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李柏升:投了、没投、不出来投⋯⋯民进党是2018选得太差,还是2014选得太好?

研究台湾选民8年来的投票行为变化,对2018年台湾地方选举结果以及民进党的执政困局,有何启示?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长候选人姚文智的支持者在等待点票结果。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长候选人姚文智的支持者在等待点票结果。摄:陈焯煇/端传媒

刊登于 2019-01-14

#台湾政治#李柏升#评论

2018年台湾地方选举,结果对绿营很多人来说应该很错愕:对于进步派来说,明明改革已经在路上了,为何期中选举还是乌鸦鸦?长期执政的高雄市以及2014年大幅获胜的台中市为何都败给保守又亲中的国民党?对于心急如焚的台独派来说,这不啻是对这几年民进党执政的一个重重打脸,好像民众仍然只想发大财而不管其他议题;而对于进步派而言,或许更令人失望的是,外媒都倾向于将这次选举的结果解释成中国势力的胜利。

目前已经有够多文章谈论民进党为何失败:党内青回阵认为“改革无感”是选举失败的主因,然而不少人分析称,同婚议题才是民进党掉票的主因。针对这点,林宗弘团队基于县市数据的推论认为,失败乃军公教改革与农业改革的反扑,跟同婚没什么关系;而张育诚最近于“菜市场政治学”发表的文章,用区位资料反推个体可能投票意向,结果显示2018年大部分选区的民进党支持者没有出来投票,而真正发生选民结构变动的地方并不多。

本文基本上循著张育诚文章的逻辑,以观察2010-2018年六都的投票率变化以及真实支持率。本文的简单结论是,在中南部选区,问题不是2018年选太差,而是2014年选得异常的好。

问题或许是在,为何民进党执政后没有办法巩固执政优势,为何政绩没有办法转换成选票?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