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正在幻灭的美国回收梦:是谁扯断了垃圾回收的产业链条?

把整个国家的城市垃圾分类建立在全球化市场的基础上,就好像在一条浮出水面的鲸鱼背上建造房子。

拾荒是很多移民、无业者、尤其是其中的老年人的自发维生选择。美国城市制造的数以亿吨计的、零散街头的废弃物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收集和分类。

拾荒是很多移民、无业者、尤其是其中的老年人的自发维生选择。美国城市制造的数以亿吨计的、零散街头的废弃物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收集和分类。摄:Scott Olson/Getty Images

草茅

刊登于 2019-10-06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

今年夏天,纽约华埠的活动家陈家龄(Karlin Chan)忙于抵制市交通局的“龙哮(The Dragon's Roar)”雕塑。他将其比作“一堆堆积的锡罐”。华埠一位商人王先生(King Wong)看到雕塑设计图也嗤笑道: “这个雕塑是中国人需要靠捡锡罐瓶子来维持生计的意思吗?”

这不是夸张,中国拾荒者从1990年代起,就成了纽约城的一景。他们多数都上了些年纪,一言不发地捋遍闹市的街道,从公共垃圾桶里收集瓶瓶罐罐,再送去回收点兑现5美分一个的押瓶费——无须技能、语言、背景调查,也没有上下班时间和年龄限制。拾荒成了很多移民、无业者、尤其是其中的老年人的自发维生选择。他们被称为“食腐动物”(Scavengers),经常从肮脏的公共垃圾箱收集瓶子。其实,在纽约这样做是违法的,投入公共垃圾箱的垃圾属于公共财产。

在纽约城,有超过一万名拾荒者,而在西海岸的旧金山(三藩市)、洛杉矶、西雅图等华人聚居的城市,也有许多人以拾荒为生,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他们构成了世界垃圾回收生产链的末端之一,美国城市制造的数以亿吨计的、零散街头的废弃物就是靠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收集和分类。当然,拾荒者不只有中国人:拉美的无证移民、落魄的老兵、无家可归者也在其列。

拾荒所得几何?纽约华埠长年流传着靠拾荒买豪宅的传说,但实际上杯水车薪。2011年,纽约时报刊出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一位35岁的年轻拾荒者捡瓶子每周能赚400美元,相当于一年两万。网站 Canners.NYC 曾跟踪采访了七名拾荒者。其中一对墨西哥夫妇全年无休,一年可以赚到四万美元,他们开着车干活,免于在回收点和街道之间频繁而缓慢地往返。而拉着小拖车的84岁的中国移民Ma,平均每月只能捡到56美元多点。而近日会说普通话的网红“郭杰瑞”(Jerry Kowal)亲身试验,3个小时才寻获价值1美元的废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