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2019冠状病毒疫情

泛科学:关于新冠肺炎的20个传言,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本文收集了20个关于新冠肺炎的传言,并以截至2020年1月28日为止的科学文献、可查证资料试图回答。

2020年1月28日,铜锣湾一名青年戴著口罩在街头表演。

2020年1月28日,铜锣湾一名青年戴著口罩在街头表演。摄:刘子康/端传媒

罗佩琪、廖英凯

刊登于 2020-01-30

#解码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泛科学

【编按】:本文首发于台湾科学网站及社群“PanSci 泛科学”,端传媒获平台授权转载。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俗称武汉肺炎)开始扩散后,随著日益高张的疫情,网路、群组上也流传各种传言。

本文收集了20个关于新冠肺炎的传言,并以截至2020年1月28日为止的科学文献、可查证资料试图回答。防疫如作战,面对未知的新疾病,需要如履薄冰、心存谨慎;但同时也别过度恐慌。

传言1

“最新研究曝光!武汉肺炎死亡率15%!”

这则传言来自对 the Lancet 2020年1月24日发表的研究的“惊人”摘录:“41例个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达15%”。

不过在1月26日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中,传染病防治医疗网指挥官张上淳已提醒大家这样的诠释易造成误解,因为 the Lancet 的这份研究对象是针对疫情初期确诊的41个“中度以上患者(皆已有肺炎)”,与临床上仍有许多“不一定有肺炎的轻症患者”显有不同(例如:台湾确诊的前三例个案仅有一例明确有肺炎),故不应以这41个案例来代表所有感染 2019-nCoV 的患者。

那么2019-nCoV实际的致死率到底是多少呢?

在有比较大规模的监测数据后,致死率大约是维持在3%。不过这个数字是否会再随时间变化,仍有待继续追踪。

传言2

“哈佛流行病专家说武汉肺炎的R0=3.8,是热核武级别瘟疫。”

这个说法来自2020年1月25日哈佛大学公卫学院 Dr. Eric Feigl-Ding 的 Twitter 贴文,他引用 Lancaster 大学 Jonathan Read 等人1月24日发布的研究,指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传染数是3.8,并与流感1.28、H1N1 1.48、1918年西班牙流感1.8相比,2019-nCoV的R0是“thermonuclear pandemic level(热核武器级的流行)”。

R0, 一个病人在易感染人群中平均能再感染人数

这位哈佛专家引用的研究确实存在,但需留意该研究尚未通过同侪审查,必须对该研究论述持保留态度,且R0值的估算受资料品质、数学模型选用影响很大,随疫情进展R0也是会变动的。

依据美国疾病管治与预防中心(CDC)2019年11月出版的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观点文章,以麻疹为例,在多个研究领域、使用不同模型、不同时期报告的麻疹R0值多达20多个版本,数值范围是5.4到18;该文作者也慎重提醒,如果不使用相同建模与假设计算R0,无法公平比较不同时间、不同传染原的传染性。

做为参考,目前针对 2019-nCoV 的R0估算,除了3.8的版本,亦有WHO 1.4-2.5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 2.6等不同版本。

2020年1月29日,泰国曼谷一家购物中心安装的体温扫描仪检测客人的体温。
2020年1月29日,泰国曼谷一家购物中心安装的体温扫描仪检测客人的体温。

传言3

“一个人被感染后,会传染给身边的14个人。”

这个说法来自网传武汉医疗人员瑾惠(音)给家人的影片,我们无法验证影片主角的背景,但如上所提目前各种R0估算版本中,最高的是3.8,这位瑾惠得到的“1人传染14人”的信息可能高估。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出现导致大量感染的“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s)”个案,例如香港SARS疫情期间,至少出现两起超级传播者案例,其一为患者利用雾化器给药治疗肺炎时,因为医院内通风系统老旧与人满为患,而导致院内138人感染;另一例则是“淘大花园”事件,在社区住宅中,因排水系统异常,使带有病原体的污水产生气溶胶传播至其他住户,最终导致329人被感染。

2003年3月下旬,SARS在香港一公寓“淘大花园”爆发,爆发起点为一名因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感染 SARS而使排泄物中带有病毒。由于卫浴排水设备中,预防脏污气体回流的U型管并未正常发挥效用,导致排泄物与污水产生带有病毒的气胶,经由气体回流至其他住户,最终导致329人被感染,42人死亡。

因此,与其担忧患者或病毒的传染力,更应该在疫情扩大前,确保医护环境与污水处理,并未过于老旧或异常。

传言4

“因为是SARS的进化病毒,武汉肺炎已由WHO定名为SARI”

如果搜寻WHO的相关文件,还真的会发现“SARI”(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但这份文件的出产年份是2014年

SARI其实是指“需要住院的肺炎”,可能由多种病原引起,而不是特定指本次疫情的主角新型冠状病毒,对此台湾疾管署也有发新闻稿澄清

传言5

“武汉肺炎比SARS更强,潜伏期更长!”

传染途径、病毒接受剂量、个案免疫状况等,都有可能影响潜伏期长短,一般来说SARS的潜伏期是2-7天,最长可达10天以上。(实际上 SARS 期间各国回报的潜伏期最小/大值、中位数都略有不同,有兴趣了解细节可看这份 WHO 文件的Table 1。)

那 2019-nCoV 的潜伏期有多长呢?其实差不多。依据2020年1月27日WHO的疫情报告P6,目前估算为2-10天;但因目前还在疫情进展中,WHO也强调这个数字会依新的追踪调整。

传言6

“与SARS不同,武汉肺炎潜伏期就有传染性!”

SARS病患多数情况下的确要到潜伏期结束、有发烧或咳嗽等症状了才会传染给他人。

那感染 2019-nCoV 的病患呢?早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吗?答案是:目前“尚无”官方研究或报告可证实。目前仅有的依据,是来自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1月26日记者会逐字稿的一句话,该会主任马晓伟提到:“从观察情况看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须待更多研究报告资料公布,才能更确切地了解。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穿著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对一名男子进行体温监测。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穿著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对一名男子进行体温监测。

传言7

“有患者从感染到发病到死亡,体温都正常⋯⋯所以量体温查不出来!”

很难得,这是正确的。

依据2020年1月24日发表在 the Lancet 的研究,其调查的患者中有发烧(温度>37.3度)的比例占98%,已确诊但未发烧者确实存在;同天发布在Lancet的另篇研究也证实,有“无症状”但确诊已感染 2019-nCoV 的患者。

也正因为只量体温会有漏网之鱼,因此疾管署有持续调整通报定义(临床条件(一)中发烧原本是必要条件,现已放宽),且通报定义除了临床条件,也包含检验条件、流行病学条件等。

传言8

“别以为战胜过一次 SARS 就不用怕,当年 SARS 消失不是因为被消灭或治愈,主要是气温因素。”

SARS至今的确“没有”已证实疗效的特效药物或疫苗,临床上多采支持性疗法(给予氧气、保守的静脉输液等)协助病人痊愈

至于气温因素,回顾 SARS 疫情,主要发生在北半球,首例个案出现在2002年11月、最后一例在2003年7月,似乎气温由寒至暖、整体疫情逐渐趋缓;2006年的这篇研究指出 SARS 每日发生数在“气温低时”比“气温高时”多18.18倍,但细究其原因,除了气温有影响外,也与流行日变长较多人具 SARS 抗体、医院内重症患者比例、以及医院内疾病管制措施成效有关。

此外,疫情控制也绝对与世界各国有无进行适当感控措施有关,若想了解 WHO 官方对 SARS 疫情终止的诠释,可参考 WPRO 出版的《SARS : how a global epidemic was stopped》。

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
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

传言9

“武汉肺炎跟SARS一样,都来自蝙蝠!”

要再强调的是,作为新病毒,我们对 2019-nCoV 的最初动物宿主还没有实证资料可确认;而 SARS 病毒的最初动物宿主,在疫情发生十数个年头后的2018年,的确已借由在 Nature 发表的这份研究证实来自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又称菊头蝠)。由于目前初始多起病例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高度相关,因此有研究建议应管制野生肉品食用与贸易,对于个人也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禽鸟。

传言10

“病毒除了从动物传人、也会动物传动物,家里有宠物的小心!”

目前普遍认为 2019-nCoV 与 SARS 病毒类似,是由最初动物宿主传给中间动物宿主,再传给人类,再进入人传人阶段。

虽然尚未证实最初/中间动物宿主为何,但针对猫狗等宠物的患病风险,2020年1月28日 WHO 已公开说明,目前无任何证据显示有宠物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若有担心,与宠物接触后用肥皂洗手是多种传染病通用的预防方式。

传言11

“比武汉肺炎更危险!美国四个月内1500万人染流感,2万人死亡!”

这个说法来自2020年1月25日 Insider 的文章,其呼吁,对多数美国人来说流感 2019-nCoV 更具威胁。本文不评论流感 vs 2019-nCoV 谁更危险、更该被关注(其为不同判准不同观点),单就数据做确认:依美国CDC官网,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8日预测的流感疫情如下:

美国CDC预估,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8日的流感疫情。
美国CDC预估,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8日的流感疫情。

与传言数字相仿,但须留意,在美国多数地区流感“并非”应通报疾病,所以美国CDC无法准确知道疫情人数,而是透过实验室确认的流感住院率,用数学模型估算。因此,所估计的疫情数是采区间呈现,也会再随时间、疫情进展变动。

传言12

“武汉肺炎目前只获得空气传播的证据,不能确定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是新病毒,相关研究尚少,但大部分人类冠状病毒是以“接触传染”、“飞沫传染”为主,而不是传言写的“空气传染”。

打喷嚏、咳嗽,是飞沫传染常见的途径。

飞沫传染通常透过咳嗽等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是近距离传染(约2公尺内);空气传染的病原可在空气中飘浮、可传染的距离能更远,例如麻疹病毒可透过飞沫与空气传染,水痘病毒则可透过接触、飞沫与空气传染,导致学校或家庭若有儿童感染时,则很容易引发群聚感染。不同传染途径,预防措施也不同,详细说明可看前台湾感染科医学会理事长林奏延教授2020年1月23日在官方QA的回答。

2020年1月23日,澳门不少人也戴上口罩。
2020年1月23日,澳门不少人也戴上口罩。

传言13

“戴口罩已经防护不了⋯⋯眼角膜也会传染。”

如上述,冠状病毒多属接触或飞沫传染,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直接与间接接触行为有可能碰到病毒,而手摸到沾有病毒的物品后再触及口、鼻、眼,是有可能让病毒进入身体而感染的。

也因此,美国 CDC 的 2019-nCoV 预防建议有“勤洗手”、“尚未洗手时,避免碰触口、鼻、眼”;同时,注意咳嗽礼节、戴口罩仍是预防飞沫传染的主要方式,皆应并重。

传言14

“既然可能透过眼睛感染,要准备护目镜吗?”

这个说法主要源自确诊感染 2019-nCoV 的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王广发主任,2020年1月22日微博贴文,其推测自己是因接触患者时未配戴护目镜而感染;但王广发于1月23日有进一步澄清,“需要护目镜”是针对处理疫情的医师,而非给一般民众的建议。

这个建议与WHO、美国CDC、台湾疾管署相同,护目镜眼部保护是出现在临床暂行指引、给会接触到患者的医护人员的建议、给医疗照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建议中,而非属给一般民众的预防建议。

传言15

“抗感冒也抗新型肺炎,医师主张大量吃维他命C”

这个说法主要源自香港星岛日报2020年1月23日的报导,但大概是被很多人抗议已下架了,台湾疾管署也已于1月24日发布澄清稿辟谣

不过长期以来,关于维生素C的效果一直是药理与营养的热门研究主题,例如透过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来破坏癌细胞,但对普通感冒来说,一则统计了29306名受试者的回顾性研究指出,服用维生素C的补充剂并无法减少一般大众的发病率,对能否减缓症状也尚无定论。此外,将维生素C作为预防或治疗 2019-nCoV 的论点仍缺乏科学根据。

传言16

“乙酸(白醋)对武汉病毒有效!”

目前2019-nCoV无实证有效的治疗药物,当然,也没有任何食物被证实有疗效。

如果是想拿来消毒、预防感染,不论食用白醋或工业用乙酸都请别用。消毒手,依WHO 建议可用乙醇(酒精)搓手液;消毒环境,依疾管署建议,一般环境如厨房可用1:100稀释漂白水(500 ppm),浴室或马桶可用1:10稀释漂白水(5000 ppm)。若是医疗机构内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作业,就请看更复杂的疾管署指引了

2020年1月27日,一名消毒工人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2020年1月27日,一名消毒工人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传言17

“武汉病毒56℃就会被杀死,治疗方式很简单,到蒸气室呆30分钟”

2020年1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三版的确提到“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请注意,这是指消毒方式,而非治疗方式。

当病毒在环境中,用上述方式消毒是可以的;但当病毒已在体内,上述方式皆无法用来治疗,且会对人体产生明显危害。例如部分蒸气室或烤箱虽然温度可逾60℃以上,但人体体温上升时的自然排汗散热,仍会使体温维持恒定,在维持健康的状况下,不可能将人体加热到56℃,因此透过高温蒸气室或烤箱,绝不可能清除体内病毒。

而体外病毒等飞沫的清洁,仅须正常使用肥皂、沐浴乳等正常清洁方式即可。详情也可参考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上,台大医院儿童感染科主任黄立民的说明

传言18

“武汉病毒56℃就会被杀死,因此碗筷定期煮一煮,煮沸到100℃其它病毒也杀死了。食物要吃煮熟的。”

依 WHO 的说明,即使在疫情爆发地区,只要有煮熟、端盛时留意环境清洁,食用肉类的确也是安全的。不过,碗筷需用56℃热水烫过30分钟以上,或煮沸数秒,也可利用紫外光或一般清洁剂洗涤,其实就已足够杀死冠状病毒

不过,这类清洁消毒法并非适用所有病原体。冠状病毒因为是一种具有外套膜(envelop)的病毒,利用加热、酸、干燥、清洁剂与各类有机溶剂可以轻易破坏外套膜(这类病毒在胃中也会因胃酸的强酸而迅速消灭);但对于无外套膜的病毒,如肠病毒,则仅能使用加热、紫外线来清洁餐具,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

传言19

“坏消息,病毒已发生第二代变异,传染机率爆发性成长!”

依据WHO 2020年1月26日的疫情报告P5,WHO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任何证据显示病毒已变异,并表示更多信息的确认须待中国大陆官方提供更多资料。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人员穿著防护服以防止病毒蔓延。
2020年1月2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人员穿著防护服以防止病毒蔓延。

传言20

“好消息,疫苗出来啦!中国科学家已读取全部基因序,制出高效试剂⋯⋯将病毒抗原基因切取出来,用转基因手段培养人体组织,获取抗性药物!”

还是那个回答:目前2019-nCoV“尚无”实证有效的疫苗与专治药物。

本次疫情爆发后,中国大陆的科学家的确迅速分离病毒并公开基因定序,使各国药厂可以制作筛检用试剂盒。不过,试剂盒是用在“诊断是否感染2019-nCoV”,而不是预防用疫苗,也不是治疗用药。

不过,纵使研发疫苗与药物之路遥,多国已动身启程。

最后仍要提醒,2019-nCoV是新病毒,相关信息皆会随疫情发展、新出炉研究而变化,国内最新信息请追踪疾管署官网,国际最新信息请追踪 WHO 官网美国 CDC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期刊 The Lancet等。

本文参考了g0v开源专案《真的假的》谣言资料库

(PanSci 泛科学,台湾科学网站及社群,致力于将科学介绍给大众,思考社会议题中的科学面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