈嘉仪和先生都是都市白领,平时两人上班,工人姐姐在家照顾6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并帮一家大小准备饭菜。反修例运动中,她和先生、朋友们一起参与其中,“不是冲得最前”,但是会参加大小游行与集会。她说,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或是只有她和先生,她绝对“跟这个政权玩到最后一分钟”。

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底线。陈嘉仪的底线是孩子。

“好多议员在那里讲得天花乱坠,说学校要加天眼、监视学生,老师要接受爱国思想教育。我们觉得好明显,是要由幼稚园就开始洗脑、从娃娃开始抓起的行为。”自反修例运动以来,香港大中小学愈发被有关部门紧密注视,一些老师因个人言论被据报。港区国安法生效后,教育局发通告提示各中小学、特殊学校及幼稚园,须适时向学生解释港区国安法的立法背景及意义、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等。天主教香港教区向天主教中小学的校监及校长发信敦促学校教育学生港区国安法和《国歌法》,拥有过百间学校的圣公会宣布成立“教育部”,统管旗下学校。

这个真的过了我们的底线。你动教育的话,我们接受不到。

陈嘉仪

“这个真的过了我们的底线。你动教育的话,我们接受不到。”陈嘉仪说,她感觉未来即使让小孩上国际学校,还是无法避免被加强管控的教育。

她和先生是行动派,很快决定能多快离开就多快离开。台湾是他们想到的第一选择,最快、最便宜也最好。

根据法例,台湾投资移民需至少600万新台币,在台开设有实际业务的公司或投资现有台湾公司。6月初,陈嘉仪已经透过移民中介,在他们提供的台湾现成投资移民案子——几间早餐店与饮料店里——选择顶下台北士林附近的一间85度C。“当初看很多香港人,像是林夕、黄秋生都搬到了台湾。以前也去过台湾旅游,觉得环境不错。”

1996年3月31日,香港居民排队取得申请BNO的表格。
1996年3月31日,香港居民排队取得申请BNO的表格。

九七前的那波移民潮里,陈嘉仪的父母没有打算走。当时香港经济繁荣,他们工作稳定,对未来香港特区的前景有信心,觉得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九七前去申请BNO护照,不过是当时全家要去一趟日本旅行。

长大以后,陈嘉仪对BNO有不一样的感觉。她一直没有申领香港特区护照。这几年,跟一群朋友出国玩的时候,朋友们拿深蓝色封面的香港特区护照,陈嘉仪拿勃根地红的BNO。在欧洲入境时,机场工作人员指示陈嘉仪排欧盟护照的队伍,朋友们全在另一头、排另一条队。每次当她从包包里拿出BNO,旅伴几乎都会惊讶地问她:“咦,你拿BNO㗎?”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恋殖吧?”她笑著解释:“但是比起现在的香港,我的确更认同当时的香港价值。以前的制度真的是制度,现在的制度喜欢怎么变就怎么变,面对不同人,制度就会有不同的样子。”

面对近年管治模式愈发内地化的香港,陈嘉仪觉得持有BNO、不持有特区护照是一种抗衡。不过她从来没有想过,BNO有一天可以赋予她长期逗留英国的权利。

当年向撒切尔夫人发问的刘慧卿,后来成为香港民主派议员。多年来,她一直争取扩大BNO持有人在英国的权利。2016年卸下立法会议员职务后,她担任民主党的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听到蓝韬文宣布更改BNO地位的当下,她说,连她都感到有点惊奇。

“我认识的、所有一路跟住BNO权利的朋友都好震惊。为什么大家会这样想呢,因为绝大部份人对英国政府是没有期望的。”她说,多年来她向英国国会提出扩大BNO权利的时候,英方的回答永远是:如果给香港人英国居留权,将会违反《中英联合声明》。

刘慧卿认为,英国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改变政策,是因为港区国安法的通过显示了中国首先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你违反联合声明,那么我都要做我应该做的事。我做不到让你收回国安法,所以我只能履行对香港人的责任,英国的逻辑应是这样的。”

麦志坤分析,英国约翰逊政府之所以改变BNO政策,香港反修例运动、国安法生效是重要原因,再加上国际上普遍对中国的态度的转变,以及英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也令约翰逊政府必须做回应。“一年前大家觉得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没有问题,但现在经过新冠病毒、中美冲突,约翰逊政府受到很大的压力。这是国际上不可否认的一个趋势。”

就在陈嘉仪准备填写投资移民台湾的相关文件时,BNO扩权的消息公布了。相较于直接去英国,投资移民台湾所需要的150万港币变成一个很大的额外成本。花了仅仅一晚上的时间,陈嘉仪和先生就决定放下台北,改道伦敦。

前立法局及立法会议员刘慧卿。
前立法局及立法会议员刘慧卿。

相较之下,李思颖不是那么爽快的行动派。比她大五岁的大哥更加未雨绸缪,过去一年社会动荡的时候,他总会提港币换美金,也常常提醒妹妹是时候续领BNO,只是当时仍是自由职业者的李思颖一直拖著没这么做。

“之前已经想续BNO了,一直都觉得有用㗎㖞应该。但是因为要钱,又不是马上要用,申请完又会过期,所以就想不如有需要先申请啦,我又没有迫切需要。”

直到2020年6月的一天,她经过快递公司DHL的一个店铺,看见门外排起了一条长达三十人的队伍,每个人手里都拿著透明文件袋,装著一模一样的文件。李思颖仔细一看,发现文件都是续签BNO用的,要寄去英国。

“我一看吓了一跳,才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这本护照正在被人炒返热(重新炒热)。过去所谓的没有迫切需要,现在好像都变成迫切需要了。””回到家,李思颖马上打开了绿色文件袋,拿出23年没有使用过的BNO。

命运与义气

七八月的香港面临了一轮又一轮冲击波。

港府声明“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口号违反国安法;教育局长申明《愿荣光归香港》不得在校园演奏、演唱或播放;中联办、港澳办批民主派初选是操纵选举;12名立法会民主派候选人被取消参选资格;港府宣布押后立法会选举一年;一天之内10人因国安法等不同罪名被搜捕,《苹果日报》编辑部遭到大搜查⋯⋯ 自港区国安法生效以来,至今已有21人被捕,包括传媒高层、前学生动源及众志成员、举标语的示威者等。

当新闻一则接一则来临时,陈嘉仪正忙著计算伦敦的房租,比较英国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别,研究移民前能不能向入境处宣示、拿回她和先生的强积金。

2020年1月29日,一群香港人在英国伦敦的国会大楼外示威,要求扩大BNO持有者的权利,包括给予BNO持有者居英权。
2020年1月29日,一群香港人在英国伦敦的国会大楼外示威,要求扩大BNO持有者的权利,包括给予BNO持有者居英权。

她和先生都没有从来在英国生活过,也没有亲戚在当地。她有点担心英国目前的经济大环境。“我们有心理准备过去之后,人工或是职位不会像现在那么好。”目前夫妻俩决定,先生会继续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可能要由低做起”,自己则是先打零工、在家照顾小孩,等到孩子都开始上小学、上全日班,再找全职工作。

两个孩子都已经知道了父母亲的决定。3岁的弟弟很喜欢巴士,看著伦敦巴士的照片就开心,“姐姐比较大了,她常常说自己真的好喜欢香港,不想要离开”。大人们只能慢慢跟孩子说为什么要移民,打开电脑给孩子展示以后生活的英国社区,6岁的姐姐才“有点期待”。

最难开口的是自己的母亲。5月,刚刚有消息说BNO可能被赋予更多权利,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陈嘉仪趁机随口问,“去英国好不好?”母亲将话题兜开了。数年前,陈嘉仪的父亲去世了。

“我妈咪是生活很规律的那种人,每个星期一就要去看中医,星期二就要去针灸,她觉得她离开香港有很多事都做不了。但我们都离开的话,香港就只剩下妈咪一个人。”

母亲至今没有正面对陈嘉仪说,她支持或是反对女儿一家移民。“我的爸爸妈妈是土生土长香港人,生活很稳定,是大中华胶来的。”不过,她先生的父母鼓励他们走。“先生的爸爸妈妈为了逃避文革,从大陆过来香港,我想他们比较了解政治的压迫吧。”

陈嘉仪的好友圈子里,有五六个家庭在谈论拿BNO去英国,其中两个家庭决定在2021年1月离开香港。“最初听到BNO的消息都蛮庆幸,觉得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reset(重启)过啦,”陈嘉仪说。“但到开始看学校、看英国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时候,我好不开心。如果我们走的话,香港又少了两个人一起出来抗争,少了能挑战或是质疑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的人。心情很挣扎。”

续领BNO的意义在将来,但行动永远是现在。

李思颖

李思颖也感觉,香港好像重复著九七之前发生的事,移民的移民,续领BNO的申请续领 BNO 。她说她暂时没有移民的打算,“如果要我选择,我会选择赚好了所有钱先走”,但无论如何,续签了才能在未来拥有选择的权力。

“续领BNO的意义在将来,但行动永远是现在。”她说,“好像当年申请BNO的香港人,都没有想到过了二十多年后,这本护照会有新的用途。但他们当时申请了,所以今天他们有机会去到下一关,继续玩这个游戏。”

2020年8月17日,香港。
2020年8月17日,香港。

根据英国护照署回复《明报》的数据,2019年港人申请续领及获批BNO的人数超过12万,远远高于伞运发生的2014年申请续领的约1.7万人。

中国很快表明对BNO扩权的反制。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7月30日就中英关系举行记者会,他说,中国政府在《中英联合声明》阐述的对港方针政策是单方面政策宣示,“不是对英方的承诺,更不是国际义务”。他批评英国在涉港问题上无端指摘港区国安法,改变BNO政策,又暂停与港引渡协定,是“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及中国内政”。“由于英方违反承诺,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将采取行动,不承认BNO为合法旅游证件,”刘晓明说。港府也发出声明,反对英国政府向持有BNO的香港中国公民提供在英国居留权及入籍路径。

看著新闻上的各方表态,陈嘉仪觉得听听就算。“他们钟意说就说啰。如果我去到英国,真的剥夺我的中国籍或是香港居留权的时候,你要拿走我纸上的香港人身份,那你拿吧,但是你是改变不了我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香港人的。”

香港作为一座城市好像有个 deadline,时间一直在倒数。我希望是我自己想太多了。不会的、没事的......

陈嘉仪

陈嘉仪最近觉得,身为香港人的伤心之处,是总需要为自己和家人留一条后路。这是香港人命运里的矛盾:一方面对于这个土生土长的城市有深刻的认同感,但同时又要在心底藏一条撤离的道路,“万一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及时离开”。

“想起好唏嘘,”她说,现在朋友间的话题又再次回到走,还是留。“小学时的心情,30几岁又要再面对一次。这次还是有了家庭,轮到自己要走。”

快要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这座城,陈嘉仪心底有很多不舍。“香港作为一座城市好像有个 deadline,时间一直在倒数。我希望是我自己想太多了。不会的、没事的,香港不会去到一个很不堪的地步。”她喃喃自语。如果以后的变化真的走到最后一步呢?“30几岁人,因为这样而离开,我会觉得自己好没有义气。”

(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陈嘉仪、李思颖均为化名。)

读者评论 2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港人治港?

  2. 希望能走的人都能离开专制政权吧。我没有经济能力离开,只能羡慕你们了。

  3. 太有感觸了。擁有BNO無疑是一種特權,但在面對「走或不走」的問題時,同樣掙扎。。

  4. 来去自由。我倒觉得洗脑这个说法站不住的。人生在世,当你一旦觉得对方被洗脑了,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也被洗了。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就好了,不要迷信任何一边,因为本质从来都是一样的。

  5. 楼尾那位您说的我一半都不懂,但我照样享受欧洲,心态开放一些知道或者不知道又有什么差别。倒是愈发反感您这样比来比去把问题复杂化的,祝大家勇敢一些,都能寻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6. 華人普遍都在尋找後路 確保有更多「選擇」 這不是現在才發生 也不是香港特有 只是香港有殖民統治歷史所以對於取得BNO有比較高的接受度吧?

  7. 不希望新移民来英国抢占社会资源和医院床位,如同蝗虫一样 chin chin chong chong 不讲英语。支那人滚回支那!

  8. 有BNO的人我太羡慕了,我爸妈都是普通工人,自己还有贷款要还,真不知道我该怎样离开大陆,捱到新天地。

  9. 就算離開了這塊土地,任然能夠用一切能用的法子去幫助這塊土地上的其他人。
    加油!

  10. 英国人也不是笨蛋,也是算过的。愿意在英语国家生活,而且能自力在英国呆上五年的人,多数应该是中产阶级。这二十几年英国并没有那么风光,这些人过去对英国不是坏事。当然,还有道义上占领制高点。

  11. 留下抗争值得我们尊敬,离开也并不可耻,人性使然。假如我们不能够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甚至做不了加莱义民,大约也很难指摘选择不升级火力的前线手足了。

  12. 和朋友讨论过:我惊讶于英国对近期一系列事件上的强硬,英国政府再次赢得些我的尊重。我朋友讲:大流行期间,英国政府很需要这种形象和尊重,这对他们来讲很重要。
    不论动机,结果都是有些人多了一种选择。真是羡慕香港人,选择如今也是很多,有选择就是有自由啊。
    有别人给的选择虽好,自由还是要靠自己争取。为了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和国族命运,都要加油,给自己更多选择吧。

  13. 作为在澳洲的大陆人,我能感同身受文中说的“三十几岁这样做觉得自己好无义气”,我也为那个身在英国却问“何不食肉糜”的同胞感到害臊。
    我在国内的时候,也不认同这个体制,但是我无力改变,所以我最终选择离开。但是我离开,不代表我不爱这片5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人。我佩服香港同胞,有勇气做争斗,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看出你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所以无论你人在哪里,你都是香港人,因为你的心是香港心。

  14. 我們在流血,食催淚彈,面臨暴動罪的起訴,監禁,洗腦,派個傳單也要給人打;然後,一個在英國的簡體字人,用隔岸觀火的語氣跟你說“你們最好搞懂了pub crawling,cheese chasing才移民英國”........
    在宮庭吃慣山珍海錯的人,才問得出“何不食肉糜”;享受慣了自由國度自由空氣的人,才問得出“你們懂pub crawling嗎”
    我有bno, 也並沒有打算移民,但我想告訴你:香港人沒有這個閒情去研究pub crawling,好嗎?

  15. 你的孩子將來會感謝你今天作出移民的決定的。

  16. 不知道把自己当什么...

  17. 無論走還是留都尊重,但想起藍絲KOL撕已經剪角的bno我真是笑死。
    樓下那個也是不知所謂,誰不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是偉大祖國和北韓?美國英國多黑暗啊,那麼多污染,那麼多人權侵害,還是移民北韓好,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那些事🤣。
    有種愛國,沒種留在國內,就好比海外小粉紅一樣虛偽,畢竟反美是工作,留美是生活啊。

  18. 樓下既唔需要講咁多觀點理論 大把人移民都唔熟悉當地的內情 總知要走就走 走到咪走咯。走或留從來都係個人事 。做別人咪理咁多啦

  19. <十年>與<返校>中,皆有講到以隱秘讀書會的形式,來傳播真理,反抗極權。既然香港的教育是底線,不想走或是走不得的人們,是否應該組織起來守護我們的下一代?現時尚未到焚書坑儒萬馬齊喑之刻,香港仍然可以買到許多中共看不過眼的書籍。希望各位家長可如我一般儘量收集,慢慢講予小朋友聽。我們是親眼見過反修例運動被污衊為反政府運動的人,是親眼見過武漢肺炎被扭曲為美國肺炎意大利肺炎的人,應該明白中共顛倒黑白的無恥。如果我們不將真相薪火相傳下去,又有誰可以做到?

  20. 一群连nin和dbs都没有的人,不知道英国除了「不是中国」以外对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去澳洲和加拿大不香吗?
    英国带给香港的是殖民地文化,而不是英国本土文化。英国在香港人眼中的形象总是虚幻而浪漫,却没几个人真得懂生活在英国本土的感觉。
    你们喜欢这边pub crawling文化还是cheese chasing的幽默感?你们懂county city municipality 和 borough 的区别?你们知道上议院的选举制度?你们听得出rp和西南腔调的区别?你们体验过ira的绿色恐怖?倒不是说不欢迎香港人来英国入籍,毕竟移民质量比中东难民高,不过要做好这边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灿烂的准备。
    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比待在国内要好。希望你们可以过来开多几家中餐馆,我怀念中餐了。

  21. 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