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影像

影像:人在做,神明在看,大澳神功戏

现时只有约三千人口的大澳,依然坚守传统,每年在村内空地搭起一个又一个戏棚,唱出一台又一台粤曲。

一名演员在剧棚外化妆,准备即将的神功戏演出。

一名演员在剧棚外化妆,准备即将的神功戏演出。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 黄绮婧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9-03-17

位于香港最大离岛大屿山西北面的大澳,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茫茫大海,每一次出海对于渔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为保佑出海顺利,渔民大多信奉神祇,于是岛上也建起一座座寺庙供奉各个神明。自然地,庆祝神的生日的“神诞”就成为了大澳人每年最重要的日子。

昔日大澳高峰时期有超过三万多人居住,“神诞”令岛上变得热闹非常。据福德宫值理会主席黄来敏转述老一辈的回忆,日本占领时的香港实施灯火管制,但岛上居民仍然冒险举办神诞,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直到六、七十年代,大澳渔业式微,岛民逐渐迁出大澳,纵然如此,居民仍然每年庆祝神诞,延续一代人的传统。

大澳戏棚外,厨师们在搭建的临时厨房准备宴席的食物。
大澳戏棚外,厨师们在搭建的临时厨房准备宴席的食物。摄:林振东/端传媒

考验经营能力的神功戏

除了为人熟悉的关帝古庙、杨侯古庙,其实还有土地庙。大澳现存有三座土地庙,分别是福德宫、创龙社土地庙和半路棚土地庙。福德宫供奉了土地公的石碑,是当年渔民出海捕鱼打捞回来,他们把石碑带回大澳,建立了福德宫,一举便是一百多年。

土地公,又称福德公、土地爷爷,在道教中属于一方区域的守护神,负责维持村内安宁。祭祀土地公不仅能保家宅平安,更能求财、祈求有好收成。平易近人的形象令土地公成为人们最熟悉的神明之一,在香港各地亦能找到土地公的踪影。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