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互联网审查互联网政治

华思睿:人工智能难堪大用,手工操作杯水车薪——新西兰恐袭折射社交媒体审核困境

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问题,并非简单的“多雇点人”的问题。面对海量信息,科技公司拥有的控制权,要比想像中小很多。

2019年3月22日,新西兰基督城纪念公园墓地,枪击案受害者的遗体进行下葬仪式。

2019年3月22日,新西兰基督城纪念公园墓地,枪击案受害者的遗体进行下葬仪式。摄:Carl Court/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9-03-26

#纽西兰#纽西兰基督城恐袭#互联网政治#互联网#华思睿#互联网审查#评论

“这像是第一场互联网原生(internet-native)的大规模枪击案”——新西兰基督城的恐怖袭击发生后,《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Kevin Roose这样评价

2001年9月11日,全球各地的人们从电视上目睹了位于资本主义心脏地带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倒塌,看到绝望的人们从高楼上坠落。2019年3月15日,枪声从世外桃源般的新西兰基督城传来。这一次,人们透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目睹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看到同样绝望的人们倒在血泊中。

这场恐怖袭击从头到尾都是一场设计好的了“病毒式传播”——在Twitter和在线社区8chan上预告,在Facebook上如同射击游戏一般直播,枪手在开始屠杀前甚至借用了网络流行语,让“哥们”(lads)订阅知名YouTube博主PewDiePie。很快,直播视频被网友们以各种目的保存、并重新上传到各大平台,伴随着充满着彩蛋和“表情包”(meme)的宣言迅速扩散,其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社交媒体管理方的反应速度。

“这像是第一场互联网原生(internet-native)的大规模枪击案。”

根据Facebook的官方声明,尽管最初恐怖袭击的直播观看量仅有200,加上回播也不过4000次,但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总共有150万条枪击案直播的视频被重新上传到Facebook上,其中120万条在上传时即被拦截,但仍有30万条视频成功发布,事后才被删除。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其它平台上,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普通用户只要通过简单搜索,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这段血腥视频。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