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抗争与艺术的探戈:匿名群体获奖与共同的挑战

“当科技普及,社会大众发挥创意回应社会,传递信息”,这就是艺术的定义啊!

随身的数码科技流动如水,一宗新闻,可连环变化成不同的创作或焦体行动,图为去年8月21日,女急救在尖沙咀被手枪击中眼睛,单手掩眼的自拍照徰动,马上在网上如病毒式传染

随身的数码科技流动如水,一宗新闻,可连环变化成不同的创作或焦体行动,图为去年8月21日,女急救在尖沙咀被手枪击中眼睛,单手掩眼的自拍照徰动,马上在网上如病毒式传染图:受访者提供

特约撰稿人 何兆彬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0-06-27

#媒体艺术#be water#科技与艺术

六月十五日,香港反修例运动一周年,就在黑衣群众再次拥到金钟悼念梁凌杰的那个下午,远在奥地利的新媒体电子艺术中心(Ars Electronica Center),将年度媒体艺术金奖颁给了参与过去这一年来参与抗争的所有香港人。这项大奖“数码艺术金奖:电子社区项目”(Prix Ars Electronica Golden Nica: Digital Community),被誉为媒体艺术界(Media Art)的奥斯卡,每年颁发给跟数码科技有关的艺术创新作品,今年得奖者是所有香港匿名抗争者,而“代表”香港人、将过去一年事件发展及文宣写成报告来参加比赛的,是香港的媒体艺术家萧子文(Eric)及策展人邝佳玲(Joel)。

雨伞运动启蒙艺术家

“我记性差,但记得所有事情。运动期间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回家便看直播。Joel 身处风眼,我则身处外国,有不同的痛若。”Eric是香港人,但定居日本多年,他与身在香港的Joel 相识许久,合作无间。由香港的抗争运动开始,Eric 便看着 Joel 常常参与游行,然后二人就在电话里讨论局势。每年三月,他们都会关注业界 Prix Ars Electronica 大奖的动向,今年三月某天,Eric 就突然起了个“天真的想法”——不如把运动写成报告去申请这个奖项。

被誉为新媒体艺术界的最高殊荣的Prix Ars Electronica 2020 Golden Nica(金像),得奖者是香港抗争者。
被誉为新媒体艺术界的最高殊荣的Prix Ars Electronica 2020 Golden Nica(金像),得奖者是香港抗争者。图:受访者提供

做出决定时,距离截止日只余三星期,方法被二人形容为像做大学报告,题为《Be Water by Hong Kongers》的报告全长40页,单单是运动时序(Timeline)就写了七版,“它是很客观的,跟记者做的没分别。”

五名审委一致通过香港人得奖的决定,评委表示:“香港2019民主抗争运动的市民,是‘数码艺术金奖’史上首位匿名得奖者。如‘阿拉伯之春’、‘西班牙反撙节’及匿名的‘占领华尔街’等社会运动,香港人以科技开展了一场没有领袖、没有组织的抗争。”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