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隐晦再现诡谲时代中的魔幻人生

也许正如电影海报中略显苦情的那句话所说:电影会帮我们记住,我们和我们的时代。我们有着梦魇般的过去和隐晦不明的未来,似一场人间游戏,深深浅浅辨不明。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电影剧照。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Werckmeister

刊登于 2019-04-13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电影#读者来函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的“读者来函”栏目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2019年4月4日,自立项起就风波不断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英文名:The Shadow Play,以下简称《风中》)终于如期赶在清明前一天上映,娄烨保留其导演署名权。这部被网友戏称是“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的电影即便已经定档,也曾在上映一周前遭遇撤档危机。而且,在刚刚过去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连同其幕后纪录片《梦的背后》也“应片方要求”临时被取消放映。

片方在“尽全力”解决重重危机之后,影片才得以在内地正式上映,但放映时长较之前在柏林电影节和金马影展放映的版本都有所缩短。冥冥之中,这部文艺作品跌跌撞撞的诞生过程,正好与它故事中描述的那个时代互为镜像。

《风中》讲述在沿海小镇上,开发区主任唐奕杰在一场因暴力拆迁导致的官民冲突中离奇丧生,年轻警官杨家栋接手案件后,却因意外发现紫金置业副总裁连阿云失踪案的新线索而身陷囹圄。逃出大陆后,执着追寻真相的杨家栋,将逐步揭开一场横跨二十载,以坠楼案为源头牵扯众官商大人物之间的重重谜团。

权力,历史和性是娄烨在《风中》向我们展现社会图景的核心要素,而从现实题材出发追溯过往的目的并非仅仅是让观众重建对官商勾结的想像,它更是直指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对于时代 “有意识”的遗忘,让集体记忆中原本隐匿的文化断层无处遁形。

影片开始不久,通过航拍追随几个年轻人奔跑,累计二十余个镜头完成对城中村内部的注视,然后带领观众踏上爆发冲突的核心区域。这里聚集了官、警、民、记者等诸多身份的人,随着被村民撬动的紫金置业商牌的重重坠落,“商”的身份以资本倒台的象征形式在场。

《风中》取材于广州城中村冼村拆迁的真实故事,现实中盘踞在村民上方的“告不倒的村官家族”和冼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开发商们狼狈为奸,让居住在“握手楼”里的村民们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洪流和社会结构变局中这个时代的弃儿弃女。不过在影片中,娄烨对诸如“钉子户”这样的边缘群体着墨不多,相反,他这次尝试借用官、商、警等不同身份的非边缘人物,通过他们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来合力描绘中国的现实。与之前一样,娄烨摒弃用简单的是非道德评判自身难保的人们,试图如实呈现潜藏在人性深处的欲望流动,因为这些才是社会转型阵痛下个体最诚实的镜像。

改革的春风一方面让经济高速飞奔,一方面又让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电影中巧用航拍,苍穹之下镜头俯瞰飞驰的轿车,接着跟随林立的高楼大厦,然后一个急转弯,切到广州新城市商区中轴线前突兀的冼村——这里遍布破陋的窝棚和腐朽的垃圾,满目疮痍。作为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产物,冼村是富裕物质遮蔽下精神干涸的象征: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游戏人生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纸醉金迷的同时也滑入欲望的深渊,伴随价值体系的轰然倒下,在肆意的自我放逐中,恋人们之间道不明的感情总是无处安放。

一如影片开篇烟雾沾染的江水那样黑白不明,诡谲时代下的人物们总是游曳在真实和幻境之间。在时代烈风袭来之际,任由欲望的雨肆意聚拢,决定了它们各自如浮云般的命运。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电影剧照。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电影剧照。

影片中最能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纠葛的场景莫过于“江边烧尸”。紫金置业房地产大亨姜紫成和昔日恋人林慧在熊熊大火面前,只能接受魔幻现实对他们的无情嘲弄,他们哀悼从此消失的连阿云,也哀悼身体在世而灵魂去世的他们自己,这一刻像是正式宣告着个体精神世界的土崩瓦解。随后画面展现面无表情的工人们摧毁作案工具的场景,工人也成为了杀人灭迹的帮凶,电光火石之间一切罪证化为乌有。

这个场景与同一天发生的城中村冲突相互映照:一天之内,两次摧毁。一个是摧毁紫金地产副总裁连阿云的生命,一个是摧毁冼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可见诡谲的时代中,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命运可能都殊途同归。

由于存在相似的核心要素,观影过程中,笔者不禁联想到荣获第 54 届台湾金马奖三项大奖的影片——《血观音》。《血观音》围绕棠氏集团三代女性的成长,从棠夫人之恶映射台湾政坛与资本勾结的全过程。尽管娄烨的《风中》胜在他总能在手持摄影中,敏锐捕捉并呈现个体的不幸与伤痛,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但刻画人物却不及《血观音》入骨。《风中》断裂和跳跃的叙事结构的确为电影增添了几分悬疑味道,但同时也瓦解了人物形象与流露情绪之间饱满的张力。

我们熟知娄烨惯用快摇、虚焦、跳转叙事主体等方式来刻画人物“强烈活着”的生活状态,因此,我们记住了以爱为生的余虹、执着寻爱的马达、为爱玩火的小马,只是这次,我们难以在群像中寻觅到一个挖掘充分的人物形象。

拿杨家栋警官来说,顽强的精神意志是他抵御外界“囚牢”最后的屏障,在执着寻找案件真相的同时,他却轻易主动折断与小诺之间的爱情枝芽,影片以他举报小诺是杀害其父的真正凶手作结,却未展现他作为渴求自由、始终如一个体内心的挣扎。表面上看,主角们行动皆怀动因,也酿成后果,但正如片中唐奕杰与林慧、林慧与杨家栋赤裸的性一样,他们的行为并不服从角色的内心投射,在情节铺排上稍显刻意。更为可惜的是,此次娄烨对于裹挟主体性碎片人物之间的爱欲浮沉语焉不详,而此前,细致刻画人物间迷离的爱情与纠缠的欲望,正是娄烨的长项。

诚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风中》是在审查流程镣铐下的一个产物,我们甚至分不清哪些是被故意删减,哪些是出于创作者本意。但仍需反思,人物的扁平化和诸多情节的牵强附会,是否能够被风格化的摄影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完全遮蔽?在审查的冬天来临之日,创作者们能否突围完成一部在叙事和影像都大快人心的佳作?

自由记录着诡谲时代的娄烨,也终将被时代打上专属娄烨的烙印。就这个层面而言,创作无自由,也许每个人都无法全身而退,包括娄烨。

不过,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蒸蒸日上之时,坚守有摄像机在场的电影方才显得弥足珍贵;当电影特效统摄的电影整齐划一迈向“动画电影”之时,还有电影是立足于“发现、遭遇、揭露和面对”,这样的勇气让人很难不为之所动。在银幕上呈现的电影不应是一种视觉奇观,更不该是自由世界中却被奴役的艺术形式。

我们应该注意到,当自我审查和阉割的创作者们和观众们都逐渐成为时代的一个又一个注脚的时候,还有这么一双静默的拳头绝不认输,娄烨毫无疑问是第六代中国电影人的领军人物。不过吊诡的是,在大陆影迷钟爱的豆瓣电影网站上,娄烨可见的电影中(不包括被禁在豆瓣毫无踪迹的《颐和园》)却没有一部评分超过8.0的作品,截至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风中》豆瓣评分是7.7分。

在对新世界的憧憬中,我们作为中国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里,又由此迁连出多少欲望和念想,将又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和未来?也许正如电影海报中略显苦情的那句话所说:电影会帮我们记住,我们和我们的时代。光怪陆离的消费社会下,如同影片中主人公各自蒙上阴影的生命体验一样:一场游戏一场梦。我们有着梦魇般的过去和隐晦不明的未来,似一场人间游戏,深深浅浅辨不明。面对周遭不断围剿上来的黑暗,一盏盏海上灯盏被强行掐灭,孤独漂流着然后逐渐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事情真的被遗忘了吗?或者被隐晦地记得。不谄媚,不失语,是娄烨最后的坚守。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