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狂飙一梦》导演廖建华:革命可以告别吗?寻找历史缝隙里不被记得的人

“大叙事底下那些不被记得的人们,如同历史缝隙里的孤魂野鬼,他们的日常、悲欢喜乐,成为我最在乎的事。”

导演廖建华。

导演廖建华。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沈眠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0-03-28

#电影

台湾由极权专政、一党独大逐渐走向自由民主的历程,有著各种抗争,社会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那是危险四伏但也处处是可能的狂飙年代,从1979年桥头事件,众所皆知的美丽岛事件,到1987年国民党政府虽宣布解严,而实际上箝制仍在进行,期间各种示威运动也愈发激烈,至1989年《自由时代》杂志负责人郑南榕及支持者詹益桦自焚,1991年导致惩治叛乱条例终结的独台会案⋯⋯如此一路颠簸而磅礡地行来,不仅知识份子、政治人物有所贡献,事实上更有众多基层运动者卖力卖命,方是眼前美好光景得以形成的背后关键,然而,一直以来,却罕有人将目光移向这些普通而无名的基层运动者。

1990年生的导演廖建华,在刚满30岁的2020年,带来纪录长片《狂飙一梦》,以女作家曾心仪,和担任生活党党主席的康惟壤为主要的叙述对象,展开不在核心、但也不是真的具备凄惨身世的边缘者,完全是平凡市井小人物,如何在以台湾为名的诸多事件、运动中,寻觅自己的锚位,如何在理想世界与家居生活的夹缝里,维持自身的样貌、坚持关于公义社会的想像。

《狂飙一梦》剧照。
《狂飙一梦》剧照。图 : 廖建华提供

当他们直面情感

曾心仪在片中向廖建华提问是否有看过人死亡的时刻,满脸的孤绝阴冷,是最教人毛骨悚然、犹若从梦中惊醒的一幕。

《狂飙一梦》于2016年正式拍摄,2018年杀青。当廖建华跟拍曾心仪出席老友戴振耀(民进党新潮流开创元老之一)的盛大葬礼时,听到众人叙旧感叹地讲著当初一直在街头战场上的朋友们现在要碰面只能在丧葬现场相见云云,廖建华眼神明亮:“我就有种直觉,《狂飙一梦》已经拍完了,因为接下来应该不会有更多的东西了。”

《狂飙一梦》的双线叙事中,曾心仪的部分主要结尾于其母亲之逝的时间点。曾心仪在片中向廖建华提问是否有看过人死亡的时刻,满脸的孤绝阴冷,是最教人毛骨悚然、犹若从梦中惊醒的一幕。而康惟壤的故事,则是在他暌违5年之久前往父亲灵骨塔拜祭、忏悔也似地告白时结束。廖建华说:“拍摄6、70岁的长者,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平淡,不太会有什么事件或戏剧性发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