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Black Lives Matter

明州黑人抗议,撑民众还是撑国家?一个“民族国家”的陷阱

现实的刀悬在勇士的头顶,逼他们按照游戏规则互相厮杀。

2020年6月9日,巴黎举行的反对种族主义集会上,一名示威者紧握拳头站在共和广场的雕像上。

2020年6月9日,巴黎举行的反对种族主义集会上,一名示威者紧握拳头站在共和广场的雕像上。摄:Francois Mori/AP/达志影像

李大猫 韩大狗

刊登于 2020-06-11

#明州事件#评论

自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警察跪压非裔男子 George Floyd 致死以来,示威游行和暴动在美国全境逐渐升温,警民对峙愈演愈烈,特朗普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国民的威胁也日益严峻。是否应该支持非裔的基本人权诉求、是否应该对警察使用暴力加以限制、在广泛的民意诉求和被独夫赶上街头“战场”的武装之间如何选边——这些问题无论在通常的左或右、平等或自由、激进或保守的框架之中本来都不该是问题。

但是,美、中、港的很多论者自动地首先把问题放在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框架中理解,让它成为了相当大的问题——非裔作为美国公民的身份,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高于其作为自然人的身份,因此他们基本的生命权力放在美国复杂的对外冲突语境中,就变得暧昧不明了。

2020年6月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示威者戴著口罩上面写著``我不能呼吸''哀悼乔治弗洛伊德之死。
2020年6月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示威者戴著口罩上面写著``我不能呼吸''哀悼乔治弗洛伊德之死。摄:David Ramos/Getty Images

撑民众还是撑国家?民族国家框架下不是问题的问题

全球化的确让“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但联系“他们”和“我们”的不是共同的苦难,而是各自所属国家之间的冲突,素不相识的“他们”和“我们”的关系不是休戚与共,而是你死我活。

中国大陆的官媒自然选择在新冷战的语境里讨论这个问题,迫不及待地接住美国“递过的刀”。胡锡进、华春莹等代表官家声音的个人和《人民日报》等官媒,均不遗余力地讽刺美国“双重标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方面官媒批评美国的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醉翁之意显然不在美国本土的歧视,而在美国就香港问题对中国的指责;另一方面,颇为自相矛盾的是,官媒也“祝贺”美国部分示威者和趁火打劫的路人抢掠纵火的行为形成了“亮丽的风景线”,渲染治安混乱,试图合理化警察暴力。胡锡进更是对港人提出了他自认为的“送命题”:香港示威者是和抗议警察暴力的美国示威者站在一起,还是和扬言暴力镇压的美国特朗普政府站在一起?

的确,部分港人同样首先把反歧视暴动放在国家博弈的框架中理解,或者由于视美国制度(而非美国人民)为“自由灯塔”而同情美国政府,或者希望共和党政府连任,以便继续对华的鹰派政策,总之出于种种功利目的而选择不支持和自己有类似命运的美国人民,于是也就难免让自己的运动被北京指责为“虚伪”。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