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深度

从乌克兰到法国,从行动到碰壁:激进女权组织“费曼”的十年起伏

一开始,二十出头的她们,在大学宿舍读书、讨论女性觉醒;接着,她们以裸露的胸部为“武器”,成了街头激进抗议的代表。从基辅到巴黎,她们被描绘成“第三波”女性主义的先驱。一晃十年,曾经的先锋,光环渐褪。

2008年,在乌克兰东部城市赫梅利尼茨基,三个22岁的女孩——萨沙、奥克萨娜和安娜看中了“费曼”朗朗上口的读音,创立了费曼组织,旗帜鲜明地反对专制、宗教和性产业。

2008年,在乌克兰东部城市赫梅利尼茨基,三个22岁的女孩——萨沙、奥克萨娜和安娜看中了“费曼”朗朗上口的读音,创立了费曼组织,旗帜鲜明地反对专制、宗教和性产业。摄: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胡文燕 发自巴黎

刊登于 2018-11-28

##MeToo#女权主义#全球绝望青年

2018年,来自东欧国家乌克兰的激进女权组织“费曼”(Femen)成立十周年。“Femen” 来自拉丁语,意指大腿。2008年,在乌克兰东部城市赫梅利尼茨基,三位二十岁出头的女孩——萨沙(Sacha Shevchenko)、奥克萨娜(Oksana Chatchko)和安娜(Anna Hutsol)看中了“费曼”朗朗上口的读音,创立了费曼组织,身体力行地去反对专制、宗教和性产业。

从赫梅利尼茨基到首都基辅,她们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姑娘。她们的出场方式,总是很吸人眼球,仿佛出演一场场随机的偶发艺术——她们头戴花环、裸露出经过“涂鸦”描绘的胸部、高举拳头、挺直腰板,突然出现在公共空间,齐喊口号。几分钟后,她们被警察强力带走,消失在围观人群的惊叹声中。

如今刚满30岁的萨沙,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代表费曼进行抗议。那是2010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前夕,萨沙和另外两名姑娘来到基辅的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一起脱掉上衣,抗议在这里展出的裸体女人画作。自此,裸露的胸部成了费曼的标签。它曾是引发关注的手段和策略,后来成为自身理念的戏剧化表达——女性可以自主决定将身体作为欲望的对象或抗议的工具。因其想像力和冒犯性,费曼引发国际热议,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新一代女权主义浪潮的代表。不过,随着它影响力增强,这些年轻女孩也遭到当地政府的镇压。2012年后,多名成员陆续逃到法国巴黎,申请避难,并成立了费曼法国分支。此举不经意激活了法国传统的学院派女权思潮,将女权议题推向了街头。

法国邮票上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玛丽安娜”(Marianne)形象时有更换,设计者常常参考不同女性的形象,2013年版本中,设计师公开了自己参考的人选,其中便包括费曼法国分支领导人伊娜(Inna Shevchenko)的模样。费曼引发法国社会对女性议题的关注,但该组织本身,却因新旧领导者之间的权力争斗,逐渐走向分裂。2015年,萨沙和奥克萨娜不堪排挤,退出组织。2018年7月,31岁的奥克萨娜在巴黎南郊家中自杀身亡,再次引发公众对费曼的热议。却也像是在给费曼最先锋的十年,划下休止符。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