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教育新南向,为什么两年就忙著收拾残局?(上)

学生来念了之后,才发觉一切都跟仲介讲的不一样。事情闹翻了,教育部把责任推给大学,大学把责任推给仲介......

一所基隆的学院正在进行有关餐饮的课程,一群越南的留学生在实习。

一所基隆的学院正在进行有关餐饮的课程,一群越南的留学生在实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游婉琪、林采薇 发自台北、基隆、台中

刊登于 2019-08-28

#新南向专班

六月底,台湾教育部次长刘孟奇主动开了一场记者会,揭露建国科技大学资管系的印尼籍学生,有19人被安排到危险的焊接工厂打工,每周工读时数高达48至54小时,每月还被以各种名目苛扣约1.5万元(台币,以下同)。

刘孟奇批评建国科大“恶行重大”,身为教育者严重失格。更祭出严惩,将建国科大列为“专案辅导学校”。按教育部规定,一旦被列为“专案辅导学校”,二到三年内不能招收境外学生、不能单招、扣除奖补助,若限期没有改善,再罚禁止招生本国学生,也就是说,若没有立即改善,这所学校将收不到学生,很快就会面临倒闭。

这场记者会被形容是教育部“主动出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动作,是因为“教育新南向”政策执行两年来乱象横生,甚至让外国政府明令抵制,令台湾信誉和形象尽失。教育部必须痛下决心对种种乱象做一次检讨和修补。

教育政策也跟著“新南向”

“教育新南向”政策可以追溯到2016年蔡英文竞选时,总体政策上主张减少台湾对中国的依赖,因此举凡产业、贸易、旅游等方面,都希望将主力从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国家。教育也同步转向,原本在马英九执政八年间,大量的大陆大学生、研究生和交换生让台湾多数私立大专院校不愁生源。但政党一轮替,大陆学生来源不稳,因此配合台湾整体政策,打开了“新南向”的招生之门。

2016年8月,教育部编列新台币10亿元预算,用于增编奖学金、鼓励大专到东南亚交流,教育部补助各校的“新南向专班”,每班每年400万元。两年来,成功吸引东南亚包含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家学生来台就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